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攀枝花

增加 33,56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big>'''攀枝花'''</big>攀枝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地级市) 编辑 讨论23 上传视频 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




<big>'''攀枝花'''</big>攀枝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地级市) 编辑 讨论23 上传视频
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14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8.37万人,常住人口121.4万人。 [1]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2]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3]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4]
2019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6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50.7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67.71亿元,增长8.5%。 [5]
中文名攀枝花外文名Panzhihua别 名渡口、钢城、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行政区划代码510400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东西南三面与云南毗邻面 积7414 km²下辖地区3个区、2个县政府驻地东区炳草岗街道炳草岗大街2号电话区号0812邮政区码617000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人口数量121.4 万著名景点攀西大裂谷、格萨拉、二滩、红格温泉、颛顼龙洞、花舞人间、普达机 场攀枝花保安营机场火车站攀枝花站、米易站、桐子林站、攀枝花南站、米易东站车牌代码川D地区生产总值1010.13亿元(2019年) [5] 方 言西南官话-攀西片

==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地名由来
▪ 建置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形地貌
▪ 气候
▪ 水文
4 自然资源
▪ 水资源
▪ 植物资源
▪ 动物资源
▪ 矿产资源
5 人口
6 政治
7 经济
▪ 综述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8 社会事业
▪ 科学技术
▪ 教育事业
▪ 文化事业
▪ 体育事业
▪ 医疗事业
▪ 社会保障
▪ 邮电事业
9 交通运输
▪ 数据
▪ 航空
▪ 铁路
▪ 公路
10 名优特产
11 风景名胜
12 城市荣誉

== 历史沿革 ==

== 地名由来 ==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见诸地图,是民国二十九(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边政资料辑要》中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6]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7]

== 建置沿革 ==

==隋朝之前 ==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古人类遗址。攀枝花也是原始人类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史记·五帝本纪》关于黄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
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萧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萧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 隋朝至元 ==

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
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宋朝,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元宪宗四年(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
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 明至民国 ==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民国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会理州为县;盐边厅升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民国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 解放之后 ==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因米易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尤其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迷易”最后演变为现今的“米易”)。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
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
1978年7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
1987年1月23日,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6-7]

== 行政区划 ==

攀枝花市辖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市辖区3,县2),4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街道11,镇23,乡15)。面积74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1.4万人(2019年末) [8]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驻东区炳草岗大街2号。 [9]
攀枝花市行政区划
名称
区划代码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政府驻地
攀枝花市
510400
7414 [2]
121.4
东区
东区
510402
167
31
大渡口街道
西区
510403
124
15
清香坪街道
仁和区
510411
1727
23
仁和镇
米易县
510421
2153
22
攀莲镇
盐边县
510422
3269
21
桐子林镇
东区
街道(5)·大渡口街道·炳草岗街道·瓜子坪街道·弄弄坪街道·东华街道
镇(1)·银江镇
西区
街道(5)·清香坪街道·玉泉街道·河门口街道·陶家渡街道·大宝鼎街道
镇(1)·格里坪镇
仁和区
街道(1)·大河中路街道
镇(8)·仁和镇·金江镇·平地镇·大田镇·福田镇·同德镇·布德镇·前进镇
乡(5)·太平乡·务本乡·中坝乡·大龙潭彝族乡·啊喇彝族乡
米易县
镇(7)·攀莲镇·丙谷镇·撒莲镇·得石镇·普威镇·草场镇·白马镇
乡(4)·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
盐边县
镇(6)·桐子林镇·红格镇·渔门镇·永兴镇·新九镇·惠民镇
乡(6)·国胜乡·共和乡·红果彝族乡·红宝苗族彝族乡·温泉彝族乡·格萨拉彝族乡

==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纬26°05′-27°21′,东经101°08′-102°15′,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总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10]

== 地形地貌 ==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米),最低点位子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米),相对高差3258.5米,一般相对高差1500米-2000米。 [11]

== 气候 ==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年平均气温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总热量最高的地区,无霜期300天以上。

== 水文 ==

攀枝花市隶属长江水系,河流多,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水系在雅江桥处汇合。流域控制面积较大的主要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三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条;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的26条;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的18条;5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只统计直接汇入金沙江、雅砻江的45条。

== 自然资源 ==

== 水资源 ==

攀枝花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7.9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到599.4万千瓦。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支流安宁河、永兴河、藤桥河。

== 植物资源 ==

攀枝花市境内野生植物有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其中仁和区境内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包括:蕨类植物9科,13属,24种(包括2个变种);裸子植物4科,5属,9种(包括1个变种);双子叶植物105科,306属,453种(包括18个变种、3个亚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60种(包括4个变种)。境内珍稀植物有:攀枝花苏铁、椴树、银杏、梓树、肉桂、德昌杉(米德杉)、杜仲、天麻、厚朴、楠木10种。其中攀枝花苏铁、杜仲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占四川省该级保护植物31种的6.45%。德昌杉、天麻、梓树、厚朴、楠木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 [14]

