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溪古镇

增加 42,37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大理剑川东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大理剑川东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

沙溪古镇一个真正的古镇,古色古香,今仍然保持着最古老的建筑特色。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

==交通信息==

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沙溪,都必须先坐班车到古镇的县城——剑川县城。出了剑川客运站,在大门外右手边,就能看到很多绿色微型面包车在排队等候去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内只有绿色微型面包车往返于沙溪古镇和剑川县城之间,车程约40分钟,车费15元。

'''公共交通:'''

昆明到沙溪:昆明西部客运站乘坐昆明——剑川的班车,发车时间9:00,20:00,一天2班,早班坐席票价133元,晚班卧铺票价160元,耗时约7小时。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3元,耗时约40分钟。

丽江到沙溪:丽江客运站乘坐丽江——剑川的班车,发车时间08:20,10:30,11:30,13:30,15:00,16:00,17:00,一天7班,票价23元,耗时约2小时。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5元,耗时约40分钟。

下关到沙溪:大理汽车北站乘坐下关——剑川的班车,发车时间06:30——18:00,每15分钟一班,票价39元,耗时约2小时。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5元,耗时约40分钟。

香格里拉到沙溪:香格里拉客运站乘坐香格里拉——剑川的班车,发车时间09:15,14:50,一天2班,票价55元,耗时约5小时。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3元,耗时约40分钟。

诺邓(云龙)到沙溪:云龙客运站乘坐云龙——剑川的班车,发车时间08:00,一天1班,票价48元,耗时约6小时。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5元,耗时约40分钟。

双廊到沙溪:双廊乘坐双廊——下关的班车,在沙坪下车,然后在沙坪路边转乘下关——剑川的班车。到达剑川客运站后,再转乘绿色的农村客运小面的到沙溪古镇。面的乘坐在客运站门口,发车时间06:30——19:00,坐满即发车(7人满座),票价15元,耗时约40分钟。

'''自驾车:'''

昆明到沙溪:经安楚高速、楚大高速、大丽高速,甸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直行约4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450公里,耗时约6小时30分。

丽江到沙溪:经大丽高速,甸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直行约4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99公里,耗时约1小时30分。

下关到沙溪:经大丽高速,甸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直行约4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140公里,耗时约2小时。

香格里拉到沙溪:经214国道,白汉场上大丽高速,甸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直行约4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210公里, 耗时约4小时。

诺邓到沙溪:经S227省道,S311省道 ,途经[[白石镇]]、[[兰坪县]]、[[通甸镇]]、[[老君山镇]]、[[甸南镇]],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剑川的三岔路口,右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210公里,耗时约5小时30分。双廊到沙溪:经大丽高速,甸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直行约4公里到石宝山风景区与兰坪的三岔路口,左转沿石宝山风景区方向往前走10公里,到达石宝山风景区与沙溪镇交岔路口,向左转走12公里到达沙溪古镇(此段路面为乡村公路,柏油路面,弯道较多,须注意行车安全!)。岔路口均有明显的提示路牌,根据指示行车即可。全程约110公里, 耗时约2小时30分。<ref>[https://kuaibao.qq.com/s/20200701A0B4AL00?refer=spider_push 沙溪古镇] </ref>

==地理位置==

沙溪位于云南大理剑川东南部,[3]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澜沧江水系黑惠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僳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居住地,是一个被人们誉为“山美、水美、坝子美、姑娘更美的鱼米之乡和歌舞之乡”。盛产花鱼、地参子、松茸,传统霸王鞭舞、集体舞蹈肖拉者、姑娘优美的歌声、古韵悠长的洞经古乐使每一位来沙溪的人沉浸在歌舞的海洋中,久久流连不归。

==历史==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鳌峰山古墓葬群、沙溪东面华丛山铜矿遗址无声地告诉我们,公元前400多年,沙溪就形成了以黑潓江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制作基地,沙溪先人在那时就拥有了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佛教对南诏、大理国影响很深,使南诏、大理国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当时佛教文化传播的见证之一,境内沙登菁、石钟山沿线留下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说明。也就是说在唐宋时期,沙溪因其处在南诏、大理国通往沙登菁、石钟山石窟的必经这地,是唐和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个陆路码头而盛极一时。

