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義大利

移除 2,864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ain|義大利歷史}}
=== 史前時代至羅馬帝國 ===
[[File:Colosseum in Rome-April 2007-1- copie 2B.jpg|thumb|left|[[羅馬競技場]]可說是羅馬最著名的象徵]]
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從義大利地區進行的考古活動得知這個地區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大約20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ref>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ch. 2. ISBN 978-0-306-46463-8.</ref>。許多義大利地區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例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裏亞]]及[[巴西利卡塔]]等。希臘人在前8至7世紀時曾在[[西西里島]]及義大利半島南部地區進行殖民活動,所以這些古希臘人在義大利半島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稱為[[大希臘]]<ref>Luca Cerchiai, Lorena Jannelli, Fausto Longo, Lorena Janelli, 2004. ''The Greek Cities of Magna Graecia and Sicily''(Getty Trust)ISBN 978-0-89236-751-1</ref><ref>T. J. Dunbabin, 1948. ''The Western Greeks''</ref><ref>A. G. Woodhead, 1962. ''The Greeks in the West''</ref>。古羅馬從前8世紀時的一個小型農業社會逐漸發展成一個環繞[[地中海]]的龐大帝國。而[[古希臘]]文化也跟古羅馬文化逐漸融合為一體,並對現代的[[法律]]、[[哲學]]、[[政治]]及[[藝術]]產生直接的影響。而古羅馬文化則從[[羅馬王國|王制]]發展成[[羅馬共和|共和國]],最後成為[[獨裁]]政治。[[羅馬帝國]]則從2世紀後逐漸衰弱,最後在395年分裂成兩個部份:西方的[[西羅馬帝國]]及東方的[[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後來因為[[哥德人]]的侵略而滅亡,造成義大利半島在接下來的十四個世紀都是分裂的狀態。而拜占庭帝國則繼續傳承古羅馬的文化。
=== 中古時代 ===
{{main|中世纪的意大利}}
[[File:Iron Crown.JPG|thumb|left|[[倫巴底人]]的統治者所戴王冠]]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尤斯丁努安一世]]於6世紀從[[哥德人]]的手中短暫復興義大利半島後,一波新的[[日耳曼人]][[倫巴底人]]從北方抵達義大利。幾個世紀以來,拜占庭帝國的軍隊足以驅逐[[阿拉伯人]]、[[神聖羅馬帝國]]及[[教宗]]的勢力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但是當時拜占庭帝國面忙於倫巴底人對亞平寧半島的入侵,控制的區域僅包括了北部拉文納總督區的狹長地帶,以及南義地區一些零星的城市。義大利在中古時代早期同時受到[[卡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勢力的影響,也成為了各個政治勢力角力的場域。
這個時期的義大利也因為開放商業活動而聞名於世。一些實際上實行[[寡頭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導商業活動的進行,雖然他們開放寬鬆的學術[[自由]]及[[藝術]]發展。義大利著名的四個[[海上共和國]]分別是[[阿馬爾菲共和國]]、[[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和[[威尼斯共和國]]。
[[File:Zh Italy 1494 v2.png|thumb|right|現在的義大利地區在[[中古時代後期]]是由許多城邦及不同的獨立國家所構成的]]
