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841
次編輯
變更
梳妆楼元墓
,创建页面,内容为“梳妆楼元墓位于河北省沽源县南沟村,是一处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蒙古贵族墓,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 ==…”
梳妆楼元墓位于河北省沽源县南沟村,是一处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蒙古贵族墓,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
==基本情况==
墓上享堂俗传为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座北朝南,为青砖拱券无梁结构,通高9.1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东西三墙辟拱券门,楼顶为拱券穹隆顶。楼内中央发现一座蒙古贵族墓葬,并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
梳妆楼元墓的发现以及考古发掘获取的大量资料为研究元代蒙古及其他民族部落的埋葬习俗、礼制、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以及服饰演变为研究汪古部落及其他民族部落的文化增添新的实物资料。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多民族国家,可遗留下来的建筑文物却凤毛麟角。而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沽源县却保存着一座全国罕见的元代古建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神乎其神的辽代圣宗之母萧太后的“梳妆楼”。最近经文物部门发掘考证,原来这是一处元代的古墓群,主墓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驸马墓。
沽源县在历史上曾是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是草原民族向中原地区发展,中原文化向草原地区渗透的必经之地,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独特的文化发展区域,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近“梳妆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外观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关注的目光。该楼通高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一点木料。早先内有壁画。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1982年修整时,在楼基附近地下掘出黄绿琉璃瓦,应是顶部饰物。然而史书对此没有任何记载,许多考古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但民间都传说它是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
“梳妆楼”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元代葬俗、礼制、服饰以及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它将填补元代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充实完善元代文物和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基本情况==
墓上享堂俗传为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座北朝南,为青砖拱券无梁结构,通高9.1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东西三墙辟拱券门,楼顶为拱券穹隆顶。楼内中央发现一座蒙古贵族墓葬,并清理出具有元代蒙古族特色的衣物、金饰等珍贵文物。
梳妆楼元墓的发现以及考古发掘获取的大量资料为研究元代蒙古及其他民族部落的埋葬习俗、礼制、宗教信仰、建筑风格以及服饰演变为研究汪古部落及其他民族部落的文化增添新的实物资料。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多民族国家,可遗留下来的建筑文物却凤毛麟角。而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沽源县却保存着一座全国罕见的元代古建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神乎其神的辽代圣宗之母萧太后的“梳妆楼”。最近经文物部门发掘考证,原来这是一处元代的古墓群,主墓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驸马墓。
沽源县在历史上曾是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是草原民族向中原地区发展,中原文化向草原地区渗透的必经之地,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独特的文化发展区域,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近“梳妆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外观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关注的目光。该楼通高15米,基平面为正方形,边长9.3米,顶部为圆拱形,四面砖砌墙体,表卧砌白灰砖,未灌灰浆,墙厚70厘米。四面均辟门。全楼建筑全部用砖,未用一点木料。早先内有壁画。顶上原有琉璃瓦镶嵌,金碧辉煌,十分壮观。1982年修整时,在楼基附近地下掘出黄绿琉璃瓦,应是顶部饰物。然而史书对此没有任何记载,许多考古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但民间都传说它是辽代萧太后的“梳妆楼”。
“梳妆楼”古墓群的发掘,为研究元代葬俗、礼制、服饰以及建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它将填补元代历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对充实完善元代文物和历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