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斜纹夜蛾

增加 743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中文 :山矾叶九节称''':斜纹夜蛾
拉丁学 '''别 :Psychotria symplocifolia Kurz''':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
界:植物界'''拉丁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门:被子植 '''界''':动
纲:单子叶植 '''门''':节肢动
目:百合目'''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 :茜草 ''':夜蛾 科 '''属''':夜蛾属 '''种''':斜纹夜蛾
属:九节属
|}
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农作物害虫,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故名。
中国除西藏、青海不详外,广泛分布于各地。 [[ 寄主 ]] 植物广泛,可危害各种农作物及观赏花木。
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虫食性杂,且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容易暴发成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主要有3种:淡绿色、黑褐色、土黄色。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斜纹夜蛾 别名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
拉丁学 '''别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莲纹夜蛾、夜盗虫、乌头虫
动物界'''拉丁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节肢 '''界''': 动物
''' 六足亚 ''':[[节肢动物 ]]
昆虫纲'''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 亚纲 ''':[[ 有翅亚纲]]
''' ''':[[ 鳞翅目]]
''' ''':[[ 夜蛾科]]
''' ''': 夜蛾属
''' ''': 斜纹夜蛾
''' 分布区域 ''': 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 命名者及年代Fabricius''':Fabricius, 1775
目录
1外形特征
2生活习性
3分布范围
4繁殖方式
5物种危害
6防治方法
=='''外形特征'''==
幼虫取食甘薯、棉花、芋、莲、 [[ 田菁 ]] 、大豆、烟草、 [[ 甜菜 ]] [[ 十字花科 ]] 和茄科蔬菜等近 300种植物的叶片,间歇性猖獗为害。成虫体长14~21毫米;翅展37~42毫米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外覆黄[[白色鳞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黑褐或暗褐色;冬春数量少时体肥,淡黄绿或淡灰绿色。蛹长18~20毫米,长卵形,红褐至黑褐色。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中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9代。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长江以北地区大都不能越冬。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成虫具趋光和趋化性。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并迁徙他处为害。天敌有[[小茧蜂]]、广大腿蜂、寄生蝇、[[步行虫]],以及[[多角体]]病毒、鸟类等。
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呈紫黑色,表面有纵横脊纹,数十至上百粒集成卵块,外覆黄白色鳞毛。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夏秋虫口密度大时体瘦,黑褐或暗褐色;冬春数量少时体肥,淡黄绿或淡灰绿色。蛹长18~20毫米,长卵形,红褐至黑褐色。腹末具发达的臀棘一对。中国从北至南一年发生4~9代。以蛹在土中蛹室内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在土缝、枯叶、杂草中越冬。南方冬季无休眠现象。发育最适温度为28~30℃,不耐低温,长江以北地区大都不能越冬。各地发生期的迹象表明此虫有长距离迁飞的可能。成虫具趋光和趋化性。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幼虫共6龄,有假死性。4龄后进入暴食期,猖獗时可吃尽大面积寄主植物叶片,并迁徙他处为害。天敌有小茧蜂、广大腿蜂、寄生蝇、步行虫,以及多角体病毒、鸟类等。 成虫为体形中等略偏小(体长14~20毫米、 [[ 展35展]]35~40毫米)的暗褐色蛾子,前翅斑纹复杂,其斑纹最大特点是在两条波浪状纹中间有3条斜伸的明显 [[ 白带 ]] ,故名斜纹夜蛾。幼虫一般6龄,老熟幼虫体长近50毫米,头黑褐色,体色则多变,一般为暗褐色,也有呈土黄、褐绿至黑褐色的,背线呈橙黄色,在亚背线内侧各节有一近半月形或似三角形的黑斑。
成虫 体长14-20毫米左右,翅展35-46毫米,体暗褐色,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横线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所以称斜纹夜蛾。
=='''繁殖方式'''==
该虫年发生4代(华北)~9代(广东),一般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基边杂草中越冬,广州地区无真正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该虫冬季易被冻死,越冬问题尚未定论,推测当地虫源可能从南方迁飞过去。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则多在8~9月大发生。成虫夜出活动,飞翔力较强,具 [[ 趋光性 ]] [[ 趋化性 ]] ,对糖醋酒等发酵物尤为敏感。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以茂密、浓绿的作物产卵较多,堆产,卵块常覆有鳞毛而易被发现。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当食料不足或不当时,幼虫可成群迁移至附近田块危害,故又有"行军虫"的俗称。斜纹夜蛾发育适温为29~30℃,一般高温年份和季节有利其发育、繁殖,低温则易引致虫蛹大量死亡。该虫食性虽杂,但食料情况,包括不同的寄主,甚至同一寄主不同发育阶段或器官,以及食料的丰缺,对其生育繁殖都有明显的影响。间种、复种指数高或过度密植的田块有利其发生。天敌有 [[ 寄生幼虫 ]] 的小 [[ 茧蜂 ]] 和多角体病毒等。
各虫态的发育适温度为28℃~30℃,但在高温下(33~40℃),生活也基本正常。抗寒力很弱。在冬季0℃左右的长时间低温下,基本上不能生存。斜纹夜蛾在长江流域各地,危害盛发期在7~9月,也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
* 发生规律
1.年发生代数 一年4-5代,在山东和浙江经调查都是如此。以蛹在土下3-5厘米处越冬。
