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梶田隆章

增加 7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有趣的對話
<ref>[https://case.ntu.edu.tw/sciactivity/%E3%80%90%E4%BA%BA%E7%89%A9%E5%B0%88%E8%A8%AA%E3%80%912015%E8%AB%BE%E8%B2%9D%E7%88%BE%E7%89%A9%E7%90%86%E5%AD%B8%E7%8D%8E%E5%BE%97%E4%B8%BB%EF%BC%9A%E6%9D%B1%E4%BA%AC%E5%A4%A7%E5%AD%B8%E5%AE%87/ 【> 人物專訪】2015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 梶田隆章教授 (Prof. Kajita Takaaki)]</ref>==
[[ 臺大 ]][[ 物理 ]] 系邀請,2015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 [[ 梶田隆章 ]] (Prof. [[Kajita Takaaki]]),在 [[ > ]] 舉行公開演講。在演講之前, [[ 梶田隆章 ]] 教授抽空接受 [[ 臺大 ]][[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的採訪。 以下是在採訪過程中的一些有趣對話摘錄.
科學之路怎麼走?
問:大學就讀 [[ 埼玉大學 ]] 而不是 [[ 東京大學 ]] 或是 [[ 京都大學 ]] ,對您而言有什麼影響呢?答: [[ 琦玉大學 ]] 是比較當地的大學,所以學生基本上沒有特別認真的唸書,也因此我在大學時 期有很多自由時間,而且也沒有很大的壓力要把 [[ 物理 ]] 學好,反而能夠保持自己對 [[ 物理 ]] 的興趣 。如果我被逼著要努力學好 [[ 物理 ]] ,說不定反而會失去了對 [[ 物理 ]] 的興趣。
問:可以請您比較一下 [[ 日本 ]] [[ 台灣 ]] 的科學教育嗎?答:我不清楚 [[ 台灣 ]] 的科學教育,所以沒有辦法提出任何看法。至於 [[ 日本 ]] 的科學教育,普遍的 問題是年輕學子很早就決定不做科學了。可能是因為覺得科學太困難,太數學... 但你若是 有機會作研究,你會發現研究其實蠻有趣的,所以我想試著讓年輕人覺得科學是值得做的。
問:所以您會覺得學生或小朋友需要盡早接觸科學,甚至早至三四歲就開始嗎?
答:不... 一般學生開始接觸自然科學是在他們進小學,大概是七歲左右。我覺得在小學的 時候,他們對於學習自然科學沒甚麼問題,但是,當他們進入國中或高中階段,就開始認為 科學很困難。我們應該改善這樣的情況。說實在,我不太知道要怎麼來改善這種情況。
==參考文獻==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