==兴教寺文化==

白族文化学者,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与宗教艺术研究专家董增旭介绍说,沙溪古镇以寺登街为中心展开四方街等布局,兴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兴教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特点:南北顺深长18米,东西进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硕,雄浑凝重,斗拱浑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倾斜,中间用两架过梁、穿枋支撑屋顶,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墙体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开阔的空间,而中间没有一根柱子。而且,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极强。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发区,但是,历经600年间多次地震的破坏,它巍然屹立,丝毫不变形。

这些建筑的梁柱衔接手法精巧复杂,做工大气,既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样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风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风范的影响,属国内罕见。

==荣誉==

2001年10月11日,世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区域入选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中国同期入选名录的有万里长城、上海欧黑尔·雷切犹太教堂、陕西大秦基督宝塔及修道院。

==主要景点==

'''茶马古道交会'''

茶马古道经四川、云南,北连西藏、印度,南通东南亚。古道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

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三大丝绸之路之外的一条大通道,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再加上南诏、大一国石窟的开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成为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显赫一时。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又逐渐建成了以沙溪为中心的四大盐井――弥沙盐井、乔后卤成井、云龙诺邓盐井、兰州啦鸡盐井,为沙溪的发展锦上添花,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四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盐井的发现与开采,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陆路码头作用发生质的变化,成为举足轻重的盐都,从而进一步推动沙溪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沙溪成为茶马古道上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崛起与腾飞,必然推动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沙溪一时成为佛教文化的集聚地,从而推动沙溪地区成为洱海地区佛教密宗宗教活动主要地区,使沙溪因此成为上经贸发达、文化繁荣的古镇。

古镇沙溪,走过一个发展、壮大、辉煌、衰落的过程,只留下了无声的石桥、古道、古街在悄悄诉说着它的过去,只有黑惠江水无声地把沙溪在茶马古道上的辉煌历程带入遥远的大海。

'''千年集市寺'''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中央鳌峰山鳌头位置,黑惠江“S”型大弯环的顶端,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历史上寺登四方街被称为“南塘”,明朝后期,因兴教寺而起名,才叫寺登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意思是地方。位于兴教寺旁边,呈四方形的街子,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称由来。

走过黑惠江畔的古石桥――玉津桥,沿着古道行走约100米,一个用土坯做成的寨门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被村民称为“街子门”的东寨门,表示进了此门就是集市。此寨门用土坯镶砌而成,比起其他地方高大、威武的石砌城门而言,虽显得有点寒酸、土气、狭窄,但却向世人展示了茶马古道集市的城门样子――仅容两匹马同时通过的土坯墙门。寺登古街共有三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

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浓浓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使人们不禁想到古时马帮进寨门过巷道的情形。现在,寺登有三条古巷道仍然被当地人称为“街子巷”,意思是寺登历史上的第一笔生意是在巷道成交的。现今三条巷道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下来,置身其中犹如回到茶马古道巷道的昨天,给人一种追古怀今、联想翩翩的感觉。

狭长的巷道的尽头,是寺登的经贸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在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者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寺登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天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店住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开始,表演通宵达旦,持续两天,本地人称之为“两宵两天戏”。寺登四方街最具有商业气息,体现茶马古道集市的建筑当属密布在街场四周及巷道两旁前铺后马店的商业建筑。它是整个街场历千年而不衰的保证。前铺后马店简单地说就是临街、临巷的房子开成商铺,主要用来做生意或出租给别人,后面的房子和院落开成马店,供南来北往的马帮、客商住宿、存货、存放马匹。整个四方街周围及三条古巷道两旁均是这种商业布局而且基本上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为茶马古道集市幸存下来的惟一集镇。

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划定为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古戏台主体建筑结构是魁星阁,戏台只是其附带功能,是当地白族人民敬奉魁星的地方,其建筑高三层,前戏台,后高阁。建筑结构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飞。虽经修缮,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风貌。古戏台与兴教寺遥相响应。每逢民族节日,全镇白族儿女各自身着节日盛装,弹着龙头三弦,齐聚四方街,在戏台上载歌载舞,四方街上人头涌动,兴教寺里善男信女敬拜神佛,一片欢乐吉祥。其中最为热闹当数每年农历“二月八”太子会。据说,在沙溪一直流什着一个这样的规矩,没有到四方街古戏台上演同过,不能称是沙溪人。可见四方街古戏台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沙溪古桥

