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程庆国

移除 29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编辑词条
''' 程庆国 ''' (1927年10月11日至1999年8月18日)出生于 [[ 浙江 ]] 崇德(今嘉兴市桐乡县崇福镇)<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A8%8B%E5%BA%86%E5%9B%BD%EF%BC%881927%E5%B9%B410%E6%9C%8811%E6%97%A5%E8%87%B31999%E5%B9%B48%E6%9C%8818%E6%97%A5%EF%BC%89%E5%87%BA%E7%94%9F%E4%BA%8E%E6%B5%99%E6%B1%9F%E5%B4%87%E5%BE%B7%EF%BC%88%E4%BB%8A%E5%98%89%E5%85%B4%E5%B8%82%E6%A1%90%E4%B9%A1%E5%8E%BF%E5%B4%87%E7%A6%8F%E9%95%87%EF%BC%89&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程庆国(1927年10月11日至1999年8月18日)出生于浙江崇德(今嘉兴市桐乡县崇福镇)],xuewen.cnki.net/C... - 1997-6-15</ref>,中科院院士、桥梁和铁道工程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ref>[https://www.sogou.com/tx?query=%E7%A8%8B%E5%BA%86%E5%9B%BD%E4%B8%AD%E7%A7%91%E9%99%A2%E9%99%A2%E5%A3%AB%E3%80%81%E6%A1%A5%E6%A2%81%E5%92%8C%E9%93%81%E9%81%93%E5%B7%A5%E7%A8%8B%E4%B8%93%E5%AE%B6%EF%BC%8C%E6%AF%95%E4%B8%9A%E4%BA%8E%E6%B8%85%E5%8D%8E%E5%A4%A7%E5%AD%A6%E5%9C%9F%E6%9C%A8%E7%B3%BB&hdq=sogou-site-706608cfdbcc1886&ekv=3&ie=utf8& 中科院院士、桥梁和铁道 [[ 工程 ]] 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中国科学院 - www.casad.cas.cn/ac... - 2020-11-24 </ref>。
快速导航人物履历中文名 程庆国出生日期 1927年10月11日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崇德(今嘉兴市桐乡县崇福镇)逝世日期 1999年8月18日性别 1人物履历2人物简介人物经历主要科学技术成就成昆铁路建设新技术中国铁路斜拉桥的创始人研究工作重点试验工程变形分析坚持工作致力改革,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坚持科研工作造就科技人才鞠躬尽瘁,后世楷模锐意进取病情沉重荣誉主要论著1 == 人物履历 编辑==
1927年10月11日 出生于浙江崇德(今嘉兴市桐乡县崇福镇)。
1951-1956年 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副博士学位。
1956-1958年 [[ 北京 ]] 丰台桥梁厂任中苏合作丰台新技术试验基地技术负责人。
1958-1981年 [[ 铁道部 ]] 科学研究院任桥梁室副主任、铁建所学术秘书、行政秘书、院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6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
1981-1999年 相继担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81~1983)、院长(1983~1990)、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3~1999)、“中国铁道科学”编委会主任委员(1992~1999)、 [[ 博士 ]] 生指导教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铁道、公路、水运学科评议组成员(1981~1996)及该组召集人(1985~1996)。
1999年8月18日 病逝于北京。
|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11/5321a6ee10f04feaab5caf62071af351.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0582650&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2499%2F20190107095240-2134403995_jpg_552_372_39390.jpg%2F0&type=1#simple_0 图片来源]]]
}}
