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郦范

增加 8,55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郦范'''(428年~489年),字世则,小名记祖,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1] <ref>《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郦范,字世则,小名记祖,范阳涿鹿人。</ref> 。北魏官员,天水太守[[郦嵩]]的儿子,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父亲。
* 郦范初在供职东宫,文成帝继位后,赐爵永宁县男,加授宁远将军。
==基本信息 ==
{|
[[File:2gxoysc2ebo5fd99b5b1bcbb.jpg|缩略图|右|[httphttps://www.fox2008dgdxs.cncom/duploads/fileimage/img2020/2212/2gxoysc2ebo16/5fd99b5b1bcbb.jpg 原图链接][httphttps://www.fox2008dgdxs.cn/Articlecom/Listmingren/4926654.html 来自 学生 读书 网]]]
|-
| 姓名     裴叔业 郦范   
---------------------------------------------------------------------------------
|-
| 字号    字 叔业 世则,小名记祖      
---------------------------------------------------------------------------------
|-
| 民族     鲜卑      
---------------------------------------------------------------------------------
|-
| 官职     征南 平东 将军、 刺史(魏) 都督   
---------------------------------------------------------------------------------
|-
| 爵位     武昌县伯(齐)→兰陵郡 假范阳 (魏)   
---------------------------------------------------------------------------------
|-
| 追赠 谥号      开府仪同三司(魏)      
---------------------------------------------------------------------------------
|-
| 谥号 出生地      忠武 范阳涿县 今河北省涿州市      
---------------------------------------------------------------------------------
|-
| 出生 时间    428年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
|-
| 出生 去世 时间    438 489    
---------------------------------------------------------------------------------
|-
| 去世 所处   500年 北魏   
---------------------------------------------------------------------------------
|-
| 所处时代   南北朝    ---------------------------------------------------------------------------------|-| 主要成就   屡破 北魏 官员     
---------------------------------------------------------------------------------
|}
== 人物生平 ==
=== 追功赐爵 ===
* 郦范的祖父[[郦绍]],是后燕的濮阳太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平定中山时,郦绍献出本郡迎接并投降北魏,被任命为兖州监军。父亲[[郦嵩]],任天水太守。太平真君十年(449年),郦范供职东宫。
* 兴安元年(452年),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追记郦范在先朝的旧功,赐封爵位为永宁男,加授宁远将军。
* 太安元年(455年)正月二十九日,郦范以治礼郎的身份将太武帝[[拓跋焘]]、景穆帝[[拓跋晃]]的牌位迁往太庙,被进封爵位为永宁子<ref>《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以治礼郎奉迁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进爵为子。</ref>
=== 上策之计 ===
* 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南朝宋明帝[[刘彧]]兴兵北伐。皇兴元年(467年),[[冯太后]]派遣大将军[[尉元]]、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等南征齐鲁,抵抗宋军。
* 当时,郦范在慕容白曜军中担任左司马。军队停驻无盐,南朝宋戍守头领申纂据城坚守。有见识的人都认为攻城的器具不周备,不宜马上进攻。郦范说:“现在军队轻装远袭,深入敌境,不宜滞留,延误时机。况且申纂必然以为我军来得迅速,不会攻城,以为城池可以凭据,弱兵可以依仗。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机。现在对外不露声势,对内整顿军队,暗中激励将士,出其不意,可以一举攻克。”慕容白曜说:“一日宽纵敌人,将有几世的祸患,现在如果迟缓,敌方民心就会坚固。司马的计策是对的。”于是隐蔽军队,伪装撤退,显示不攻打的样子。申纂果然没有防备,于是当晚部署,天亮登城,一个早晨就攻克了。慕容白曜打算把敌方士兵全部作为俘虏。郦范说:“齐是四履之地,世称‘东秦’,不从长远谋划,恐怕不能平定。如今刚刚攻占,百姓未沾恩泽。接壤的城市有胸怀二心的将领,比邻的邑镇有坚守的士兵。应当以信义为先,向他们晓示法度,然后民心可安,二州可定。”慕容白曜说称赞郦范说的是上策之计,于是释放了他们。