每一个沙溪人都以能够登上古戏台表演为荣,视登台表演为沙溪人的重要标志。这样的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艺人、歌手、舞者,使沙溪音乐人才辈出,人才济济,成为外人眼里的“歌舞之乡”。沙溪白族是“歌舞的民族”,一句在马帮里流传的“惠水美,沙溪妹子更美“就道出了马帮心中的沙溪。

漫步古街红砂石板,登上古戏台,看一看四方街铺面和马店,走一走黑潓江上玉津桥,到兴教寺感受各种流派佛教合而为一的寺庙,听一听沙溪洞经古乐,体会古老民族的古音乐的韵味,看一次白族传统的霸王鞭,跳一曲白族传统的肖拉者舞,听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调,尝一尝沙溪土特产地参子、松茸、羊乳饼,我们为茶马古道上能保存下一个完整的古集市而庆幸。<ref>[http://images1.wenming.cn/web_ah/wmcz/201511/t20151123_2973437.shtml 沙溪古镇] </ref>

==特色活动==

'''太子会'''

太子会是沙溪古镇传统的民俗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民间宗教活动,俗称 ”太子会”。到时候男女老幼披红挂绿,从八方云集到兴教寺和回女街,抬着太子、佛母的神像举行游行庆典,锣鼓队、佛教队、道教队、洞经乐队等轮番登场,再加上古戏台上表演的大戏,寺登街上人声鼎沸,舞乐连天,灯火绵延,通宵达旦。

'''石宝山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日的石宝山歌会久盛不衰。歌会期间,来自大理、丽江、怒江、鹤庆、云龙、洱源、兰坪等三个地州八个县市的青年男女衣着节日盛装,聚首石宝山弹三弦唱情歌,尽情欢乐。它是滇西青年相互交往的典型盛会。

'''本主会'''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是本地区的保护神。本主庙前建有戏台,本主庙内除供奉本主外,还供奉其夫人、子女和侍从等。他们的像常用松柏雕成,造型古朴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列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于民者。每年的本主诞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本主会,时间1至3天不等。本主会期间要举行迎本主的仪式,开展唱戏、耍牛、唱白曲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届时,还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

'''火把节'''

火把节白语称“富物”(意即六月之皇)、“薪毁架”(薪火节),汉语书写为“星回节”通称“火把节”,是白族火崇拜的节日,时在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古有火崇拜习俗,这一天,各村由年内新添子嗣之家作“会首”,在本村坝中竖一高大的火把,常年扎12台,闰年扎13台,顶端扎升斗旗帜,上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下悬花红、梨子、铜钱等物。天擦黑点燃火把,会首们以糖果、炒蚕豆、烟、荼、酒招待相聚在火把下场坝中的本村老幼。儿童则一手持小火把,一手往火把上泼洒松脂粉末相戏,以示对新生的婴儿致贺礼赞。此日,新亡故者之家人须上坟祭祀,在新故者坟前或大门口竖一小火把,如果是3年,表示对死者的缅怀。火把节是白族对“生之礼赞和死之缅怀”的节日,与史书“星回日祭祖”的记载相合。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较多,有纪念汉代酋长曼阿南之妻阿南夫人殉夫之事;有三国时群众欢送诸葛亮南征得胜回成都之事;有南诏王皮罗阁“火烧松明楼”柏节夫人殉节之事;还有纪念五谷之神“达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事。

'''美食信息'''

沙溪的餐食一般都是由客栈兼营的。地参、松茸都是沙溪的土特产,值得品尝。

'''牛乳饼'''

云南大理州北部的剑川、鹤庆一带,是白族人的聚居区,白族农家长期以来喜欢饲养奶山羊。以新鲜的羊奶作为原料,用纱布过滤滤去杂质,再按一定比例在羊奶中加进卤水或者是一种名叫奶藤的野生植物,然后用火加热至涨沸,使之凝结成絮状物,再用纱布包住进行挤压,滤去酸水,即成一块块四方形乳白色的乳饼。因其乳白色的外观看起来很像豆腐,所以又叫奶豆腐。

'''地参'''

地参根茎观之洁白如玉,食之清爽脆嫩,可炒食、蒸煮、做汤、腌渍、醋泡、糖浸、蜜饯、做酱菜均可,尤其香酥油炸地参,风味独特、脆香无比,堪称菜中一绝,食之口味清香,与一般油炸食品不同,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上火,反而祛火。且具有提神醒脑、开胃化食、补肝肾两虚、强腰膝筋骨之效。