== 动物资源 ==

攀枝花市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也繁多。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87种(包括亚种),占四川省动物总种数(包括亚种)的22.21%,而市区面积还不到四川总面积的2%。其中野生经济动物5纲,158种,含哺乳纲动物7目,12科,25种,4个亚种;鸟纲有6目,26科,30种,38个亚种;爬行纲3目,5科,9种;两栖纲1目,4科,7种;鱼纲有4目,14科,45种。境内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19种,占四川省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稀野生动物59种的32.20%,另有猛禽4种,占四川省猛禽37种的10.81%。

== 矿产资源 ==

攀枝花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1.8亿吨,占四川省探明铁矿资源储量的72.3%,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伴生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资源储量全国第三。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66.4亿吨,其中伴生钛矿4.3亿吨,伴生钒矿1020.3万吨;钴查明资源储量2.7万吨,此外还伴生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晶质石墨保有资源储量1555.2万吨,苴却石保有资源储量2077.5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资源储量4743.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资源储量1209.8万吨,硅藻土保有资源储量1355.6万吨,花岗石保有资源储量8120万立方米。

== 人口 ==

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8.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81万人,非农业人口56.56万人。当年出生人口9716人,当年死亡人口62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16‰。年末常住人口121.4万人,城镇化率为66.77%,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全年办理结婚登记7405对,离婚登记3998对。 [2]
全市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

== 政治 ==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贾瑞云
市委副书记、市长
虞平
市委副书记
彭映梅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林建国
统计截至2020年4月,参考资料来源

== 经济 ==

== 综述 ==

2019年,攀枝花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9.8%。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3%。从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产业投资增长5.8%;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下降1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 [5]
2019年,攀枝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96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04亿元,下降0.7%。全年税务局组织收入116.53亿元,增长15.2%,其中,税收合计96.70亿元,增长2.2%;增值税53.68亿元,下降2.7%;消费税1.82亿元,增长35.3%。
2019年,攀枝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6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2元,增长9.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4.1%,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8.0%,衣着类上涨0.5%,居住类增长4.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3%,医疗保健类上涨4.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增长4.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增长1.1%。
2019年,攀枝花市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4.5平方米,91.54%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91.52%的城镇居民家庭住进单元房。

== 第一产业 ==

2019年,攀枝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12亿元,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103.59亿元,增长6.6%;林业产值2.42亿元,增长2.0%;牧业产值29.8亿元,下降3.1%;渔业产值3.14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7亿元,增长7.9%。
2019年,攀枝花市粮食播种面积67.8万亩,增长0.7%;油料播种面积2701公顷,下降1.1%;烟叶播种面积5027公顷,下降5.3?%;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2万公顷,增长4.3%。
2019年,攀枝花市粮食总产量25.7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4200吨,与上年持平;烟叶产量1万吨,下降5.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7.4万吨,增长6.0%;水果总产量43.9万吨,增长6.7%。肉类总产量5.19万吨,下降11.4%。其中:猪肉产量3.26万吨,下降19.4%;牛肉产量0.44万吨,增长2%;羊肉产量0.74万吨,增长3.2%。
2019年,攀枝花市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21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99938.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99%。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0.75万千瓦,增长0.9%;机耕负担面积56670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84千公顷,排灌机械保有量8768台。

== 第二产业 ==

2019年,攀枝花市工业增加值474.81亿元,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5%;实现营业收入1845.6亿元,增长5.7%;营业成本1594.3亿元,增长6.6%;资产合计2617.7亿元,增长16%。
2019年,攀枝花市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1家,实现总产值285.02亿元,增长11.5%。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6.87亿元,增长3.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33.19万平方米,下降4%;房屋竣工面积64.69万平方米,下降6.6%;商品房销售面积152.64万平方米,下降3.7%;商品房待售面积47.71万平方米,增长0.1%。

== 第三产业 ==

2019年,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94亿元,增长10.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3.16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78亿元,增长11.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41.4亿元,增长9.8%;餐饮收入56.54亿元,增长12.6%。
2019年,攀枝花市旅游总收入415.86亿元,增长23.2%。接待旅游总人数3014.81万人次,增长17.5%,星级饭店、宾馆17个。
2019年,攀枝花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74.28亿元,增长8.4%,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01.67亿元,增长6%;省内到位资金372.61亿元,增长11.1%。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72亿元,增长3.7%。其中,出口总额13.35亿元,增长6%;进口总额18.37亿元,增长2.1%。
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80.64亿元,比年初增加38.72亿元,增长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12.86亿元,比年初增加53.84亿元,增长8.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26.33亿元,比年初增加18.64亿元,增长2.3%

== 社会事业 ==

== 科学技术 ==

2019年,攀枝花市全年各项专利申请数2112项;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各类科技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奖16项。全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76477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32411人,农业技术人员624人。

