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述祖

增加 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杨述祖 ''' [[ 病理学 ]] 家,中国 [[ 寄生虫 ]] 病病理学的开拓者。毕生从事病理学教学和病理活体组织检验工作。先后研究了中华分支睾吸虫、姜片虫、绦虫、利什曼多诺万原虫、疟原虫等寄生虫病的病理,阐明黑热病患者的巨脾症是杜氏利什曼原虫刺激脾脏,引起网状组织增生所致。主编了中国最大型的病理学参考书《外科病理学》,该书成为病理诊断工作者必备的 [[ 工具书]]<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3cggld32batn0a0.html 杨述祖 - 简介] ,名人简历</ref>。
==人物生平==
1916~1918年6月他就读于 [[ 陕西 ]] 省立第一中学,同年9月转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21年得到伯父的资助留学 [[ 日本 ]] ,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预备学校。1924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预科。1928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医科大学。随后又考入日本 [[ 东京帝国大学 ]] 传染病研究所病理部的研究生。1928~1931年在著名病理学家绪方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鉴于当时中国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乃以寄生虫病病理为研究对象。1931年4月他辞谢挽留归国,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病理科工作到1942年,继续进行寄生虫病病理学研究。1935年9月取得东京帝国大学医学 [[ 博士 ]] 学位。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还先后兼任上海东南医学院病理学教授(1935~1944年)和同德医学院病理学教授(1945~1947年)。1946年内迁四川的国立同济大学回到上海,同年10月他应聘担任 [[ 同济大学医学院 ]] 病理学馆教授兼主任。他与由四川复员回沪的病理学馆助教武忠弼一起,夜以继日地清点搬迁从当时的上海德国医学院接收的设备,在大学附属中美医院(后改称同济医院)内重新组建了病理学馆,并随即着手病理学德文教材的编译,开始病理学教学和附属医院的病理学检查诊断工作,使病理学馆的工作得以及时全面恢复。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发起全国范围的 [[ 高等教育 ]] 院系调整,动员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他于1952年春率先举家迁来 [[ 武汉 ]] ,在旧华商跑马场的一片荒地上重建新的病理学馆,一直任病理学教授。从1960年代起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辑等职。1983年9月他患了 [[ 胃癌 ]] ,而且肿瘤已经发生转移。经医治无效,杨述祖于12月5日晨逝世。
==研究领域==
多年从事寄生虫病和中国地方病病理的研究,对中华支睾吸虫病、绦虫病、 [[ 疟疾 ]] 、姜片虫病、黑热病及 [[ 血吸虫病]]<ref>[https://www.sohu.com/a/281652449_99950361 血吸虫病的常识与防治] ,搜狐,2018-12-13</ref>的研究每有突破。在日本时,曾通过实验证明绦虫不能引起恶性贫血,纠正了当时的错误观点。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经常为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深入询问,检查病情,反复推敲,有时通宵达旦。对病人体贴关怀,深受病人和同仁的爱戴和崇敬。其论文见解独特,多年后仍为国内外文献所引用。专著有《 [[ 黑热病 ]] 》、《传染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等,并参加编写《病理学》、《医科百科全书》。晚年倡导和主持编写出版大型病理学参考书《外科病理学》,全书分上、下两册,共计200多万字,附图2500余幅,填补了 [[ 中国 ]] 在这方面的空白。 [[Category:醫學家]]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