2 == 人物简介 编辑==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 [[ 清华大学 ]] 土木系。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学位。历任丰台桥梁厂工程师,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桥梁室副主任、研究员、副院长、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铁道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会员,   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工程实践委员会委员。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长期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研究和工程建设。曾先后主持成昆铁路悬譬施工及串联式预应力桥梁和湘桂线红水河铁路斜拉桥的设计和   修建。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生平简介  程庆国,1927年10月11日出生于 [[ 浙江 ]] 崇德(今嘉兴市桐乡县崇福镇)。两岁丧父,1933年随全家迁居苏州,1936年以四年级插班生考入江苏省进行新教育法实验的重   点小学——省立 [[ 苏州 ]] 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其时正值抗战前夕,教师经常以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激励学生。9岁的 [[ 程庆国 ]] 在这里就开始看报,并养成了天天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1938年全家逃难到上海。1941年他   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患上了肺结核,1942年其母又患伤寒去世,未满15 岁的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靠奖学金勉强维持学业。 [[ 国家 ]] 的被欺凌,家庭的残破,促使少年程庆国开始独立探索人生的道路。程庆国在上海先后   就读于育才小学、中光中学、建文中学,1944年转入育英(当时改名郁行)中学。在育英,他和班上一批品学兼优向往光明的同学成立了面包会,他们举办墙报,传阅进步书刊,切磋学业,评议时政。所办墙报内容   丰富、图文并茂,曾引起全校轰动。特别是1945年11月间,为庆祝台湾光复,面包会决定出墙报特辑,专门介绍祖国的宝岛——台湾。当时偏偏缺一张像样的台湾地图。为此程庆国跑到虹口内山书店,从一大堆日文   书刊中找到了一张颇为详细的台湾地图,当时他带着十分兴奋和虔敬的心情,花了几天功夫,将这张国土重光的地图详细描绘下来。墙报刊出后引起广大师生的极大兴趣和赞赏。1995年6月,已年近古稀的程庆国去台   湾作学术访问时,还和许多台湾朋友谈起过这件往事,共叙海峡两岸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人物经历===   1946年中学毕业时,程庆国由于兴趣广泛,同时报考了燕京大学历史系、上海交大物理系及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果均被录取。由于久已仰慕清华的学术环境和民主风尚,他终于和哥哥一同进了清华。期间,正是
人物经 中国 史上发生伟大变革的时期,他在这里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8年末清华解放,在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他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6月他由艾知生、李斌介绍加入了中国
  1946年中学毕业时,程庆国由于兴趣广泛,同时报考了燕京大学历史系、上海交大物理系及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果均被录取。由于久已仰慕清华的学术环境和民主风尚,他终于和哥哥一同进了清华。期间,正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伟大变革的时期,他在这里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8年末清华解放,在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他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6月他由艾知生、李斌介绍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为支持新政权,程庆国兄妹早在土改前就主动将崇德故乡的房屋及田地全部上缴给了政府。1950年7月,程庆国由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并被分配到甘肃天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工作,离校前夕,张光斗先生勉   励他要尽量多接触工程实际,对张先生的教导,他一直铭记在心,并在工作中努力实践。
  程庆国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极大热情,奔赴西北,参加建国伊始首先兴建的重大工程——天(水)兰(州)铁路建设。在这里他完成了国内最早的工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桥的设计和施工。
  1951年8月,程庆国由国家派赴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读研究生,导师是该校校长,著名桥梁专家普罗塔索夫教授。程庆国给人的印象是生活朴素、为人坦诚、作风正派,学习努力,热情好客,知识渊博。经常得到老   师和同学的赞扬。除了俄文外,他还自学德文、日文,连同原来学的英文,当时他已通晓了4门外语。程庆国还注重了解当地社会情况,积极发展与苏联人民的友谊。他担任列城留苏学生会秘书,和不少苏联朋友热情   来往,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99年他的俄罗斯朋友在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后,还写来了感情真挚的悼念信。
