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雪石

增加 8,59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5 乙亥 20岁
[[ 梁树年 ]] 先生研习山水画。雪石先生为学习前人,常节衣缩食积攒余资,凑够高额的故宫门票所需,去故宫临习 [[ 范宽 ]] 等宋、元各大家真迹。是年,始以雪石为号。
1936 丙子 21岁
同梁树年先生及画友郭北峦在中山公园举办 [[ 山水 ]] 、花鸟作品联展。艺术才华初露,受到当年北平画界注目。
1937 丁丑 22岁
工笔花鸟《黄鹏荔枝》扇面作于是年。后致力于传统花鸟、山水画的研求。
[[File:白雪石《阳朔风光在穿岩》.jpg|缩略图]]
1941 辛巳 26岁
[[ 中山公园 ]] 举办个人画展。
1942 壬午 27岁
1943 癸未 28岁
[[File:白雪石9.jpg|缩略图]] 创作工笔 [[ 山水 ]] 《夏麓晴云图》、《剑阁凌云图》、《秋江泛舟图》等。
1944 甲申 29岁
1950 庚寅35岁
同画家 [[ 陈缘督 ]] [[ 马晋 ]] 等,参加文艺界组织的绘画小组活动,开始重视绘画写生。《八哥枫叶图》,入选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展。
1951 辛卯 36岁
1960 庚子 45岁
同张安治、 [[ 吴静波 ]] 合作中国画《香山十月庆丰收》参加展览。该作品发表于《北京文艺》杂志。
1961 辛丑 46岁
[[ 吴镜汀 ]] 、秦仲文、吴光宇、 [[ 赵枫川 ]] 等老画家,赴山酉黄土高原访问和旅行写生。
创作山水画《卦山书院》、《黄土高原》、《燕山之秋》,作工笔花卉《芍药》、人物画《收蓖麻》等。
1962 壬寅 47岁
春,率国画专业 [[ 山水 ]] 科学生 [[ 孙书山 ]] [[ 刘宝泉 ]] [[ 沈重 ]] [[ 王龙宝 ]] [[ 李莉 ]] 、程锡癫六人赴京郊雁翅、燕家台写生,作传统山水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的专业教学和艺术实践。有作品《龙门涧》,题曰:“京郊燕家台后山两侧,有东西二龙门涧,涧长数十里,峰岩怪石四立,涧水冲击石块,声如万马奔腾,石隙中百草丛生,山鸟飞鸣其间,此为最狭处,俗名一线天。一九六二年七月白雪石画并记”。
1963 癸卯 48岁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同年秋,由中国美协组团,同 [[ 张安治 ]] [[ 陈大羽 ]] [[ 宋文治 ]] 诸家赴井岗山、庐山等地写生。作《井冈山》、《双剑峰》。《双剑峰》题曰:“一九六三年秋与张安治、宋文治、陈大羽诸兄赴庐山、井岗山参观访问,此写双剑峰,雪石”。又作《毛主席故居》,均为国家收藏。在用传统笔墨技法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方面,作出了成功的探索尝试。
1964 甲辰 49岁
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 张安治 ]] 、陈大羽、宋文治、白雪石四人联展》。调入 [[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先后任该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同年秋,参加“四清”工作队去河北邢台、任县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人物画《有空就学》等三幅。
1965 乙巳 50岁
1972 壬子 57岁
下半年奉国务院调令回京,同 [[ 吴作人 ]] [[ 李苦禅 ]] [[ 梁树年 ]] 等画家一起为政协礼堂、国务院等单位作画。
1973 癸丑 58岁
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邀请,赴广西桂林,沿 [[ 漓江 ]] 两岸徒步旅行写生。深感“ [[ 桂林山水甲天下 ]] ”之誉不虚,深有所感,极大地激发了其艺术创作热情,从而开始了“漓江山水系列”作品的创作,并深入研究探讨艺术表现手法与审美意识的有关问题。作“漓江山水”30余幅,在政协礼堂作观摩展出。
1974 甲寅 59岁
作《长城脚下幸福渠》(合作),参加北京市美术展览会。该画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应邀为北京火车站等单位作画。