* 魏军进军停驻肥城,慕容白曜准备攻打它。郦范说:“肥城虽然小,攻打却迟延时间,得到它无益于军队的声威,失去它有损于威力和气势。况且看到无盐的士兵,死的很多,成败的关键,可为借鉴啊。如果用箭射送书信晓谕,可以不攻自降;纵使他们不投降,也将会逃散。”慕容白曜于是用书信晓谕他们,肥城果然溃散。慕容白曜看着郦范对众人说:“这次行动,得到你,三齐之地不难平定啊。” <ref>《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进次肥城,白曜将攻之。范曰:“肥城虽小,攻则淹日,得之无益军声,失之有损威势。且见无盐之卒,死者涂炭,成败之机,足为鉴矣。若飞书告喻,可不攻自伏;纵其不降,亦当逃散。”白曜乃以书晓之,肥城果溃。白曜目范于众曰:“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ref>
=== 表荐刺史 ===
* 皇兴三年(469年),军队到达升城,南朝宋的太原太守房崇吉抛弃母亲和妻子向东逃走。南朝宋青州刺史[[沈文秀]]派遣他的宁朔将军[[张元孙]]奉上降书投降,请求军队接应援助。慕容白曜准备派遣偏师赴援。郦范说:“对家乡的眷恋,人们有相同的思想情怀。文秀的家在长江以南,青州没有祖宗坟茔之累。拥有几万军队,精兵坚城,势力强就抵御抗击,势力弱就逃走。我军没有逼近他,他朝夕之间没有祸患,究竟畏惧什么,一定要请求援军?况且观察他的使者,言辞烦琐而面有愧色,目光下视而心怯,礼厚言甘,是诱惑我方。如果不深谋远虑,恐怕会亏损军势。既然进无所取,后有强敌威逼,这就是所谓羝羊触藩,进退两难。不如先守住历城,平定盘阳,打下梁邹,攻克乐陵,然后战车并行战马齐驱,扬旌直进,何愁民众不手捧壶浆在路旁迎接明公呢!”慕容白曜说:“你前后所提出的计策,都不失为好计策,今天的谋算,我却不能接受。为什么呢?[[崔道固]](南朝宋冀州刺史)困守孤城,只能够自守;盘阳各处据点,地形不适宜野战;文秀自知必然被消灭,有意先来投诚。天与而不取,后悔怎么来得及。”郦范说:“这种短见还不是毫无根据的。历城的粮草兵力充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攻克的。文秀既然占据东阳作为各城的根本,多派遣军队那么历城就不能巩固,少派遣军队就无法使敌心畏惧。假如文秀随即背叛,紧闭城门坚守,在前面的偏师,被他挫败,梁邹各城在后面追击,文秀亲自率领大军,必然对我军掩袭逼迫。我军腹背受敞,进退无路,即使有[[韩信]]、[[白起]],也恐怕没有保全的道理。请再审慎考虑,不要中了敌人的诡计。”慕容白曜这才罢休。于是上表推荐郦范为青州刺史以便安抚刚刚归附的百姓。 <ref>《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军达升城,刘彧太原太守房崇吉弃母妻东走。彧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其宁朔将军张元孙奉笺归款,请军接援。白曜将遣偏师赴之。范曰:“桑梓之恋,有怀同德。文秀家在江南,青土无坟栢之累。拥众数万,劲甲坚城,强则据战,势屈则走。师未逼之,朝夕无患,竟何所畏,已求援军?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若不远图,惧亏军势。既进无所取,退逼强敌,羝羊触藩,羸角之谓。未若先守历城,平盘阳,下梁邹,克乐陵,然后方轨连镳,扬旌直进,何患不壶浆路左以迎明公者哉!”白曜曰:“卿前后纳策,皆不失衷,今日之算,吾所不取。何者?道固孤城,裁能自守;盘阳诸戍,势不野战;文秀必克殄,意在先诚,天与不取,后悔何及?”范曰:“短见犹谓不虚。历城足食足兵,非一朝可拔。文秀既据东阳为诸城根本,多遣军则历城之固不立,少遣众则无以惧敌心。脱文秀还叛,闭门拒守,偏师在前,为其所挫,梁邹诸城追击其后,文秀身率大军,必相乘迫。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愿更思审,勿入贼计中。”白曜乃止。遂表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ref>
=== 因病去世 ===
* 延兴元年(471年),郦范回朝,进爵为永宁侯,升任尚书右丞。太和八年(484年),任平东将军、青州刺史,进封假范阳公。
* 郦范在青州任职期间,利用当地的渔盐之利,积极恢复生产,发展对外贸易,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爱戴。有些边关将领嫉妒郦范的功勋。当时镇将元伊利向朝廷进谗言,企图陷害他。孝文帝不予理睬,并下诏安慰郦范,继续任用。
* 太和十二年(488年),郦范回到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谥号穆公。<ref>《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谥曰穆。</ref>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郦范在北魏王朝为官长达四十余年,前后经历了四位皇帝,从一个没有爵位在东宫供职的小官,成为北魏王朝的栋梁重臣之一。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稳操胜券;在经济上重视发展,努力恢复;在政治上刚直不阿,忠心为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立下不朽的功勋。
* 《北史》论曰:“郦范智器而达。”<ref name="MYT">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958584/2483VUdGLzvd6_E8VWLqFYmvaqalHo_QNsr18foX0HP8qUIOnvXSN0Sw-pz0aoCO_E9hajBuexwqjvJypNUoNTPhMNUVoCKsQRjcLAc 《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国学导航.2014-01-11]</ref>
* 《后魏名贤赞·世则公》:“司马吾公,青州著绩。无盐肥城,运筹克敌。平定三齐,莫撄锋镝。由纂沈文,首鼠凌轹。秩列永宁,券书有锡。五常笃生,光荣踔俶。注经之源,溯洄肇绩。”<br>
 
== 史书记载 ==
* 《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958584/852eeKp7efDmT2Shoug_7ao_pegGzXt0T99ro2tIwmYpLXOZiC9UmFcJdwkv0LxoFCiUS3yozZPNMp53tOEnyBOBAZTRW4YIddn2SYw 《魏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国学导航.2014-01-11]</ref>
* 《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ref name=MYT/> <b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ref>[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ref> , 重复<ref name="MY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