[[威尼斯]]及[[熱內亞]]是歐洲與亞洲之間重要的商業通道,包括著名的[[威尼斯玻璃]]在內。佛羅倫斯則是[[絲]]、[[羊毛]]、[[銀行]]及[[珠寶]]中心。這些海上共和國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關連,並因此獲得政治利益及貿易機會,特別是佔領[[札達爾]]及[[君士坦丁堡]]的資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義大利半島在中古時代後期分裂成許多[[義大利城邦]]:[[那不勒斯王國]]佔據半島南部,[[佛羅倫斯共和國]]及[[教皇國]]位在半島中部,[[熱內亞]]及[[米蘭]]分別位在北部及西部,而東部則是[[威尼斯]]的勢力範圍。義大利在15世紀時是歐洲最進步的地區之一,[[文藝復興]]運動也發源於此。其中位在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則被認為是這次文化運動的中心,[[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喬萬尼·薄伽丘]]的文學作品及[[喬托·迪·邦多納]]的畫作舉世聞名。[[尼科利]]與[[波焦·布拉喬利尼]]等學者的著作也包含許多歷史上重要的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托勒密]]、[[西塞羅]]及[[馬爾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文藝復興在義大利與歐洲歷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期,帶來了許多政治、哲學、文學、文化、社會及宗教上的改革<ref>{{cite web|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97474/Italy/27684/The-early-Italian-Renaissance |title=Italy :: The early Italian Renaissance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publisher=Britannica.com |accessdate= 2009-11-19}}</ref>。
[[File:Sandro Botticelli - La nascita di Venere - Google Art Project - edited.jpg|thumb|left|250px|upright|[[桑德羅·波提切利]]的繪畫作品[[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文藝復興這個名稱是因為它是代表埋藏在古代經典篇章中許多經典思想的「重生」。有些人認為,重生的來源是重新發現西方文明已經幾乎遺忘,但是仍然保存在寺院圖書館或強盛及富裕家族的私人圖書館的(例如[[美第奇家族]])古代典籍。有些人則認是[[伊斯蘭教國家]]將[[希臘文]]與[[阿拉伯文]]被翻譯成[[拉丁文]]後傳入義大利,因此幫助義大利/歐洲文藝復興。不過,大部分的手稿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之前,不是已經出現在義大利半島就是已經從希臘傳入義大利(經由定期前往地中海東部的交易商,包括希臘在內),居住在[[拜占庭帝國]]的[[拜占庭希臘人]]在1400年代遭受[[奧斯曼帝國]]威脅後進入義大利,特別是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征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後。這些拜占庭人逃離[[土耳其人]]的統治,有時帶著珍貴的手稿與自希臘與古羅馬所傳承下來的知識,在對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作出重要的貢獻。
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例如[[尼科利]]與[[波焦·布拉喬利尼]]在圖書館內搜索[[柏拉圖]]、[[西塞羅]]與[[維特魯威]]的經典作品。古希臘與[[希臘化文明]]的[[作家]](例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歐幾里德]]和[[托勒密]])和[[穆斯林]]科學家作品瀰漫整個[[基督教世界]],提供歐洲學者新的研究材料。
 
[[File:'David' by Michelangelo Fir JBU005.jpg|thumb|right|[[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雕塑,目前置放於[[佛羅倫斯]][[學院藝廊]]]]
[[瘟疫]][[黑死病]]在1348年的流行造成義大利的人口減少了1/3<ref>Stéphane Barry and Norbert Gualde, "The Biggest Epidemics of History" (La plus grande épidémie de l'histoire, in L'Histoire n°310, June 2006, pp.45–46</ref><ref>"[http://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plague/effects/death_toll.shtml Plagu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831003435/http://www.brown.edu/Departments/Italian_Studies/dweb/plague/effects/death_toll.shtml |date=2009-08-31 }}". Brown.edu.</ref>,義大利的城市從這次災難中復甦也促成經濟及貿易活動的興盛,並帶動[[人文主義]]及[[文藝復興]]的發展。義大利再次成為[[西方文化]]的中心,強烈影響其他歐洲國家與皇室,例如[[費拉拉]][[埃斯特家族]]及[[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
