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至成

增加 68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至成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戌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
1938年6月,杨至成先后在共产国际远东局党校、苏联陆军大学(即伏龙芝军事学院)进行理论上和军事上的深造,系统地学习了《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西方近现代史》及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后方勤务学等,还参观、考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
1938年冬因积劳成疾赴苏联就医。1939年起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准备经蒙古回国,但由于边境地区遭日军严密封锁,被迫滞留乌兰巴托,靠卖苦力甚至讨饭为生,历尽千辛万苦。<ref>[1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7/9974947.html 杨至成人民网]</ref>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回国后,杨至成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一边组织领导后勤工作支援东北解放战争,一边组织建设后勤学校和开展军工生产,初步奠定了东北部队物资供应的基础建设。
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ref>[1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7/9974947.html 杨至成人民网]</ref>   
===新中国成立后===
1962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6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ref>[1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7/9974947.html 杨至成人民网]</ref>   
==人物贡献==
折叠军事后勤
杨至成作为中国军队后勤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创造了红军后勤工作的"六个第一": 担纲了"朱毛"红军的第一任大管家,制造了红军第一身军服,开辟了中国军队第一条邮政通道,建设了中国军队第一个电讯系统,提出了中国军队第一部后勤供给标准,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ref>[3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131210153443A2C482F90KKFFC73JGG2.html 特稿:百年追思 不朽丰碑 永远怀念——纪念杨至成上将诞辰110周年人民网]</ref>
1946年1月,赴苏学习的杨至成回国,把自己长期搞后勤工作的经验及留苏学习的理论同战争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先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抽调组建后勤保障机构50多个、50000多人,同时调运各种军需物资27万多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2]
1958年,杨至成在北京筹建了中国军队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的科研城,实现了所有营房通电、通水、通气,保证了军事科研人员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开展科研工作。此后,组织人员编写教学提纲和讲义,并形成了中国军队第一本军事后勤教材--《红军簿记学》,成为红军第一所供给学校的第一部教材。<ref>[3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jryw/131210153443A2C482F90KKFFC73JGG2.html 特稿:百年追思 不朽丰碑 永远怀念——纪念杨至成上将诞辰110周年人民网]</ref>
===著作===
杨至成先后撰写了《艰苦转战》、《井冈岁月--毛主席在井冈山片断》、《回忆往事--少奇同志在中央苏区》等数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和理论文章。[3]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