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商鞅

移除 6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初为赋 || 在征收田租的基础上,秦孝公于前348年开始在国内加收口赋,即[[人頭稅|人头税]]。<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孝公)十四年,初为赋。</ref>
|-
|统一度量衡 ||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规定1标准尺约合今0.2308864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0063492公升。<ref>{{Cite book|author=杨宽|title=《战国史》|location=上海市绍兴路54号|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date=1956年12月|pages=第100页|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平斗桶权衡丈尺。</ref>规定六尺为一步,<ref>《通典·卷一百七十·刑法八·宽恕 囚系 舞紊 峻酷 开元格》:秦孝公纳卫鞅说,变法令,舍人无验者坐之,弃灰于路者刑,步过六尺者罚。</ref>二百四十步为一亩,<ref name="通典"/> 五十亩为一畦。<ref>《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七》引《风俗通义》:秦孝公以二百四十步为畮,五十畮为畦。</ref>
|-
|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 || 为统一思想明确法令,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商鞅下令焚烧《[[诗经]]》、《[[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来明确法令。商鞅同时下令在秦国国内杜绝走后门的私人请托,禁止他国士子通过游说获得官职。<ref name="韩非子"> 《韩非子·和氏第十三》: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ref>
|-
|执行分户令 || 为彻底挖掘国内剩余劳动力,去除秦国民间戎狄风俗。商鞅颁布法令废除大家庭制,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ref>《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ref>
=== 赵良的警告 ===
商鞅在秦国執政二十一年{{NoteTag|《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有误。按照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计算,应为21年;按照商鞅担任左庶长开始计算,应为18年;按照商鞅担任大良造开始计算,应为14年。}},招來贵族宗室怨恨。[[赵良 (秦国)|赵良]]通过[[孟兰皋]]去见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我征调士卒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他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当面去拜见却苦于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把他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没有人不满意。他出任秦相期间,向东讨伐过[[鄭國|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晋;他在秦国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他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说后,不远万里赶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大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能够见到秦君,靠的是秦君宠臣景监的推荐介绍,这就谈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谈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君臣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就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您离开这些警卫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君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君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鞅最终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ref name="赵良">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原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捷于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于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ref>
=== 身亡 ===
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