=== 地形 ===
[[File:Satellite image of Italy in March 2003.jpg|thumb|right|義大利的[[衛星]]照片]]
義大利領土以自[[歐洲大陸]]延伸入[[地中海]]的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為主,和兩個主要島嶼—[[薩丁島]]和[[西西里島]]組成(分別為地中海第一和第二大島嶼)。以此三部分義大利水域分為:東北方的[[亞得里亞海]],東南方為[[伊奧尼亞海]],西南方為[[第勒尼安海]],西北方則是[[利古里亞海]]。
義大利的氣候相當多樣,有些地區的氣候可能會與[[地中海型氣候]]相去甚遠。義大利北部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濕潤副熱帶氣候]](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例如[[都灵]]、[[米蘭]]及[[波隆納]]等地。[[利古里亞]]的沿海地區及大部分[[佛羅倫斯]]南方的義大利半島地區都是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半島沿海地區的氣候會隨著海拔及地勢的改變而大幅變化。高海拔地區在冬季時呈現寒冷、濕潤及多雪的氣候。海岸地區冬季溫暖,而夏季通常是相當乾燥,地勢較低的谷地在夏季是相當炎熱的。
[[File:Collage fauna italiana.jpg|thumb|220px|right|4種棲息在義大利的動物]]
=== 生態 ===
== 政治 ==
{{main|義大利政治}}
[[File:RomaPalazzoQuirinale.JPG|thumb|right|250px|upright|[[奎里纳尔宫]]是[[義大利總統]]的官邸]][[File:8125 - Roma - Piazza Colonna - Foto Giovanni Dall'Orto, 29-Mar-2008.jpg|thumb|凱薩宮是[[義大利總理]]府]]
義大利[[意大利憲法|現行憲法]]於1947年12月22日由立憲大會通過。憲法規定義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
== 語言 ==
[[File:Map Italophone World - updated.png|right|thumb|義大利語使用地區分布圖。深藍色為官方語言地區,綠色為廣泛居民使用地區,淡藍色為部份居民使用地區]]
=== 義大利語 ===
== 文化 ==
{{Main|義大利文化}}
[[File:Siena5.jpg|thumb|right|[[錫耶納]]的[[田野廣場]]是義大利中世紀建築的經典代表]]
義大利直到1861年合併之後才成為一個國家,因此在歷史上曾經存在於[[義大利半島]]的政體、傳統及藝術活動都被歸屬在義大利之下。雖然這些地區的政治及社會制度是獨立運作,義大利在歷史及文化上的遺產仍然是相當巨大的。義大利目前擁有53處[[世界遺產]],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義大利全國估計有100,000個任何形式的紀念物([[博物館]]、宮殿、建築物、雕像、教堂、藝術畫廊、別墅、噴泉、歷史建築與考古遺跡<ref>Eyewitness Travel(2005),pg. 19</ref>)
==== 從古典到哥特風格 ====
[[File:Colosseo di Roma panoramic.jpg|thumb|right|[[羅馬競技場]]]]
義大利建築開始於[[古希臘]]、[[古羅馬]]與[[伊特拉斯坎文明]],這兩個文明建造[[寺廟]]、[[教堂]]、[[圓柱]]、[[廣場]]、[[宮殿]]、[[高架渠]]、[[牆]]和[[公共澡堂]]<ref>{{cite web|url=http://www.unrv.com/culture/architecture.php|title=Roman Architecture|publisher=Unrv.com|date=2006-10-08|accessdate=2009-10-27}}</ref>。羅馬建築對於義大利與西方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由於羅馬帝國擴展到相當廣大的領域,其中包括許多城市化地區。羅馬工程師為了配合公民來開發方法可以大規模發展,包括使用[[混凝土]]。大規模的建築物,例如萬神殿與鬥獸場不可能使用之前的技術來建造。雖然混凝土早在1,000年前就在近東地區被發明出來了,但是羅馬人善於利用材料的強度及低廉的成本,將它的使用範圍從城寨擴展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與古蹟<ref name="Janson, p. 160" >Janson, p. 160</ref>。在羅馬建築中,城牆的核心覆蓋著石膏、磚、石或大理石貼面,並有彩繪裝飾與鍍金的雕塑,展現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權力與財富<ref name="Janson, p. 160" />。
==== 文藝復興至現代 ====
[[File: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 - evening.jpg|thumb|left|米蘭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是義大利首個使用鋼鐵建造的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購物長廊]]