  程庆国在学习业务上非常虚心、执着和认真,在写学位论文期间,他一方面虚心向师长请教,积极和同学讨论,自己则常常不分昼夜地钻研思考,甚至常常忘了吃饭。1956年他以优秀成绩完成学业,取得副博士学位回国。
===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大力开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这时国内正提倡预应力 [[ 混凝土 ]] 结构,中苏两国铁路部门为此专门组成以丰台桥梁厂为试验基地的科研合作组织,集中科研、设计、教学和生产单位的科技力量,研究   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各种新型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程庆国被任命为该基地中方技术负责人,筹建试验车间,并开展各项试验研究。这种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组织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他和工   厂、设计单位同志一起,针对铁路大规模建设的需要,研究发展了工厂批量生产桥梁的流水机组先进工艺,实现了结构标准化、制造工厂化和架设机械化,使预应力梁成为铁路上应用最广的桥梁结构,为国家节约了   大量钢材。为进一步扩大预应力桥梁的应用范围,程庆国和同事们结合工程实践有计划地开展了连续梁、组合桁架、装配式拱等各种桥梁结构和悬臂灌筑、悬臂拼装、顶推法等无支架施工新工艺的试验研究,取得了 显著的进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的上述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成昆铁路建设
  1965年,程庆国参加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建设,担任桥梁技术委员会委员兼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战斗组组长,针对成昆线地质地形极端复杂、工程艰巨、工期紧迫的特点,提出发展串联梁和悬臂施工大跨径桥梁,   以加快铺轨进度的建议,组织了科研、教学、设计和施工单位联合攻关。
  串联梁是串联式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简称,其主要思路是将梁片分段,在工地设场预制,铺轨前用汽车运到桥位,胶拼串联,张拉成梁,或在桥头串联,用简易架桥机或其它方法预架就位。成昆铁路中段桥隧相 连,工期紧迫,将部分桥梁采用串联梁的措施,实现铺轨前架梁,对争取早日全线通车,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技术  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当时世界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采用悬臂施工法修建桥梁可以免除繁重的脚手架工程 保证施 工期 间的桥下净空 紧迫 对于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具有十 将部 重要的意义。为了扩大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 在我国铁路上的应 范围,突破当时该类桥 串联 跨度32米 局限 措施 争取在更大跨度中采用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同时也为了 实现铺轨前 梁, 加快铁路修建速度 对争取早日全线通车 程庆国领导战斗组在成昆线旧庄河一号桥及孙水河五号桥上分别采用悬臂拼装法和悬臂灌筑法修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技术===   战斗组不但负责新型 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 桥梁 结构及其主要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研究、试验和设计 是当 还协助 世界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采用悬臂 施工 单位进行施 法修建桥梁可以免除繁重的脚手架 组织设计、并协助跑材料、设备、加工、运输 直至在现场协助指挥与指导 保证 施工 。为在成昆线实现 期间的 梁新技术 下净空 程庆国跑遍了昆明、 对于发展 旧庄、禄丰、楚雄、西昌等西南 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具有 余个地区,有时顾不上吃饭,有时步行往返,1968 年初,因“文化大革命”影响,成昆沿线已烽烟四起,交通中断,为对工程负责,他冒着生命危险独自步行50公里穿过多道武斗封锁线到西昌工地指挥部汇报工作,后又步行返回,回到工地时他 分重要 刚穿不久的皮鞋底已磨穿。
