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晋

移除 2,5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朝代
|宽度 = 24em
|名称 = 晋
|开始年份 = 265年
|结束年份 = 316年
|前1 = 曹魏
|前1文字 = 魏
|前2 = 孙吴
|前2文字 =吴
|后1 = 东晋
|后2 = 汉赵
|后3 = 前凉
|后4 = 前燕
|后5 = 吐谷浑
|后6 = 代 (十六国)
|后6文字 = 代
|后7 = 成汉
 
|地图 = China Western Jin.PNG
|地图说明 = 黄色部份为西晋疆域
|时期1-京城1 = [[洛阳市|洛阳]]
|时期1-京城1年份 = 265-312
|时期1-京城2 = [[长安]]
|时期1-京城2年份 = 312-316
|时期1-君主数目 = 4
|时期1-君主1 = 武帝[[司马炎]](开国)
|时期1-君主1年份 = 265-290
|时期1-君主2 = 愍帝[[晋愍帝|司马邺]](亡国)
|时期1-君主2年份 = 313-316
|时期1-国君姓氏 = [[司马姓|司马]]
|时期1-事件1 = 司马炎篡魏,西晋建立
|时期1-事件1年份 = 265年2月4日
|时期1-事件2 = [[晋灭吴之战]]
|时期1-事件2年份 = {{nowrap|279年-280年}}
|时期1-事件3 = [[八王之乱]]
|时期1-事件3年份 = 291年-306年
|时期1-事件4 = [[永嘉之祸]]
|时期1-事件4年份 = 311年
|时期1-事件5 = [[刘曜]]陷长安,西晋灭亡
|时期1-事件5年份 = {{nowrap|316年12月11日}}
|时期1-面积1 = 310万平方公里
|时期1-面积1年份 = 280年
|时期1-人口1 = 35,000,000人
|时期1-人口1年份 = 300年
|时期1-常用语 = [[中古汉语]]
|时期1-宗教 = [[佛教]]、[[道教]]、[[儒教 (宗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
|时期1-通币 = [[方孔钱]]
|今属于 = {{Collapsible list|title= |{{PRC}}|{{PRK}}|{{MNG}}|{{VNM}}}}
}}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乃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后世称「西晋」,为[[晋朝]]的一部分。这大一统时期为时仅51年,倘由灭[[孙吴|吴]]始计,则仅37年。西晋先定都洛阳,后以[[长安]]为陪都。实行两京制。
== 历史 ==
{{中国历史}}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郡_(中国)|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历任[[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 (中国)|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官至大将军、父亲[[司马昭]]官至[[相国]],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霸府]]司马氏控制下在263年灭了[[蜀汉]]。265年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西晋于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同时西晋另一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东汉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刺史部|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被世族收作[[奴婢]](五胡十六国时君主之一的[[石勒]]为例子)。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西晋时期以仿铸[[青铜器]]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墓穴中除了[[青瓷]],还发现有墓穴模型、[[铜镜]]等。<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18399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西晋] {{Wayback|url=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018399 |date=20111219053326 }}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ref>
=== 八王之乱 ===
{{main|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卒,太子衷嗣位,是为[[晋惠帝]]。惠帝甚愚,无法担当治国重任。之前很多大臣鉴于太子“不慧”希望武帝传位于其弟、素有贤能之名的[[司马攸|齐王攸]]。武帝也一度考虑废黜太子,但在皇后和一些宠臣的劝阻下改变了主意,并勒令齐王攸离京前往封国,攸发愤病卒。惠帝终于即位。
动乱的前期表现为宫廷政变。晋武帝临终,命其岳父[[杨骏]]辅政。惠帝皇后[[贾南风]]夙有干政野心,与宗室楚王[[司马玮]]合谋,于[[元康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发动政变杀杨骏及其家属亲党,以辈份较高的宗室[[司马亮|汝南王亮]]辅政。不久,贾后唆使楚王玮杀亮,然后又以专杀之罪杀玮,这样大权就落到了贾后手中。此后数年,尽管地方上连续出现流民及内迁诸民族的暴动,朝廷尚相对稳定。元康九年(299年),贾后废黜惠帝后宫所生的太子[[司马遹]],并于次年将他杀害,此举使西晋统治集团的内部冲突大为激化。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随后又废黜惠帝,自即帝位。赵王伦的篡位引起了宗室诸王的普遍反对,政变开始演变为内战。在12外任都督的[[司马冏|齐王冏]](时镇[[许昌]])、[[司马颖|成都王颖]](时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司马颙|河间王颙]](时镇[[关中]])起兵讨伐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随后三王又互相厮杀,[[司马乂|长沙王乂]]、[[司马越|东海王越]]也卷入了战争。
诸王各引效忠于自己的地方官乃至内迁的民族参战使北方社会陷入严重的动荡和混乱。自惠帝即位至此卷入政变和内战的主要有汝南、楚、赵、齐、成都、河间、长沙和东海八位宗王,故史称“[[八王之乱]]”。至[[光熙]]元年(306年),前七王皆已败死,东海王最终控制了朝政,毒死惠帝,立[[晋怀帝|怀帝]]。八王之乱遂结束。<ref>{{[cite book|author=张帆|title=中国古代简史|publisher=北京大学出版社|pages=108页|isbn=9787301047705}}]</ref>
===衣冠南渡===
{{main|衣冠南渡}}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汉族北部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外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乱]]。晋建武年间,中原汉族臣民南渡,史称[[衣冠南渡]]。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 [[李特]]
*[[何攀]]
 
===统治者及年号一览===
<center>
{{中国君主列表/晋朝/西晋}}
</center>
==注解==
==延伸阅读==
*辻正博:〈[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5384122 西晋的诸王封建与出镇]〉。
 
{{start box}}
{{s-off|'''[[中国朝代]]和政权'''}}
{{Dynasty| [[三国]] <br><small>[[曹魏|魏]]、[[蜀汉|汉]]、[[孙吴|吴]] </small> |[[晋朝]] · [[西晋]] <br/><small> 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br /> 265年2月4日[[晋武帝]]司马炎篡[[曹魏|魏]] <br /> 280年5月1日灭[[孙吴|吴]],[[晋灭吴之战|统一全国]] <br /> 291年3月-306年5月,[[八王之乱]] <br /> 310年-311年,[[永嘉之乱]] </small> |北方 · [[五胡十六国]]<br/> 南方 · [[晋朝]] · [[东晋]]}}
{{end box}}
 
 
 
{{Wei Jin Southern Northern Dynasties}}
{{晋朝君主|nocat}}
{{西晋行政区划|nocat}}
{{晋朝历史事件}}
 
 
[[Category:西晋| ]]
[[Category:266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Category:266年中国建立]]
[[Category:316年中国废除]]
128,8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