15世紀的義大利處於文藝復興時期,特別是佛羅倫斯。新的建築風格在佛羅倫斯出現,與從[[羅馬式建築]]風格中緩慢演化出哥德式風格相異,建築師從過去的「[[黃金時代]]」中獲得靈感。古代建築結構的學術方法被重新學習。
義大利則成為主要的歐洲中心的巴羅克式,不同的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紛紛出現,特別是在[[西西里島]](參見[[西西里巴羅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在18世紀和19世紀開始出現在羅馬、米蘭、杜林與義大利各地。19世紀也出現一些相當大的義大利建築,包括米蘭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它是世界最古老的購物長廊,影響到其他建築,例如那不勒斯[[翁貝托長廊]]、[[倫敦]]的[[伯灵顿拱廊街]]與[[聖彼得堡]]的長廊。
[[File:Fontana di Trevi di notte.JPG|thumb|right|羅馬的[[特萊維噴泉]]是巴洛克風格的經典代表]]
義大利在20世紀也進行幾個重大工程,新藝術建築風格開始出現,在義大利則被稱為「自由」建築。理性-法西斯主義在法西斯時代持續發展,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義大利在192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連結米蘭與[[瓦雷澤]]之間,而菲亞特的靈格托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廠<ref>[http://www.lifeinitaly.com/italian-cars/fiat-history.asp Fiat History | Italy<!-- Bot generated title -->]</ref><ref>[http://www.italian-architecture.info/TU/TU.htm Essential World Architecture Images- Turin<!-- Bot generated title -->]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3065642/http://www.italian-architecture.info/TU/TU.htm |date=2011-11-03 }}</ref>。幾棟摩天大樓在1950年代與1960年代出現在全國各地,例如著名的[[皮埃利大廈]]與[[托雷維拉斯加塔]](Torre Velasca)。義大利在21世紀最顯著的建築物是[[羅鎮 (義大利)|羅鎮]]的[[米蘭國際展覽館]](位於米蘭附近,是歐洲最大與最重要的展覽中心之一<ref name="aboutmilan.com">[http://www.aboutmilan.com/economy-of-milan.html Economy life in Milan, Italian's capital of Business<!-- Bot generated title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milanomet.it/en/sistema-espositivo/fiera-milano.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1-10-2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8075108/http://www.milanomet.it/en/sistema-espositivo/fiera-milano.html |archivedate=2011-07-28 }}</ref><ref>[http://hiqnet.harmanpro.com/news.php?id=22 News :: HARMAN Professional Solutions’ Technologies Support Major Diplomatic Ceremony in United Arab Emirates | HiQnet<!-- Bot generated title -->] {{Wayback|url=http://hiqnet.harmanpro.com/news.php?id=22 |date=20111103075350 }}</ref>)。而[[2015年世界博覽會]]也將在米蘭舉行<ref>[http://www.italymag.co.uk/italy/lombardy/milan-host-expo-2015 Milan to host Expo 2015 | ITALY Magazine<!-- Bot generated title -->]</ref>,其中三棟新的摩天大樓為lo storto、il curvo與il diritto<ref name="italy.dailyre.info">[http://italy.dailyre.info/index.php?r=post/show&id=118744]{{dead link|date=February 2016}}</ref><ref>[http://www.propertyeu.info/index-newsletter/impregilo-to-make-an-offer-for-milans-city-life-contract/ Impregilo to make an offer for Milan's City Life contract<!