义。为了扩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我国铁路上的应用范围,突破当时该类桥梁跨度32米的局限,争取在更大跨度中采用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同时也为了实现铺轨前预架桥梁,加快铁路修建速度,程庆国领导战斗 组在成昆线旧庄河一号桥及孙水河五号桥上分别采用悬臂拼装法和悬臂灌筑法修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战斗组不但负责新型桥梁结构及其主要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研究、试验和设计,同时还协助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协助跑材料、设备、加工、运输,直至在现场协助指挥与指导施工。为在成昆线实现 桥梁新技术,程庆国跑遍了昆明、大旧庄、禄丰、楚雄、西昌等西南十余个地区,有时顾不上吃饭,有时步行往返,1968 年初,因“文化大革命”影响,成昆沿线已烽烟四起,交通中断,为对工程负责,他冒着生命 危险独自步行50公里穿过多道武斗封锁线到西昌工地指挥部汇报工作,后又步行返回,回到工地时他的刚穿不久的皮鞋底已磨穿。   在成昆铁路线荒凉的山沟里搞新技术,面临困难是很多的,除了新结构本身技术比较复杂、涉及的材料多(达500种以上)、加工单位多,范围广以外,60余名组员来自全国不同单位、具有不同年龄、个性和工作   背景,且许多是缺乏经验的年青人;施工单位一般又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较弱,缺乏预应力施工经验。加之生活环境艰苦、饮食差、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作为组长,除了面对大量技术问题,还需进行大量思想和组   织工作,尤其是1966年6月以后,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许多组员被原单位调回去参加运动,战斗组本身也是一面搞运动一面搞技术工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程庆国在西南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领导下,紧   密团结组内同志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技术困难、物质障碍、洪水灾害等的影响,终于在短短二年多时间内完成了串联梁、大跨度桥梁新结构,悬臂拼装、悬臂灌筑等新技术项目的工艺试验,及其在多个工点的工程   施工。
  串联梁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拼装化,为加快铺轨通车创造有利条件,它还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向更大跨度发展积累了经验。继成昆铁路之后,在湘黔线、津浦复线子牙河桥、九江长江大桥引桥、南昆线等工程中均推广使用了串联结构。
中国铁路斜拉桥的创始人
  20世纪70年代初,程庆国参加了铁路桥梁规范的改革工作,积极推进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及电算技术在铁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开发等工作,建议并指导了国内第一座顶推法施工连续梁桥——4×40米狄家河桥的 设计、试验与施工。为了进一步发展铁路桥梁新技术,程庆国广泛研究国内外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把目光对准具有跨越能力大、技术经济指标好等优点的斜拉桥上。斜拉桥在当时公路桥梁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但铁路桥梁由于活载大,刚度要求高,振动疲劳影响显著,采用该桥式有相当难度。直到20 世纪70年代初才在德国、日本、英国各修建了一座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斜拉桥。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桥梁建设现状,他于1975年组织调查组,到华东、中南地区8个省市51个有关桥梁设计、施工、运营、科研和教学单位,进行了一次广泛而切实的调查,历时两个半月,深入现场,深入基层,组织座谈200多人次,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 设计、试验与施   通过调查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展铁路桥梁新技术 ,程庆国 坚定了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 广泛研究国内外 桥梁 工程 信心,并首次提出了开 铁路斜拉桥研究 趋势 以推动建桥材料、桥式结构、计算理论 把目光对准具有跨越能力大 试验 技术 、施工工艺及建 经济指标好等优点的斜拉 技术的全面进步的建议,并立即领导开展了铁路 上。 斜拉桥 在当时公路桥梁中 方案研究工作。应用已日趋广泛,但
重点试验工程铁路桥梁由于活载大,刚度要求高,振动疲劳影响显著,采用该桥式有相当难度。直到20   1977 世纪70 ,铁道部决定将湘桂复线柳(州)黎(塘)段来宾红水河桥工点作为铁路斜拉桥的重点试验工程,1977年6月成立以程庆 才在德国、[[日本]]、英 为首的斜拉桥会战组,全面开展主跨96米 各修建了一座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斜拉桥 的分析、研究、试验和设计 开发 包括活载自动加载、结构自振特性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施工控制分析、温度及支点沉降影响、缆索调力等 进一步了解国 容的铁路斜拉 电算程序,进行了几十种方案的比较后,提出较合理的初步方案,又在此基础上对5种方案进行更详细的比选,并结合工地具体条件最后选定三跨连续塔 固结竖琴型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初步设计及 计鉴定。与此同时 现状 进行了全桥模型试验、开展了斜缆抗疲劳锚具,大吨位盆式橡胶支座、TD-100型千斤顶,斜缆防腐技术等的研究。他于1975年