'''松茸'''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益肠胃、理气化痰、驱虫及对糖尿病有独特疗效等功能,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松茸的吃法有很多,时下沙溪一种新兴的吃法是松茸和桑拿鸡的组合。桑拿鸡是一种利用蒸汽循环原理的创意食法。松茸桑拿鸡,汤底以松茸搭配其他的食材调制,开锅沸腾时,汤底中的松茸香气渗入到鸡肉里。而腌制过的鸡肉中的精华则通过气孔留入汤底中,使得汤、松茸、鸡肉三者巧妙地融合,最终汤鲜肉嫩,美味可口。目前这道美食,可以在沙溪遇见和沙溪重遇品尝到。


茶马古道唯一幸存的集市,云南大理剑川沙溪古镇.沙溪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

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盐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沙溪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坝子中央螯峰山熬头位置,依山傍水,是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是一个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 沙溪古镇寺登古街共有三个门——东寨门、南寨门、北寨门,西边紧靠熬峰山的无寨门。东寨门通往大理地区,南寨门联结古镇南面与西面的滇西盐井,北寨门通往西藏地区。经过寨门,一条狭窄、深长的古巷道悠然而来,两边残旧的古铺面悄然耸立在巷道两边。狭长巷道的尽头,是寺登的贸易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00米,其中北部街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0米,整个街面用红砂石板铺筑,街中心有两棵数百年的古槐树。四方街东面有坐东朝西的古戏台,西面有坐西朝东的兴教寺,两这遥相呼应,将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整个街场四周商铺马店林立,三条古巷道延伸到古镇的四面八方。

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该名录中指出:“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一时,不为人知的它,即与意大利庞培古城、埃及国王谷、美国圣托马斯教堂齐名了。寺登街区域不但完整地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传统的山乡古集市风貌,还有至今仍在沿袭的鲜活的阿吒力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白族民间乡土文化,为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雅克博士等在评估报告中写道:剑川是唯一一个真正的白族人的中心,因为它是唯一的白族文化最活跃的地方。

2000年,一群外国专家经地方文史人员的推荐,来到寺登街实地考察。此后,寺登街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2001年10月1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在美国纽约正式宣布:中国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寺登街区域入选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境内同时入选的还有北京长城文化景观、陕西大秦宝塔和修道院、上海欧黑尔犹太教堂。

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在2002年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中这样写道:“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

茶马古道考察的热潮由此再度升温。如今,沙溪寺登街,这个被闲置在时间之后的小镇,再一次向人们敞开了它封闭已久的心扉。

'''不成文的规定,10点后的宁静'''

很多店主人都说,来寺登街开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晚上10点以后回归宁静,就是想要有别于城市的喧嚣,为自己也为客人保持一份寺登街最原生态的乡土气息。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和同行到寺登村采访。那时的寺登村,刚刚作为“茶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集市”,被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基金会正式宣布入选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2002年公布的101个世界濒危建筑遗产之一。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及剑川县政府正在合作实施“沙溪复兴工程”,对寺登村古街区进行“修旧如旧”。

慕名而来的游客太多,而住宿床位又太少。我们到达寺登村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住宿。好心的老板娘让出了她们夫妇俩平时睡觉的大床给我们住,夫妇俩则在堂屋里睡钢丝床。老板娘还特意给我们“开小灶”,提供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之下,老板娘又亲手烧了用老蚕豆和新豆叶同煮的剑川美食“母子相会汤”。那时候,酒吧之类的娱乐场所还没“入侵”,晚上大家都不出门,静静的夜晚,围在火炉边和老板娘拉家常,仿若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清晨,在寺登村村边一座墙体斑驳的古照壁前,邂逅了一队驮运物资的驮马。赶马人在路上烧了一堆篝火烤洋芋,驮马在路边啃青草。一路走过去,远远地就闻到了烤洋芋的香味。还不等我们走到火堆前,赶马人已经热情地招呼我们吃洋芋。于是,我们伸出冰冷的双手,哈着满嘴的热气,抱着刚烤熟的洋芋吹吹打打,咬一口又沙又糯、满嘴喷香,顾不得脸上黑乎乎的狼狈相,早已幸福得不知身在何处。