为深入进行传统山水现代化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去西山戒台寺、香山、天坛、故宫等地,以传统笔墨对各地松、柏、杂树以及山石结构仔细描写推敲,在笔墨、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经过反复的提炼,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创作素材和白描小品。后多被编入 [[ 香港商务印书馆 ]]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合作出版的技法书中,用为技法范图。1975 乙卯 60岁
[[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 [[ 山水 ]] 课。
率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赴江苏等地“开门办学”一年。
1977 丁巳 62岁
再次赴桂林,对漓江 [[ 山水 ]] 作进一步观察、研究、探索,搜集创作素材。同时,深入研究如何在写生基础上,以更加集中概括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再现漓江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式的清新秀丽的神韵,并深入发掘其美学内涵。先后创作出一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清新明丽、秀逸劲拔的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蕴含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达到神形兼备我有我法的境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应邀为桂林火车站、榕湖饭店作漓江山水。
1978 戊午 63岁
作巨幅山水画《一湾江水碧》、《 [[ 桂林山水甲天下 ]] 》,大面积作青山倒影、天光水色,使人耳目一新。又作《漓江新绿》、《塔山夕照》、《漓江春深》、《渔舟静泊》、《漓江晨雾》、《古柏》、《象山春早》等。
《十渡风光》(合作)参加“文革”后北京首届《 [[ 山水 ]] 、花鸟画展》。
1979 己未 64岁
作《杏林春暖》、《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渔归》、《雨后云山》、《疑是银河》、《杏花春雨》。
《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先后发表作品《喜雨》、《江山揽胜》。迁入和平门新居。新居可远望西山,其画室故名“望山楼”。后楼前新楼又起,遮蔽远山,随取《陋室铭》意,易画室名为《何须大斋》,山水画家 [[ 秦岭云 ]] 造访新居,建议去“大”字,随又易室名为《何须斋》。
有作品参加赴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美展》。《西安画刊》发表其国画作品三幅,张安治先生在评论文章中说:“作者画老树繁枝,笔笔有力,或苍老、或挺秀,繁而不乱,加强了画境的深邃感,而不芜杂。山石的皴笔或繁或简,坚挺朴质,不泥古,有深厚的传统技巧,更重视‘师造化’,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1980 庚申 65岁
三赴 [[ 漓江 ]] ,带学生作写生实习。进一步搜集素材,并对桂林山石结构作深入研究。赴黄山写生,途经苏州、富阳、歙县。以焦墨、钢笔作速写稿数十幅。应邀首访日本。在东京举办《现代中国画家白雪石作品展》,展出以桂林、黄山、太行、太湖为题材的创作和写生作品共65幅。日方出版《白雪石画集》。(其中彩图22
件,黑白图43件。)应邀创作《漓江之晨》,参加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举办的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展览。
1982 壬戌 67岁
[[File: 白雪 石先生著作 荣宝斋画谱石9.jpg|缩略图]]
白雪石先生著作 荣宝斋画谱
应邀为 [[ 中南海 ]] 接见厅作巨幅山水画《千峰竞秀》(250x600cm)。
创作山水画《漓江梦境》、《漓江一曲千峰秀》、《雨后》、《漓江山水》等。
《千峰竞秀》被黑龙江画院收藏。
11月23日,《 [[ 北京晚报 ]] 》发表黄平、赵润庭合写的评论文章《迈创新之路画漓江之美—访国画家白雪石》。
1983 癸亥 68岁
应中联部邀请作《城长春不尽》、《千峰竞秀》巨幅山水。
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约,与 [[ 黄均 ]] (人物部分)、 [[ 孙其峰 ]] (花鸟部分)合著的《国画技法》一书发稿。
北京电视台《大观园》专栏,摄制并播放介绍白雪石山水的专题片《心在桂林山水中》。