变形分析  1978年初又进行了6 组织调查组,到华东、中南地区8个省市51 技术 有关桥梁 设计 方案的比较,完成运营 、施工 各阶段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开展了14种缆索锚具结构的疲劳试验 运营 斜缆防腐试验、盆式橡胶支座试验、塔、梁局部构造的光弹性试验、高强混凝土试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等。为使设计更好地符合现场条件及与施工 科研和教学 单位 ——柳州铁路局更好地协作 程庆国又带领设计人员赴柳州现场进行施工设计、详细 进行了 锚固横梁、梁端牛腿、索塔、悬灌吊篮等 一次广泛而切实 构造设计及全面的施工检算。同 调查,历 开展1∶4节点模型、1∶1梁段工艺、泵送混凝土、吊篮加载、索力测定、温度场测定等 两个半月,深入 现场 试验。为配合斜拉桥的攻关工作 程庆国还 深入基层, 组织 座谈200多 力翻译了100多万字 次,取得了丰富 情报 第一手 资料 、专著和有关规范,他自己除了参加翻译外,还做了大量审校工作。并多次为科教片“红水河铁路斜拉桥”修改电影脚本
坚持 ===研究 工作===   在红水河斜拉桥设计工作告一段落后 通过调查研究 ,程庆国 又积极配合现场施工 坚定了发展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信心 并首次提出 协助柳州 开展 铁路 局解决器 斜拉桥研究,以推动建桥 加工 桥式结构 人员培训 计算理论 派驻设计代表外,每当工地面临各种关键 试验 技术 问题时,他总是及时奔赴现场,研究解决 施工 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修 工艺及 红水河 ,他在漫长 技术 京广线上来回奔波,有时甚至没有卧铺。在长途车上他从不闲着,总是抓紧时间看资料、审校书稿、审阅研究生论文。他曾克服困难带着年幼 全面进步 儿子长期出差,他曾藏起医生开的病假条坚持工作 建议 为了红水河桥,程庆国投入了他全部的精力。并立即领导
开展了铁路斜拉桥的方案研究工作。 ===重点试验工程===  1977年初,铁道部决定将湘桂复线柳(州)黎(塘)段来宾红水河桥工点作为铁路斜拉桥的重点试验工程,1977年6月成立以程庆国为首的斜拉桥会战组,全面开展主跨96米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斜拉桥的分析、研 究、试验和设计。开发了包括活载自动加载、结构自振特性分析、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施工控制分析、温度及支点沉降影响、缆索调力等内容的铁路斜拉桥电算程序,进行了几十种方案的比较后,提出较合理的初 步方案,又在此基础上对5种方案进行更详细的比选,并结合工地具体条件最后选定三跨连续塔梁固结竖琴型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初步设计及设计鉴定。与此同时,进行了全桥模型试验、开 展了斜缆抗疲劳锚具,大吨位盆式橡胶支座、TD-100型千斤顶,斜缆防腐技术等的研究。 ===变形分析===  1978年初又进行了6个技术设计方案的比较,完成运营、施工各阶段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开展了14种缆索锚具结构的疲劳试验、斜缆防腐试验、盆式橡胶支座试验、塔、梁局部构造的光弹性试验、高强混凝土试 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等。为使设计更好地符合现场条件及与施工单位——柳州铁路局更好地协作,程庆国又带领设计人员赴柳州现场进行施工设计、详细进行了锚固横梁、梁端牛腿、索塔、悬灌吊篮等的构造设计 及全面的施工检算。同时开展1∶4节点模型、1∶1梁段工艺、泵送混凝土、吊篮加载、索力测定、温度场测定等现场试验。为配合斜拉桥的攻关工作,程庆国还组织人力翻译了100多万字的情报资料、专著和有关规 范,他自己除了参加翻译外,还做了大量审校工作。并多次为科教片“红水河铁路斜拉桥”修改电影脚本。 ===坚持工作===  在红水河斜拉桥设计工作告一段落后,程庆国又积极配合现场施工,除了协助柳州铁路局解决器材、加工、人员培训、派驻设计代表外,每当工地面临各种关键技术问题时,他总是及时奔赴现场,研究解决施工 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修建红水河桥,他在漫长的京广线上来回奔波,有时甚至没有卧铺。在长途车上他从不闲着,总是抓紧时间看资料、审校书稿、审阅研究生论文。他曾克服困难带着年幼的儿子长期出差,他曾藏 起医生开的病假条坚持工作,为了红水河桥,程庆国投入了他全部的精力。   在各方面大力协作下,我国第一座铁路斜拉桥红水河桥终于在1980年8月顺利合龙。1981年9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此桥从设计到建成仅花了3年多时间,许多外国专家也认为在当时条件下,该桥的技术水平及建桥   速度都是很了不起的。红水河桥不仅开了我国铁路斜拉桥的先河,破除了悬吊结构不能用于铁路桥梁的框框,推进了大跨度铁路桥梁的发展,而且通过该桥的建设锻炼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开发了结构电算、盆式   支座、抗疲劳锚具、大吨位千斤顶、泵送高强混凝土、斜缆防腐等一系列新技术。红水河斜拉桥1983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致力改革,坚持科研与人才培养