2.活动习性 成虫白天潜伏在叶背或土缝等阴暗处,夜间出来活动。每只雌蛾能产卵3-5块,每块约有卵位100-200个,卵多产在叶背的叶脉分叉处,经5-6天就能孵出幼虫,初孵时聚集叶背,4龄以后和成虫一样,白天躲在叶下土表处或土缝里,傍晚后爬到植株上取食叶片。<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d4b60e696c5c714?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蔬菜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如何防治,记住几个关键点,药到虫除 ]</ref>
 3. [[ 趋性 ]] 成虫有强烈的 [[ 趋光性 ]] 和趋化性,黑光灯的效果比普通灯的诱蛾效果明显,另外对糖、醋、酒味很敏感。
4.生育与环境 卵的孵化适温是24℃左右,幼虫在气温25℃时,历经14-20天,化蛹的适合土壤湿度是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蛹期为11-18天。
=='''物种危害'''==
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蔬菜中对白菜、 [[ 甘蓝 ]] [[ 芥菜 ]] 、马铃薯、茄子、 [[ 番茄 ]] 、辣椒、南瓜、丝瓜、冬瓜以及 [[ 藜科 ]] 、百合科等多种作物都能进行为害。在分类中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它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嫩茎、老龄幼虫可蛀食果实。其食性既杂又为害各器官,老龄时形成暴食,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
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食性杂,且食量大,初孵幼虫在叶背为害,取食叶肉,仅留下表皮;3龄幼虫后造成叶片缺刻、残缺不堪甚至全部吃光,蚕食花蕾造成缺损,容易暴发成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主要有3种:淡绿色、黑褐色、土黄色。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清除杂草,收获后翻耕晒土或灌水,以破坏或恶化其化蛹场所,有助于减少虫源。②结合管理随手摘除卵块和群集危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虫源  *(2)生物防治。利用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合物,专一性地吸引同种异性与之交配,而我们则可通过人工合成并在田间缓释化学信息素引诱雄蛾,并用特定物理结构的诱捕器捕杀靶标害虫,从而降低雌雄交配,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使用该技术不仅在靶标害虫种群下降和农药使用次数减少的同时,降低农残,延缓害虫对农药抗性的产生。同时保护了自然环境中的天敌种群,非目标害虫则因天敌密度的提高而得到了控制,从而间接防治次要害虫的发生。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低碳经济和生态建设要求。 *(3)物理防治。①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②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③柳枝蘸洒500倍敌百虫诱杀蛾子
*(24) 生物 药剂 防治。 利用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合物 交替喷施21%[[灭杀毙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 专一性地吸引同种异性与之交配 或20%氰马或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 而我们则可通过人工合成并在田间缓释化学信息素引诱雄蛾 或2.5%功夫、2.5%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液 并用特定物理结构的诱捕器捕杀靶标害虫 或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 从而降低雌雄交配 或80%敌敌畏、或2.5%灭幼脲、或25%马拉硫磷1 000倍液 降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使用该技术不仅在靶标害虫种群下降和 或5%卡死克、或5% 药使用 梦特2 000~3 000倍液,2~3 数减少的同时 降低农残 隔7~10天1次 延缓害虫对农药抗性的产生 喷匀喷足 同时保护了自然环境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8791bcb43b3b919?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草坪 的天敌种群,非目标 发生斜纹夜蛾危 虫则因天敌密度的提高而得到了控制 从而间接防治次要害虫的发生。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低碳经济和生态建设要求。教你轻松应对! ]</ref>
(3)物理防治。①点灯诱蛾。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②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4∶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③柳枝蘸洒500倍敌百虫诱杀蛾子。
(4)药剂防治 *【生物学特性】从中胸至腹部第8节上每节均有1对黑褐色半月形斑纹 交替喷施21%灭杀毙乳油6 000~8 000倍液 在广东地区斜纹夜蛾世代重叠严重 或5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 无越冬现象。第一代常见于4月初 或20%氰马或菊马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2.5%功夫、2.5%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或2.5%灭 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多在傍晚取食,3龄 脲、或25%马拉硫磷1 000倍液,或5%卡死克、或5%农梦特2 000~3 0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 虫开始进入暴食期 喷匀喷足 危害突然增大
* 生物学特性 预防控制措施 从中胸至腹部第8节上每节均有1对黑褐色半月形斑纹。在广东地区斜纹夜蛾世代重叠严重,无越冬现象。第一代常见于4月初, 利用 成虫 趋光性 ,持续使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幼虫多 傍晚取食,3龄 幼虫 开始 入3龄 暴食期 危害突然增大 使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克水分散粒剂12000~15000倍液喷施,45%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浇根部 ==参考资料=={{Reflist}}{{Reflist}}
【预防控制措施】利用成虫趋光性,持续使用黑光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在幼虫进入3龄暴食期前,使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克水分散粒剂12000~15000倍液喷施,45%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浇根部。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