《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旅游报》、《工人日报》等先后刊登其山水画作品。
荣宝斋所编《 [[ 荣宝斋画谱 ]] ·白雪石绘山水部分》出版。
70岁-80岁
1986 丙寅 71岁
应邀与 [[ 袁晓岑 ]] [[ 陈子毅 ]] [[ 亚明 ]] 、宋文治、 [[ 范曾 ]] [[ 米景扬 ]] [[ 崔森茂 ]] [[ 袁熙坤 ]] [[ 刘炳森 ]] 等画家赴美国举办联合画展并参加观览活动。
应邀参加《中央文史馆建馆卅五周年书画观摩展》。
赠“ [[ 海基会 ]] ”巨幅山水作品《城长春不尽》。
创作《晴峦春早》、《松风飞瀑》、《长青》,又作巨幅山水《黄山松》( 144.5
x365cm)等作品。
 
应邀为最高人民法院作山水《水平如镜》。
创作《无数奇峰落眼前》、《漓江山水》、《十渡秋色》(70x370cm)。
应邀为《国家安全》杂志作桂林山水。
《空军报》刊发白雪石为空军司令部绘制的巨幅山水《万点桂山青》。同时发表中央的评介文章《一湾漓水碧,万点桂山青》。
1987 丁卯 72岁
创作山水长卷《晴峦秀丽》。
作《晨曲》,以墨笔写桂林夹竹桃,参差错落俏丽别致,极富笔情墨趣,未见前人有此题材。
作《江山行船》、《江边竹林》、《湘西群峰插碧天》、《黄山松》、《红树清泉》、《秋涧鸣泉》、《深山春早》、《太行秋色》等多幅。
《黄山松》、《三山秀色》被选作中央领导人新年对外赠送贺卡稿本。
为十一届亚运会、为江西画院成立捐赠作品。香港《文汇报》以整版发表白雪石作品及冯文评论文章。
《中国画》发表白雪石山水画作品八幅。同期刊发著名美术评论家李行百与著名山水画家、美术理论家秦岭云的评论文章。
1988 戊辰 73岁
出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三次去日本举办个人画展。日中友协理事长宫川寅雄为作品图录作前言。
第三次去香港,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市文化局北京美术公司
所属汲古阁主办大型“中国书画展”开幕式。同行者有邵宇、董寿平、刘炳森等。
作《驼峰秋色》。又作朱砂《梅花》,题记:“白石老人曾以朱砂写梅,余极喜之,因作此图”。
台湾黎明文化活动中心展出大陆画家李可染、林风眠、傅抱石、吴作人、关山月、李苦禅、黄胄、黄永玉和白雪石等人的作品。
香港《大公报》连载慕才的评论文章:《妙剪漓江一段春——记著名国画家白雪
石》。
1989 己巳 74岁
应邀请赴新加坡举办《白雪石近作展》,展出作品40件。新加坡《联合晚报》载文评介其作品。
所展出作品,全部收录于《白雪石近作》图录册。图录有刘奇俊的评论文章《白雪石的山水艺术》。
应邀赴日本大皈举办《梁树年、白雪石、田世光联展》。
应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之约,编著《写意山水技法》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创作《湘西奇观》、《春江水暖》、《漓江青碧》,《漓江青碧》。
又作长卷《桃花溪》,题唐张旭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创作《漓江春》、《雨后》、《春江渔歌》。《雨后青山水墨成》。
应邀为上海《经济时报》作画。
又应荣宝斋邀请,赴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40件。香港报刊以“艺林评赏”或“专访”发专栏介绍。
1990 庚午 75岁
作品《漓江一曲千峰秀》捐赠国际奥比斯飞机医院。该作品由《中国画》刊于是年二月号发表。
香港荣宝斋出版《白雪石画集》,刘奇俊为画集撰文。
为新华社作《江作青罗带》巨幅山水。
作《漓江云起》、《翠竹摇曳》、《黄山松涛》等。又作《湘西胜景》,题:“湘西山水独具特色,雄奇与秀丽兼而有之,群峰之间轻云飘动,树林丛散,景色宜人。庚午雪石于何须斋”。该作品《美术》杂志是年第八期选登。
1991 辛未 76岁
创作《漓江春色》、《漓江晨雾》、《漓江细雨》、《漓江仙境》、《春风又绿江南
岸》、《梅林》、《十渡秋光》、《颐和园扇面殿》等。
作品《梅花欢喜漫天雪》入选北京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七十周年美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14日以《白雪石的山水画》为题,刊发《千峰竞秀》等作品,王竞秋撰文,对其漓江山水创作之探索、创新过程,有较详论述。
香港《收藏天地》刊登李福顺《自学成材的画家白雪石》一文,评介白雪石艺术,同期刊登《源远流长》、《太行金秋》等作品十余幅。
1992 壬申 77岁
应邀为中南海瀛台接见厅绘制《千峰竞秀万树争春》(200x500cm)巨幅山水,受到中央领导和美术界高度评价。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白雪石画选》,收录其作品264件,常用印18方。王靖宪撰评论文章《润物细无声》。