   程庆国1981年起担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83年起任院长,至1990年退居二线,在院行政领导岗位上任职约10年。这10年正是我国科研院所进行重大体制改革的时期,过去作为事业单位依靠上级拨事业费生   存的科研院要向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过渡,全院三四千人的任务来源、经费开销等都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院长的程庆国,深感肩上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为了大力推动这一改革进程,他十分重视加强各级   领导班子、科研队伍的建设、重视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在多方努力下,陆续建立起开发处、中铁公司、闭电公司、万方公司、深圳分院、杭州办事处等各级开发实体,同时努力加强各类试验室、计算站等重点科研 设施,注重发挥院的综合优势、积极组织重载列车运输等铁路重大、综合及关键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此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和其他党政领导一起研究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找各方面同志谈话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他和全院同志共同努力下,使铁科院率先实现了开发性研究所事业费全部核减到位的目标,为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设施,注重发挥院的综合优势、积极组织重载列车运输等铁路重大、综合及关键技术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此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和其他党政领导一起研究改革中的各种问题,找各方面同志谈话以了解情况,征 求意见,在他和全院同志共同努力下,使铁科院率先实现了开发性研究所事业费全部核减到位的目标,为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 坚持科研工作===  程庆国在任铁科院领导职务期间及退居二线后一直坚持科研工作,从1982年起他就积极建议开展高速铁路、城市有轨交通及大跨度桥梁的研究。并大力推进重载运输技术的开发。他亲自主持了“高速铁路运行系   统动力学与运行控制”、“钢纤维混凝土本构关系及疲劳损伤研究”、“特大跨度铁路斜拉桥、悬索桥”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铁道部的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造就科技人才
  程庆国一贯重视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积极倡导继续教育工程。在科研工作中,他一贯注意培养年青同志,一方面大胆给他们压重担,一方面给他们以及时的督促和帮助,并尽量给他们提供接受各种继续教育的   机会。他还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除了大力支持和推进全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外,他自己从1978年起就陆续招收研究生,他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一生共培养28名博士和硕士,他的学生们绝大部分都已成为各部门    的骨干或负责人,有的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鞠躬尽瘁,后世楷模===  程庆国一生参与过大量社会公益性工作,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铁路、公路、水运学科评议组一、二、三届成员及二、三届召集人,为国家相应学位点建设进行了大量调查、评议工作。他长期担任中国土木工程 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的领导工作(1979至1986年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1984至1992年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8 至1999年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96至1999年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1987至1997年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第一届工作委员会委员,1986至1998年任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工程实践委员会委员工作。近年来,他担任茅以 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主任(1996至1999年),为弘扬茅以升先生严谨兴教、提倡科学的精神,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他还承担过南昆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西陵长江大桥、上海南浦、 杨浦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及石大桥、广东虎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技术决策、技术管理或技术咨询工作,并多次担任专家组长,已是古稀之年的他长年不辞劳苦,拖着重病之躯往返奔波、殚 精竭虑、献计献策,为这些项目的正确决策及顺利修建贡献了自己一份力量。 ===锐意进取===  程庆国不但在事业上锐意进取,不断攀登,而且在政治上原则性强、作风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多次政治运动中,他都能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且又能团结反对过自己的同志。 他曾不只一次地将加薪的机会让给他人。困难时期主动提出压缩自己口粮定量,为国分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不顾孩子年幼有病,冒着余震危险去调查桥梁震害。他长年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在科研和管理战线