如今的寺登街,已经拥有了近60家客栈和咖啡吧,大家却都遵守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咖啡吧晚上10点打烊,客栈也要求客人晚上10点前必须回店,在房间里不能大声说话。走进寺登街的客栈、酒吧,总让人感觉到特别的安静,客人们不是在埋头上网,就是在坐着发呆、晒太阳,享受静谧得似乎流淌在时空之外的时光。在寺登街一家客栈做“义工”的成都女青年小郑说:“寺登街比过去是喧闹了一些,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还是有很多古老的东西值得游客留下来。”

'''盐马集散重镇,每三天就赶集'''

直至民国年间,沙溪仍是“茶马古道”上的盐茶集散地,南来北往的马帮络绎不绝。沙溪寺登街一带形成了四方街、兴教寺、魁星阁、古戏台等古建筑群。马店、铺台、街面、寨门一应齐全,往日盐马古道上的盐马重镇规模至今依稀可辨。

沙溪古镇历史上曾是盐马集散的重镇。1986年,沙溪鳌峰山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使沙溪有考古发掘资料佐证的历史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公元649~920年)、大理国(公元902~1053年)政权在西南兴起,沙溪作为盐马古道上的重镇,起到了南诏、大理国与吐蕃间的交融缓冲作用,也是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过渡地带。沙溪境内沙登箐、石宝山上南诏、大理国时期开凿的石窑就是最好的证明。

寺登四方街是一个典型的古集市,呈长方形,完全用红砂石铺就,平整净洁。如今,红砂石被踩踏得光滑滴溜,其间马帮专行的石板上蹄痕斑斑,深刻地留下了昔时寺登街商业运输繁荣的历史痕迹。围绕着兴教寺和古戏台,四方街许多民居呈前铺后院形式,既可开店、经商,又可接待客商马邦。整个寺登街区常住居民住房沿南、北、东三条街巷布局,层层叠叠,小巷分流,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或“走马转角楼”、“前铺后杂院”,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至今,明代以来的寺登街巷道路的走向尺度不变,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90%以上保留完好。

寺登街过去每隔3天就有一个街市。届时,马帮交会,商贾云集,热闹非凡。马帮一般都在街期头一天到达,先投店住宿。街子天天一亮,各地马帮、马锅头、赶马人及商贾先到兴教寺参拜,然后将自己所带来的盐、茶、药材、布匹、百货摆在南面的街上叫卖。马匹则有专门的贩马市场。本地人则将土特产拿到北面的街上兜售。各种凉粉摊、小吃摊、修鞋摊则分布在兴教寺门前、古槐树下,招揽顾客。古戏台上常常还有戏曲歌舞表演。过去寺登街铁匠铺、裁缝铺、钉马掌铺不少,这里的铁匠铺与别处不同,其主要任务是打马钉、马掌,供马使用。

四方街宽阔的街场并不只是马帮交易和百姓娱乐的场所,寺登村村民为逝去的亲人举行路祭也是在这里进行。这个用红砂石铺就,长约60米、宽约40米的集市,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马帮、九村十八寨的百姓和头脑灵活的商贩,不难想象当年这个集市繁华到了怎样的程度。老人们叙述起来,总是神情激动:“阿莫莫,一到街子天,真是人山人海,一万多人像风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来,解掉驮子的马匹把黑潓江的沙滩都挤满了。街上哪样东西不有得卖?”

'''意即南面佛坛,南北的“古宗道”'''

寺登街在元末明初被称为“南坛”,意即“南面的佛坛”。明清两代人户不断增加,逐渐形成规范集市。整个集市座落在沙溪坝中部鳌峰山的鳌头位置,东有黑潓江环绕,环境地理位置俱佳,明永乐13年兴教寺扩建后,“南坛”一名改称“寺登”。“寺”即兴教寺,“登”即白族语“地方”。

经明清两代的规划建设,寺登街形成了以兴教寺、魁阁带戏台为轴心,以魁阁正面四方街为中心的古集市,集市的南北巷道为古代茶马古道的主要通道和街巷,因藏族马邦经此盐运甚繁,俗称南北“古宗道”(因白语称藏民为“古宗子”)。