-- Bot generated title -->]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3064514/http://www.propertyeu.info/index-newsletter/impregilo-to-make-an-offer-for-milans-city-life-contract/ |date=2011-11-03 }}</ref>,它們將由外國建築師,如[[薩哈·哈帝|扎哈·哈迪德]]、[[磯崎新]]與丹尼爾·利貝甚金德來設計<ref name="italy.dailyre.info"/>。這也將是一個計畫或城市重劃,被稱為“城市生活“,在米蘭的西北部建造新的行人專用區、公園、綠地、湖泊與水道<ref>[http://www.aboutmilan.com/expo-2015/projects-and-initiatives.html New projects for Expo 2015 in Milan, Italy<!-- Bot generated title -->]</ref><ref>[http://www.designrevolution.org/milan-world-expo-2015-feeding-planet-energy-life Milan World Expo 2015: 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 | Design Revolution<!-- Bot generated title -->]</ref>。
==== 宮殿 ====
[[File:Der bourbonische Königspalast in Caserta.jpg|thumbnail|right|[[卡塞塔王宮]](Palace of Caserta)的花園,它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被認為是壯麗[[巴洛克藝術]]的天鵝之歌<ref>[http://whc.unesco.org/archive/advisory_body_evaluation/549rev.pdf Unesco site evaluation].</ref>]]
義大利在各個城市擁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宮殿(主要是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米蘭、杜林、博洛尼亞與那不勒斯),各式各樣不同的風格的宮殿建立在此,包括[[古羅馬建築]]、[[拜占庭]]、[[羅曼式建築]]、中古時代建築、[[哥德式建築]]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巴洛克]]建築、[[洛可可]]建築、[[新古典風格]]建築及[[法西斯主義]]建築等。「Palazzo」這個名詞在義大利更廣泛地使用,比起英語「palace」。宮殿在義大利是一些具有野心的建築師所設計的宏偉建築,是一個家庭或一些著名機構的總部,甚至是英國所謂的「公寓大樓」或居所。在威尼斯,大部分宮殿被稱為“Ca“,這是“Casa“的簡寫,在義大利意思是「房子」,例如[[佩薩羅宮]]及[[雷佐尼可宮]]。
義大利著名宮殿包括[[斯帕達宮]]、[[拉特蘭宮]]、[[奎里納爾宮]]、[[旧宫 (佛罗伦萨)|舊宮]]、[[彼提宮]]、[[卡塞塔王宮]]、[[都灵王宫]]、[[卡波迪蒙特宮]](Palace of Capodimonte)、[[那不勒斯王宮]]、[[利塔宮]](Palazzo Litta)、[[得特宮]]、[[黃金宮]]、[[福斯卡里宮]]、[[總督宮]]及[[雷佐尼可宮]]等。
 
[[File:Villa Deste park central 2011 20.jpg|thumb|right|[[伊斯特別墅]](Villa d'Este)]]
==== 花園 ====
=== 視覺藝術 ===
{{Main|義大利繪畫|義大利雕刻}}
[[File:Collage italian painters.jpg|250px|thumb|left|4位著名義大利[[繪畫]]家,分別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與[[拉维尼亚·丰塔纳|豐塔納]]]]
義大利的[[繪畫]]傳統特色為溫暖的[[色調]]及[[光線]],例如[[卡拉瓦喬]]及[[提香]]的作品,並呈現出宗教信仰的主題。從[[羅馬式美術|羅馬式藝術]]及[[哥德式藝術]]開始,經過[[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期的數百年間,[[義大利繪畫]]都代表著[[歐洲]]繪畫的最高水準。這些時期著名的[[藝術家]]包括[[米開朗基羅]]、[[李奧納多·達·文西]]、[[桑德羅·波提切利]]、[[提香]]、[[多那太羅]]、[[卡拉瓦喬]]、[[弗拉·安杰利科]]、[[拉斐爾]]及[[濟安·貝尼尼]]等人。在這之後,因為受到許多外來政權的侵略,導致[[義大利藝術]]在歐洲的地位日漸衰弱。直到20世紀,[[未來主義]]代表人[[翁貝托·薄邱尼]]與[[賈科莫·巴拉]](Giacomo Balla)的畫作才讓義大利的繪畫再度引導世界的潮流。在未來主義之後,[[喬治·德·基里科]]的[[抽象藝術|抽象畫]]對於後來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產生巨大的[[影響]]。
