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再道

增加 3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26年(民国十五年)4月起先后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
 
===土地革命===
1927年9月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
1936年10月,率红四军在甘肃靖远以东(黄河东岸)进行正面防御,掩护了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11月,率部参加萌城、田水堡战斗及山城堡战斗,与兄弟部队相配合,重创胡宗南部。<ref>[http://www.macheng.gov.cn/info/1030/7940.htm 陈再道麻城市人民政府] </ref>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七亘村、黄崖底和长生口等战斗,初步取得了对日作战经验。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1943年10月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解放战争===
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兼冀南军区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1949年2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
[[File:陈再道3.jpg|缩略图|陈再道3]]
 
===建国以后===
1950年共剿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土匪及国民党军的散兵游勇十余万,稳定了中原局势。<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历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注:建国后的陈再道图片来源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76733/10561307.html 1964年,陈再道在基层检查部队伙食人民网] </ref>
 
==主要成就==
===迎接北上===
1935年,长征途中,他调任红四军军长。为了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他不仅教育部队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而且很尊重从红一方面军调来四军任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同志,与之融洽相处,团结部队战胜困难,率部西进甘孜,迎接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宁大会师,作出了贡献。
 
===扩大武装===
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2月东纵根据八路军第129师师首长的指示和应各界人民邀请,进驻南宫并以南宫为中心,逐渐向四周发展,巩固和扩大冀南抗日根据地。陈再道和李菁玉等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思想,到南宫后,首先恢复和发展党的各级组织,明确各级党组织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新任务,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很快建立了"战委会"和工、农、青、妇等抗日群众组织,同时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当时,陈再道司令员派出由程启光率领的一个连,活动于平汉铁路东侧的任县、隆平、尧山、柏乡一带,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和群众团体,以维护和保持冀南与太行山的联系;另由孙继先率领一个连组成津浦支队,开赴冀鲁边之夏津、高唐等地,与冀鲁边沟通联系。由于广泛宣传共产党党抗日救国主张和八路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冀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壮年积极参军,同时也改编一些地方游杂武装,使八路军迅速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和巩固。到1938年4月,东纵组建了第一团,骑兵连扩编为骑兵大队,并成立了五个军分区,协同地方党组织建立了二十几个县的抗日政权,地方武装也由500人发展到1万多人<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实践证明,根据刘伯承师长造"人山"的指示,八路军由山地作依托和人民的支援,战胜了强敌,转到平原作战。
 
===创办军学===
由于冀南抗日形势的迅猛发展,急需大批干部。东纵一到南宫,便在苏村开办了有30多人参加的干部训练班,进驻南宫城后,又将训练班扩大成"抗日军政学校",陈再道司令员亲自兼任校长,指导各项工作,带头并组织东纵军政领导同志给学员讲课。学员来自各地的共产党员和同情共产党的进步青年,仿照军队学校编成,过军事生活。教学内容主要是讲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各项政策及游击战争战略战术基本知识。军政学校在半年内举办了三期,每期一个多月,共培训基层干部600余人。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党、政、军、群等组织中工作。这些干部在创建和坚持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中,大都起了骨干作用。有不少同志后来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
 
===战绩辉煌===
陈再道是从当战士起,沿着班、排、连、营、团、师、军长的顺序成长为高级指挥员的,有逐级的带兵用兵经验。 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多次负伤,作战勇猛顽强,战术灵活机动,具有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巨野、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宛西、宛东、淮海等重大战役,愈加娴熟掌握了大兵团运动作战和大规模歼敌制胜的指挥艺术,取得了一系列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辉煌战绩,充分体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组织领导才能,不愧为中国共产党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6.html 毛泽东和陈毅为啥对陈再道赞不绝口?人民网] </ref> 他率领的2纵作为刘邓大军的精锐主力,驰骋中原,屡建殊勋,创造了许多模范战例,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19] 陈毅元帅曾对"再道之勇"赞不绝口,毛主席也多次表扬他"是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6.html 毛泽东和陈毅为啥对陈再道赞不绝口?人民网] </ref>
[[File:陈再道4.jpg|缩略图|陈再道4]]
===抵制动乱===
十年动乱期间,陈再道对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被诬为"七·二○"事件的"罪魁祸首",遭到极为残酷的折磨和迫害。他坚信党和人民的力量必胜,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陈再道不顾林彪、江青等人的迫害,顽强地坚持斗争,终于看到了胜利这一天,他以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坚强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人物轶事==
===顽劣急智===
红军时期某日,敌追击红军于木兰山,陈再道背500块银圆随部队撤退。将军负重而行,力渐不支。敌将近,陈再道忽佯装摔倒,丢钱袋于一水潭中,遂跃起急奔,脱险。当日夜,潜回摔倒处,入潭摸钱袋返,500银圆,一块不少。
 
