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

增加 10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jpeg|有框|右|<big></big>[http://www.espero.com.cn/old/epch/Cel/images/1-202-4.jpg 原图链接][http://www.espero.com.cn/old/epch/Cel/1/1-202.htm 来自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网 的图片]]]
'''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 ''' 于1951年3月11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国世界语者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对全国世界语工作负有规划、协调、联络、 [[ 服务 ]] 和指导的责任,业务主管 [[ 单位 ]] [[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 [1]
==发展历史==
在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曾有27个省和13个计划单列 [[ 城市 ]] 建立了世界语协会。市级协会就达100多个。
自1980年加入国际世协,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与国际世协开展了成功的合作。1983年国际世协为表彰中国世界语 [[ 运动 ]] 所取得的成就,特授予中国流动奖杯——费恩杯。
2011年5月20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召开成立60周年纪念 [[ 座谈会 ]] 。会上,授予李士俊、谢玉明、谭秀珠、李森“中国世界语运动终身成就奖”。
==主要职责==
=== 争取党和政府对世界语工作的支持和领导===
世界语协会在老会长胡愈之的领导下,向 [[ 周恩来 ]] 总理、 [[ 陈毅 ]] 副总理请示汇报工作,并得到有关领导胡乔木、郭沫若、阳翰笙、廖承志等同志的支持。1963年陈毅同志应邀参观了“世界语对外宣传工作汇报展览”,出席了第一次全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在会上陈毅高度评价了世界语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并就世界语工作、干部培养、世界语大会做了重要指示。
党中央、国务院还批准世界语对外宣传刊物《 [[ 中国报道 ]] 》从1967年起改双月刊为月刊,批准国际广播电台从1964年起对外增设世界语广播。
1979年第二次全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后,中宣部专门行文,明确了各地世界语 [[ 组织 ]] 的领导关系,要求各地党组织关心并领导世界语工作。
教育部于1963年、1982年两次行文,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世界语课,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报考或干部考核,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 [[ 教育部 ]] 还批准在 [[ 北京 ]] 举办8期世界语教师培训班,为数十所高校培养了一批世界语教师。
=== 争取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对世界语事业的支持===
经中央批准,于1981年12月6日成立了世界语之友会。世界语之友会由 [[ 楚图南 ]] 、胡愈之、赵朴初、 [[ 巴金 ]] [[ 夏衍 ]] [[ 冰心 ]] 、白寿彝等知名人士发起,有政界、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130余人参加,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任会长是楚图南,第二任会长 [[ 柴泽民 ]]
=== 开展宣传、推广、普及世界语工作===
从1981年起创办会刊《世界》(现改为《全国世协通讯》)作为宣传、指导刊物,报道国内外世界语运动的动态,探讨国际语理论,研究当代世界语运动经验和教训,指导国内世界语工作。1990年全国世协还同 [[ 中央电视台 ]] [[ 青岛大学 ]] 联合举办世界语电视教学,3700多人参加学习。此外,还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世界语的教材、读物和词典。
=== 培养世界语师资和世界语骨干===
1963年在 [[ 中国人民大学 ]] 开办了第一期高等院校世界语师资培训班,为11所大学培训了教师。以后又于1981年9月至1988 年7月,连续七年开办高校世界语师资培训班,为78所高等学校培养了132名教师,同时也为地方世协培养了一批骨干。培养的教师回校以后都开设了 [[ 世界语 ]] 选修课或世界语班。包括一些知名高校在内的一批高校至今坚持开设世界语课,而且作为学分计入学生本人档案。
==视频==
249,0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