寺登村至今仍保存着已流传千年的白族洞经古乐。白族洞经古乐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到清代及民国时期由洞经会主持遍及沙溪村寨。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洞经古乐逐步融合了儒家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甚至某些宫廷音乐的成分,庄重典雅而又活泼明快。沙溪最多的是戏台,沙溪的古乐一直被流传和演绎着。

夜幕落下,掌灯,锣鼓家什齐上阵,乐队的演奏者都是村中的老人,年长的有80岁高龄,鬓发苍苍,满脸皱纹,与他们手里拿着的古老丝竹管弦乐器相甚,一样道出了岁月的沧桑,一样走不出历史的影子。现在的沙溪镇钟山古乐队有40多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寺登街的游客如今仍能有幸欣赏到白族老人用唢呐、板胡、京胡、芦管、笛子等古乐器演奏的融吹、拉、弹、打、唱为一炉的白族洞经古乐,有佛腔和道腔、民间小调100多个曲目。听起来有道家音乐的飘逸,有南诏宫廷音乐的典雅庄重,有江南丝竹的柔美清新,有儒家音乐的深厚文雅,更有白族民间音乐的独特美感。

'''魁阁带看大戏,二月八“接太子”'''

据说集市最早并不在寺登街,但汹涌的泥石流毁掉了原来的集市。大约在元代末期,集市才被迁到现在的位置。兴教寺周边的商业旺铺大多为寺庙所有,南来北往的信徒使这里人气旺盛,生意盈门。沙溪地区大量的村民本身就是虔诚的信徒,每到街天,寺登街这个神秘的地方总像节日一样热闹非凡,市场上的交易和寺庙里的祈祷同步进行着。

沙溪的核心是寺登街,寺登街的核心就是魁阁带戏台。傲立在四方街东侧的魁阁带戏台,是寺登村中最高的古建筑,已经成为白族建筑的优秀代表。洞经音乐和霸王鞭舞是戏台上最主要的节目。还有耍狮舞、耍牛舞、耍青姑舞、耍秧旗舞、鹿鹤同春等民族舞蹈,以及泥鳅调、割田埂调、青姑娘调等多种民歌调子的表演。每当戏台上有演出的时候,四方街上就会聚集起比街天还多的人群,人们翘首引颈,生怕漏掉半个细节。他们跟着唱、跟着跳,跟着节拍直抒胸臆,劳动的快乐在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月八太子会是寺登街气氛最浓郁的民间宗教盛会,举办的日子就是传说中释迦牟尼的出家日。活动内容主要是太子骑马绕沙溪、释迦佛像游四门。太子会的活动是从长乐村村民打开兴教寺大门开始的。节日里,整个沙溪都繁忙起来。制作佛像乘坐的轿子,选太子骑行的骏马,在兴教寺前扎牌坊,在牌坊上点长明灯。当年的新郎倌们更是兴高采烈,承担了“护驾”的神圣使命。

人们穿红戴绿,早早就聚集在兴教寺前,兴奋地迎接佛像,护驾太子巡游四方,并由挑选出来的小孩子化装成4大天王,负责开道。其他孩子则装扮成小太子,乘坐家长制作的彩车或骑着的马,融于人群中。队伍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将米和铜钱抛向“太子马”。洞经会、妈妈会、众多的善男信女更是无比虔诚,终日祈祷不止,整个仪式十分庄重,也十分欢快。

'''盐马古道中心,马蹄印今犹在'''

沙溪周围多盐井,西有拉井、云龙五井、弥沙井,南有乔后井。古时的盐马古道以沙溪为集散地,位于这一盐马古道网络中枢地区的沙溪寺登街为之繁盛一时,成为盐马古道上的中心集市。后世所称的“滇藏茶马古道”亦在这里交会,滇西的食盐、马匹,云南各地的茶叶、砂糖等大宗货品经此运往藏区。

地处滇西北边陲,面积仅20多平方公里的沙溪古道上,到如今竟遗留了东、南、西3处古道关隘,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明代末年,随着滇藏古道的扩展,客商们多数经过沙溪后向东至牛街、三营、洱源后向南至大理。因此,寺登街东面的巷道成为主要的运输通道。

走进寺登街,凝视街上的古道、古屋、老马店时,仿佛能听到千百年前的马铃声从街头传来,走南闯北的马锅头赶着马帮走进街来,或直入马店、客栈,或直接进出古街赶路,或在马店、客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赌桌上赌上几把……