===不拘小节===
陈再道,本姓程。小时候,因听长辈谬传"九李十三陈,都是一家人"可以不分姓氏,他信以为真。加之麻城方言中"程"、"陈"读音不分,参军时被人笔误为陈姓,由此沿用不改。红军时期,有老乡发现这个错误,劝他改过来。他根本就不想在宗族姓氏等小事上花心思,说:"姓什么还不是要提着脑袋干革命?"到了晚年,有人和他调侃说:"你的大号搞错了,错的好哦,这样阎王找不到你本人,你就要多活百儿八十岁了!"陈再道道:"么能那样紧活,能活过八十就心满意足了。再多活就是白吃人民的粮食,白花国家的钱!"。
陈再道不修边幅,开会时还常以双腿蹲踞椅上,有时一屁股坐桌上。
 
===口无遮拦===
"文革"初期,论及罗瑞卿大比武,将军曰:"李立三来了,我就听李立三的;王明来了,我就听王明的;张国焘来了,我就听张国焘的;罗总长来了,我就听罗总长的。"又曰:"作为下级,反正谁来听谁的,今后这样的错误还免不了。"又某日,军区办公会前,陈再道聊天曰:"毛主席的身体为什么那么健康、那么胖呢?因为毛主席每天吃半碗白浆糊一样的东西,如果我有那么好的东西吃,也能长那么胖。"后被造反派揪住话柄,批斗甚烈。
 
===劝停火并===
1938年1月,东纵到达冀南巨鹿县城附近,遇到当地土匪头子刘国栋(绰号刘磨头)、邱清泉等同巨鹿县王文珍的保安团因报私仇和争夺地盘发生火并,正打得十分激烈。陈再道了解了双方情况后,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主张从中进行调解,劝说双方停止火并,和平解决他们的武装冲突。他同李菁玉同志等研究了解决办法后,即派代表分别与刘磨头、王文珍等人做劝解工作,说明当此日寇妄图使我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应当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并表明共产党八路军一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前仇,不念旧恶,愿意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击日寇的侵略。经过耐心说服教育,刘、王双方均同意停战,并接受了陈再道代表提出的条件:刘磨头撤出巨鹿县境;王文珍部接受八路军改编参加抗日。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既利于团结抗日、又利于维护地方治安,更为东纵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造成有利条件。
 
===收编武装===
东纵在以南宫为中心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陈再道司令员坚持对土匪及游杂武装,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政治争取为主,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区别对待。在八路军政治宣传工作的感召下,有些游杂武装投向八路军,不再为非作歹,被八路军收编改造。如当时冀南最大的两股地方武装--段海州和赵云祥两部,各有四五千人。为团结和争取他们抗日,陈再道司令员邀请段、赵二人进行当面会商,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经过争取教育,他们接受了陈再道提出的成立军政委员会统辖冀南各部队的建议,并推举陈再道为该委员会的主任。从而争取了赵云祥,收编了段海州部为"抗日青年纵队"。此外,还收编威县民团为"冀南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等。这对于打开冀南抗日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土匪和游杂武装弃暗投明,与八路军合作抗日或被八路军收编改造。
 
==主要作品==
著有《陈再道回忆录》。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70835/176725/10557112.html 陈再道人民网] </ref>
 
==人物评价==
毛主席:"一员战将","打仗很勇敢","真不简单"。
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杨松:关心家乡建设,不负赤子之情。
 
==后世纪念==
电影《陈再道-血浴羊山》
{{#ev:youku|XMTIwMDc4MDg|alignment=left}}
中国将帅(79):陈再道
==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