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賴際熙

增加 46 位元組, 3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移居香港後推動國學文化==
1911年[[ 中華民國 ]] 成立後, 移居香港 , (1913) ,1913年 [[ 香港大學 ]] 中文總教習兼教授, <ref>{{Cite Web|url=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15/i8p80ir1i4.html|title=賴際熙|website=名人簡歷|accessdate=2021-01-17}}</ref>與一些清室舊臣, 一同創辦學海書樓, 致力於推動國學文化。 1921年客屬人士在香港創設 [[ 崇正總會 ]] ,賴氏獲推選為該會第一至六屆會長,歷時凡十三載。<ref>{{Cite Web|url=https://www.master-insight.com/賴際熙與香港大學早期的中文教學|title=賴際熙與香港大學早期的中文教學|website=灼見名家|accessdate=2021-01-17}}</ref>。 1923年( 民國十二年 (1923) ) 與一些清室舊臣, 為提倡國學,得香港及海外熱心人士捐款,設立 [[ 學海書樓 ]] ,藏書數十萬冊,又是講學場所。他講學文采風流,聽者頗眾。他尊崇孔孟之道,每逢孔子誕辰,都親自主持紀念大會,宣講孔孟理論;又常想念清室,對清室的滅亡寄以哀思。 1915年( 民國四年 (1915) ) 曾參與纂修《廣東通志》,後與 [[ 陳念典 ]] [[ 湛桂芬 ]] 總纂斷限於宣統三年(1911)的《增城縣誌》,又編有《清史大臣傳》、《崇正同人系譜》、《赤溪縣誌》。 1937年( 民國二十六年 (1937) ) 辭世,享年73歲。後人集其生平所作,編有《荔坨文存》行世。
==軼事==
* 廣州郊外龍洞的一座小山坡,道光癸卯年(1853),一個增城客家人選擇這裏作為他的長眠之所,因為曾有相士斷言,葬此地六十年後必出貴人 , 為了佐證此事,他在墓碑上刻寫了銘文 。 十二年後,這家人的孫子賴際熙出生,六十年過去,光緒癸卯年,賴際熙中了二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成為增城縣在清代唯一的翰林,人稱賴太史。幾年後,清室傾覆,太史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
十二年後,這家人 賴太史 孫子 哲嗣[[ 際熙出生,60年過去 恬昌]]教授說 光緒癸卯 由於當 香港還沒有「信貸評級」之類的機構 賴際熙中了二甲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成為增城縣在清代唯 的翰林 般生意人或者銀號要放貸款給客戶 人稱賴太史 都請知名士紳作推介 後,清室傾覆, 只要賴 太史 避居香港做起了寓公 口頭說一句:「渠都信得過吧!」商家立即開票放款
*賴 1925年精通中文的[[金文泰]]爵士任港督,上任之初,他拜 太史 做他的漢文老師,每周一天在山頂 哲嗣 別墅聽 恬昌教授說,由於 太史講經學。 香港 還沒 的中文教育只 「信貸評級」之類 私塾形式 學校,賴太史趁 提出要在[[香港大學]]開辦中文科 ,一 般生意 班熱心的中國富商如[[馮平山]]等 或者銀號要放貸 熱心捐 給客戶 都請知名士紳作推介。當 1927 只要 港大中文學院正式成立, 太史口頭說一句:「渠都信得過吧!」商家立即開票放款 際熙為首任系主任
1925年精通中文的金文泰爵士任 賴太史住在 每日由轎夫抬着到山頂港大 任之初 下午必往[[石塘咀]]的[[酒家]]流連。 拜太史做 好飲[[白蘭地]]酒,求 辦事寫字 漢文老師 人排着隊宴請 ,每 周一天 夜必醉,醉後由轎夫抬回家,有時醉倒 山頂的別墅聽賴太史講經學 轎子踏板上,路人側目見怪不怪 當時香港的中文教育只有私塾形式 回家後僕人端上備好 學校 雞湯和小碗米飯 賴太史趁機提出要在香港大學開辦中文科,一班熱心 吃後又元龍高卧。他 中國富商如馮平山等人熱心捐款 好酒 於是1927年港大中文學院正式成立,賴際熙為首任系主任 其實也有點借酒燒愁之意
賴太史住在港島,每日由轎夫抬着到山頂港大上課,下午必往石塘咀的酒家流連。他好飲白蘭地,求他辦事寫字的商人排着隊宴請,每夜必醉,醉後由轎夫抬回家,有時醉倒在轎子踏板上,路人側目而不以為怪。回家後僕人端上備好的雞湯和小碗米飯,吃後又元龍高卧。他的好酒,其實也有點借酒燒愁之意。 1937年,賴太史病終香港, 臨終前他拉着 [[ 探花 ]][[ 朱汝珍 ]] 的手,叮囑要辦好學海書樓藏書和繼續講學,並遺命要葬在祖父墓地旁。港府為了隆重其事,特批港九列車用三個車卡裝成靈車運送棺柩回廣州龍洞安葬。<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culture/bgnkbpo.html|title=清代廣東翰林,賴際熙太史書法精賞|date=2018-06-03|website=每日頭條|accessdate=2021-01-17}}</ref>
1925年11月,港督金文泰作為港大校監,及中國文化的興趣,決定在香港推動中文教育,更在港大設立中文系。已經在港大教授中文及中國歷史多年的賴際熙和區大典兩人, 以及他們兩人的港大舊生, 負責設計港大的各類中文課程,和訂立中文系入學試的標準。
1926年8月,賴際熙和港大校長韓和惠爵士, 一同前往南洋各地為港大中文系的設立進行籌款, 籌得四萬多元, 在1929年,在賴際熙等人的努力下,中文組擴展為中文學院。
 
==視頻==
 
 
==參考來源==
{{Reflist}}
13,3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