鞠躬尽瘁,后世楷模  程庆国一生参与过大量社会公益性工作, 上努力奋斗。 是国务院 对同志对 位委员会铁路、公路、水运学科评议组 向耐心诚恳 二、三届成员及二、三届召集人,为国家相应学位点建设进行了大量调查、评议工作 和蔼可亲 。他 期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 时间地耐心听取别人 领导工作(1979至1986年为 倾诉,他经常放下手 国土木工程学会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副理事长,1984至1992年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8 至1999年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6至1999年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1987至1997年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IABSE)第 吃了 届工作委员会委员,1986至1998年任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FIP)工程实践委员会委员工作。近年来,他担任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主任(1996至1999年),为弘扬茅以升先生严谨兴教、提倡科学 精神,发展祖国 饭菜接待别人 科技事业尽了自己的绵薄 不速 访 他还承担过南昆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西陵长江大桥、上海南浦、杨浦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及石大桥、广东虎门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数十项国家重 有时甚至将晚餐时间推迟到晚上11 以后。人们说,和 的技术决策、技术管理或技术咨询工作,并多次担任专家组长,已是古稀之年的他 年不辞劳苦,拖着重病之躯往返奔波、殚精竭虑、献计献策,为这些项目的正确决策及顺利修建贡献了自己 份力量。
锐意进取  程庆国不但在事业上锐意进取,不断攀登,而且在政治上原则性强、作风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的多次政治运动中,他都能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且又能团结反对过自己的同志。他曾不只一次地将加薪的机会让给他人。困难时期主动提出压缩自己口粮定量,为国分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不顾孩子年幼有病,冒着余震危险去调查桥梁震害。他长年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在科研和管理战线上努力奋斗。他对同志对学生一向耐心诚恳、和蔼可亲。他常长时间地耐心听取别人的倾诉,他经常放下手中吃了一半的饭菜接待别人的不速之访。有时甚至将晚餐时间推迟到晚上11点以后。人们说,和程院长在一 起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不但在工作中能尽量发挥各人的长处,而且常能急人所急、扶危济困、主动赡养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习惯于把大事、公事、他人的事放在自己心里,却往往忽略了对自己、对家人的关心。
=== 病情沉重===
  1999年4月中旬他已颇感身体不适,还是坚持去参加部里召开的高速铁路研讨会,并坚持把兄弟单位委托的事办完再上医院。在他病情沉重但尚清醒之时,他还阻止家人为他找人联系去专科医院治疗。
荣誉
  鉴于程庆国的业绩,党和国家给了他不少荣誉。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1979年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2至1987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2  1992 年被遴选为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但他始终谦虚谨慎,保持了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本色。他认为,在他一生中,只有共产党员和桥梁工程师才是他的终生   称号,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应归功于党的领导和集体的支持。他本想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发挥更多的余热,但他却匆匆地走了,把他的未竟事业留给了后人,也把他光明磊落、谦虚谨慎、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高尚   风范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 主要论著===
1 程庆国等.厂制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的结构和工艺研究.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1958.
32,6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