== 教育事业 ==

截至2019年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等学校58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小学60所,幼儿园192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8918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7054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59585人;小学在校生67284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2619人。专任教师总数14042人,其中,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5720人,小学专任教师477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8]
高等教育学校:攀枝花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广播电视大学。
省一级示范高中: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校、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省二级示范高中: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四川省米易中学校、攀枝花大河中学。
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

== 文化事业 ==

2019年,攀枝花市拥有博物馆和展览馆3个;文化(艺术)馆65个,文化站59个;剧场影院8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100.06万册。乡镇广播电视站43个,349个行政自然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4%,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7%,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 体育事业 ==

2019年,攀枝花市拥有体育场(馆)21个,各级体育社会团体59个,全民健身路径748条,社会体育指导站263个。全市各类运动队夺得省级比赛金牌39枚、银牌51枚、铜牌69枚。全年举办了86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活动人数14.82万人。

== 医疗事业 ==

2019年,攀枝花市拥有医院、卫生院7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站6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873人,其中:执业医师2682人,注册护师、护士4093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10453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1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4%。

== 社会保障 ==

2019年,攀枝花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82.8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11.2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9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5%。
2019年,攀枝花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05人,减少91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579人,增加92人;社会救济对象人数14159人(包括五保、城保、农保户)。全市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7个,床位9344张;社会福利院4个,床位数760张;敬老院22个,床位数1974张。

== 邮电事业 ==

2019年,攀枝花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4.78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9.63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5.15亿元。年末拥有邮电局(所)69处;全年报刊发行量1748.36万份;函件18.62万份;快递业务量3159.49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7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49万户,其中,国际互联网用户数45.11万户。

== 交通运输 ==

== 数据 ==

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内等级公路4083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3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3517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1966万吨,货物周转量667373万吨公里。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9.26万辆,其中,汽车19.82万辆,私人汽车17.69万辆;摩托车9.29万辆;营运车辆1.09万辆,出租汽车1594辆。
截至2019年底,攀枝花市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7个;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105.31万人次,铁路货运量2235.18万吨。水路旅客周转量1397.55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1464.9万吨公里。

== 航空 ==

攀枝花保安营机场开通了4条航班线路,分别为攀枝花—成都,攀枝花—重庆—北京,攀枝花—深圳,攀枝花—武汉—上海。
攀枝花—成都航线:川航每天一班,国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重庆—北京航线:川航每周一、三、五、七各一班。攀枝花—深圳航线:深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武汉—上海航线:2016年12月22日开通,东航执飞,首月每周一班,拟定通航一个月后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2018年8月11日,攀枝花至西安的航线正式通航。

== 铁路 ==

主要铁路线: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中)、成昆线渡口支线(攀枝花至格里坪)
规划攀枝花到云南昭通的昭攀丽铁路,以及经过西昌到宜宾的宜西铁路,可以通过该铁路运输钢铁产品到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再通过宜宾港运输。

== 公路 ==

高速公路
G5京昆高速公路成都至攀枝花、攀枝花至昆明已全线开通。攀枝花北距成都614公里,驾车至西昌、成都分别仅需不到3个小时及6个多小时;南至昆明273公里,驾车至武定、昆明分别仅需2个半小时及3个小时左右。
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已经通车,建设中的攀大高速公路将拉近攀枝花同滇西北的距离。
长途客车
攀枝花市具备完善的客运站场及客运班线,有市汽车客运中心、盐边县汽车客运站、米易县汽车客运站三个公路客运站场,运行有至重庆、巴中、泸州、遂宁、南充、丽江、瑞丽、香格里拉、腾冲等大中城市的线路。

== 名优特产 ==

攀枝花小吃类主要以四川味道为主,在该地人气最高的当属羊肉米线,纯羊肉熬制的高汤煮出的米线,再加上豆瓣、花椒、小米辣等佐料,味道独特极具代表性。攀枝花还出产芒果、莲雾、火龙果、凤梨释迦等热带珍稀水果。“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红格脐橙”等登记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0]

== 风景名胜 ==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西北部,距市区约110公里。景区内有万亩盘松、杜鹃花海、彝族风情和天坑地漏“四绝”。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盐边县城旁,距市区20余公里,地处成都—峨眉山—西昌—攀枝花—昆明旅游热线上。景区内山奇、水秀、林幽,有“山似三峡、水胜漓江”之誉。雄伟壮观的电站,烟波浩渺的碧湖,四周环列的青翠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构成一幅超凡脱俗的天然水墨山水画,宛若人间仙境,素有“百里画廊,水墨二滩”之称。
米易颛顼龙洞
米易颛顼龙洞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米易县白马镇,G5京昆高速公路挂榜出口以东约5公里,距离市区约90公里,前临安宁河,后靠龙肘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颛顼故里而得名。


== 相关视频 ==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