=== 體育 ===
{{main|義大利體育}}
[[File:Valentino Rossi 2010 Qatar.jpg|180px|thumb|right|[[瓦伦蒂诺·罗西]]曾獲得9次[[世界摩托車錦標賽]]的年度冠軍,被認為是史上最出色的[[摩托車|機車]][[賽車手]]之一]]
[[足球]]是意大利的第一運動,此外[[籃球]]、[[排球]]、[[擊劍]]、[[水球]]、[[橄欖球]]、[[冰球|冰上曲棍球]](主要盛行於米蘭、[[特倫托自治省]]及威尼托地區)、[[直排式溜冰]]、[[賽車]]及[[自行車]]競速在義大利亦相當受到歡迎。而義大利北部地區對於[[冬季運動]]更加喜愛,並曾經舉辦過許多國際賽事及兩屆[[冬季奧運]]([[科爾蒂納丹佩佐]]曾在1956年舉辦過第7屆冬季奧運,[[都灵]]曾在2006年舉辦過第20屆冬季奧運<ref>[http://www.torino2006.it/ENG/OlympicGames/home/index.html Official sit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315115259/http://www.torino2006.it/ENG/OlympicGames/home/index.html |date=2013-03-15 }}</ref>)。而傳統節慶也經常與體育活動互相結合,例如[[錫耶納]]的[[賽馬節]]與9月第1個禮拜日在[[威尼斯]]舉行的[[貢多拉]]划船競賽。[[古羅馬]]時代的[[角鬥士]]會在[[羅馬競技場]]進行競技,而現代羅馬的[[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也會舉辦足球比賽。
=== 時裝 ===
{{Main|義大利時裝}}
[[File:Valentinowhitedresses.jpg|thumb|right|215px|upright|[[范倫鐵諾]]服飾]]
 
義大利時裝發展擁有悠久的歷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之一,與[[法國時裝]],美國時裝,英國及日本時裝並列。米蘭、佛羅倫斯和羅馬是義大利的主要時裝之都。然而,那不勒斯、杜林、威尼斯、博洛尼亞、熱那亞和維琴察則是其他的時裝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測]](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數據顯示,米蘭被認為是世界上真正的時裝之都,甚至超越其他國際城市,例如[[紐約]]、[[巴黎]]、[[倫敦]]與[[東京]],羅馬則名列第4位<ref name=autogenerated1>{{cite web |url=http://www.languagemonitor.com/popular-culture/fashion |title=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 » Fashion |publisher=Languagemonitor.com |date=2009-07-20 |accessdate=2009-10-27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101191133/http://www.languagemonitor.com/popular-culture/fashion |archivedate=2009-11-01 }}</ref>。義大利主要的時裝品牌被視為最優秀的時裝公司之一的世界,例如[[Gucci]]、[[Prada]]、[[Versace]]、[[范倫鐵諾|Valentino]]、[[Armani]]、[[Dolce & Gabbana]]、[[Missoni]]、[[Fendi]]、[[Moschino]]、[[Max Mara]]與[[Ferragamo]]等。此外,時裝雜誌《[[義大利時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負盛名的時裝雜誌<ref>[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pkeaOOxb_isC&pg=PA16&sig=JJmC6YC-Hmmm6Z5P2Cfbvz_jrSA#v=onepage&q=&f=false Your modeling career: you don't have ... - Google Books]</ref>。
=== 飲食 ===
{{main|義大利菜}}
[[File:Eq it-na pizza-margherita sep2005 sml.jpg|thumb|傳統的義大利[[比薩餅]]]]
義大利的飲食文化受到幾個世紀的政治及社會改變的影響,歷史可以追溯至4世紀。[[新大陸]]的發現對於義大利[[烹飪]]產生重大的影響,一些[[蔬菜]]因此可以取得,其中包括[[蕃茄]]、[[馬鈴薯]]、[[玉米]]及[[辣椒]]。不過現代義大利烹飪的核心架構直到18世紀後才逐漸發展出來<ref>Del Conte, 11–21.</ref>。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