条石铺成的街面历经千百年沧桑,马蹄印犹在。四周的裁缝铺、剃头铺、杂货铺铺台依然古旧。寺登街的四面,是无数条古朴的小巷,每条巷子都连接着寺登街。街中有两棵五六个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树,巨伞般撑开着,几乎遮蔽了集市的大半个天宇,它们十分对称地分立在街南北两边,是纳凉的好地方。初到四方街的人,第一眼看见的,既不是兴教寺,也不是戏台,而是街场当中的参天槐树。2004年6月的一天下午,南面的大槐树突然“轰”的一声,齐根折断,寿终正寝。为了让四方街的“双槐计”能继续唱下去,人们又在槐树倒下的位置上补种了一棵,聊作安慰。

欧阳古院是寺登街最吸引人的老民宅之一。沿四方街西面的一条古巷深入便可见到欧阳古院。白族典型建筑风格“三坊一照壁”的欧阳古院建于清末,欧阳家族的祖辈欧阳跃光是当年的马锅头,从茶马古道上赚得钱后,盖了这座1300多平方米的大院。欧阳古院精致的格子门和木雕窗,让人想到剑川木匠的巧手。大门是石头结构,圆形拱顶,有气派、豪华的狮子浮雕。二门是大院正门,以木结构为主,四面出角,两边绘制不同书法的字画。正房二楼中间有一个大型佛龛,是欧阳家族的祖宗灵屋,雕有龙、凤、鸟、狮子等各种图案,十分精制。正房带天井,天井中的井水甘甜清凉。由大院深入,便到了后花园。后花园自成体系,树木丰茂、花香扑鼻。花园的旁边还有当年的马厩和客房等。寺登街沉寂多年又热闹起来后,欧阳家重操旧业,把古院再度变成仿古客栈,茶马古道上马蹄声消失后几乎没有外地人进入的欧阳古院,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四五批游人。

坐落于沙溪寺登街北侧的老马店,据说是百年前赵姓马锅头的宅院,他家在古道上赶马发迹后,于民国初年建盖完成了老马店,专供过往马帮及牲口歇脚。如今已成为客栈的老马店,有3个院落、6间店铺,还有茶楼、餐厅、酒吧。老马店的价格是全镇最贵的,不过据老板说,这也是变相保护老宅的一个办法。

==“沙溪复兴”大事记==

'''2001年'''

瑞士驻寺登街复兴工程项目组与剑川县人民政府共同努力,完成了寺登街核心区的保护建设规划,完成了沙溪镇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保护与建设的规划编制。

'''2002年'''

剑川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实施“沙溪复兴工程”。由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与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编制了《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

'''2003年'''

沙溪寺登街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遗址脱贫的可持续实践”项目框架内的示范案例。

'''2004年'''

剑川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沙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办法》,于2006年8月通过省建设厅评审,并获云南省优秀规划成果一等奖。

'''2005年'''

由香港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顾问龙炳颐先生,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委员会,向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及剑川县人民政府合作进行的沙溪复兴工程一期工程颁发“2005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贡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委员会认为:寺登街集市和古戏台的修复,标志着在保护多民族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项工程将历史研究、系统的方法、外界技术支持、本土传统知识,特别是民间工艺融为一体,寻找到了一种综合性的遗产保护途径。早在2004年,沙溪复兴工程一期工程进行过程中,联合国代表和各国古建筑专家已对其作出了高度评价:该工程为大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

'''2006年'''

剑川县人民政府设立剑川县沙溪寺登街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景区建设、经营活动实施前置审批和批后监管,对景区内重点民居院落实行挂牌保护,并建立相关档案;宣传遗产地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和知识,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景区基础建设力度,鼓励产权单位和居民按照保护规划要求自行修缮房屋……对外招商引资,推动沙溪寺登街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

沙溪镇被入选为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之一,寺登街被命名为10个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之一。最近,寺登街又启动了中瑞合作的“低碳社区中心”项目建设。

交通:寺登街景区距剑川县城32公里,从县城到寺登街景区车费约13元/人。门票价格:不收门票.

==旅游攻略==

两日游攻略:

第一天 早上大理--剑川县(逛剑川古城午餐)--(下午)沙溪古镇(下榻)。

第二天 沙溪古镇--石钟山石窟--石宝山--剑川县(午餐)--(下午)剑川县--丽江或大理或鹤庆新华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