《迎春花》杂志发表其山水作品十余幅,并有金舫的《艺术生命之源》评介专文。
《了望》杂志海外版,刊登朱继功撰写的《好山好水看不尽》评介白雪石绘画的文章及其作品。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现代名家画谱·白雪石》出版。邵宇作序,白雪石撰写《尊重传统,勇于出新》论文及技法说明、作品分析等万余言。计有山、水、树、石等范画、写生小品及创作百余件。并有李行百评介文章《默契自然,增辉山水——关于白雪石的艺术》。
作中国画《太行牧歌》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消费者报》刊发于允科《何须斋里访白老》一文。
作品《拒马河之夏》入选《美哉北京书画展》,并由炎黄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品《漓江山水》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
受聘为《毛主席纪念堂书画集》编委会顾问。
从1992年十月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待遇。
1993 癸酉 78岁
受聘任《齐白石研究会》顾问。
获《中国艺术博览会荣誉证书》。
作品《太行放牧》入选《中国现代书画精品展》。为北京市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捐赠作品。
《北京日报》3月3日,以整版刊发白雪石新作,方伦撰文对画家的独创精神予以极高评价。
《人民政协报》以《求止于至善》为题,于美术版选刊其近作3幅。
1994 甲戌 79岁
受聘为中央办公厅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作品《千峰竞秀》为首都博物馆收藏。
《颐和园扇面殿》入选《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四十周年书画展》。
秋,应全国政协邀请作山水画《漓江之秋》,题:“每当金秋季节,漓江山明水秀,枫林丹柿遍布奇峰和山坡间,清晨傍晚山水为朝霞余晖所映,漓江又呈现一种万紫千红胜似春光的景象。一九九四年秋,为庆祝全国政协成立四十五周年而作。雪石于何须斋”。
创作《烟雨新绿》、《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津《今晚报》刊发董振涛的《以情驱笔妙造自然》一文,评述白雪石的山水画创
作。
1995 乙亥 80岁
《中国画》杂志以《白雪石作品选》为题,刊登山水巨帧十七幅,同载怕雪石简历》和肖像。同期刊登全国美协常务书记雷正民的《质有而趣灵——漫说白雪石的山水艺术》一文。
应邀为全国政协作山水画《云海松涛》。
应邀为中南海接见厅作巨幅山水《古塞春晖》,写长城内外明丽雄伟春光。该作品高五米,长九米,为中国山水画界个人创作中罕见之巨制。
《美术》杂志是年第12期,以《白雪石中国画作品》为题,刊发作者 1980——1995年以来作品11件和作者近照一帧,并同刊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孙克撰写的《江山本如画,剪裁青出蓝》一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杂志第十三期刊发白雪石山水作品七幅,并有雷正民撰
写的《漫说白雪石的山水艺术》评介文章,对白雪石艺术作了系统的评价与肯定。应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之约,由北京市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摄制的《白雪石山水画》录像带出版发行。记录画家的山水画作品和山水画制作全过程。
人民美术出版社《白雪石画集》出版筹备工作开始实施。
全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先生为画集题辞:“作画山河美,为人品格高”。山水画名家、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梁树年为该画集题签。著名学者、教授、诗人、书画大家启功先生和书法大家、诗人萧劳先生皆书赠诗篇誉画家画艺,祝贺艺友的成就。
2004年 出版《白雪石师生画集》;
2011 筹建白雪石艺术慈善基金,同年4月2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
 
 
应邀为最高人民法院作山水《水平如镜》。
2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