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平讲戏

增加 31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初年,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由于唱词和对白都用方言,平白如讲话,故称“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 。
2008年6月7日,屏南平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福建省福安市申报的平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f>[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92636.htm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4-11-11</ref>
==简介==
平讲戏多吸收当地[[民歌]]俚语,演出内容大多表现爱情婚姻和劳动生活。代表剧目有《双封侯》、《双状元》等,此外有[[折子戏]]《楼台会》、《云头送子》等。
平讲戏的音乐源于民间歌谣,吸收四平腔以及[[乱弹]]的逗腔、洋歌等唱腔,以语改腔或改腔用语;一人唱,众人和,逐渐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乐器有管弦、[[笛子]]、京胡、[[鱼鼓]]、手鼓、手锣等,其早期的[[乐器]]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1017/08/126275_7396088.shtml 各种乐器特点],个人图书馆,2009-10-17</ref> 因陋就简,方便实用,特色乐器有刀鞘板、无月大锣、毛胡、平面低音锣、指呐等。平讲戏角色分为小生、小旦、老生、大花、等行当,着重于小生、小旦和老生,故有“三小戏”之称。
[[历史]]上平讲戏多数是以村名或班主姓名为班名,如“潘光蛮班”、“际水班”、“棠溪班”等。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