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希伯来人

移除 2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Link style|time=2015-12-11T10:39:51+00:00}}{{不是|以色列人|犹太人}}{{Jew}}'''希伯来人'''({{lang-he| עברים}} ;标准希伯来语:ʿIvrim;[[:en:Tiberian vocalization|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îm)(又作עבריים;标准希伯来语:ʿIvriyyim;提比里亚发音:ʿIḇriyyîm)自称“[[以色列人]]”。他们在[[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王国 (前期)|以色列王国]],首位国王是[[扫罗王]],第二位是[[大卫王]],第三位国王是大卫王之子[[所罗门]]。所罗门王在位时期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国家分裂成以色列(北国)和犹大(南国)两个国家。西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征服,西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迦尔底亚人灭。
在[[公元前13世纪]],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非常敏感。
== 语源 ==
希伯来人的名称源自[[希伯]](''Eber'')。根据{{Bible|创世记|10|12-14}},希伯是[[挪亚]]的[[玄孙]]、[[闪]]的曾孙、[[亚法撒]]的[[孙子]]<ref>{{Bible|创世记|10|24}}</ref><ref>《[[袖珍圣经辞典]]》第460条</ref>。
== 族源 ==
{{Unreferencedsect|time=2012-11-12T05:30:27+00:00}}
{{globalize}}
《[[阿马尔纳信札]]》被成功解读后。若干学者急切地判定信札中谈到的“哈比鲁人”(Habiru)就是希伯来人。特别是信札中的“哈比鲁人”被称作游牧民、袭击者和歹徒。这与圣经旧约([[约书亚记]])中,对受约书亚领导征服迦南的希伯来人的相关描述特别契合。
== 十二支派 ==
{{Main|以色列十二支派}}
术语“十二支派”(Tribes)指《[[希伯来圣经]]》中族长[[雅各]](后来改名“[[以色列]]”。有基于文本研究的假设认为,这个改名是一位旧约编辑者的尝试。)的后裔。希伯来人也被用来指称雅各的后裔。圣经旧约记载雅各有十一个儿子。土地就在他们之间分,除了约瑟,他的份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利未的后代专职做祭司,不分土地。因此,圣经上希伯来人由十二支派(占有土地的十二个部落)组成。
== 参见 ==
{{Portal box|犹太教|以色列}}
* [[以色列人]]
* [[希伯来语]]
* [[锡安主义]]
==链接==*[[Category: 以色列人]]*[[Category: 古代族群]]*[[Category: 犹太历史]]
129,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