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锦棠

增加 23,541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p style="text-indent:2em;">'''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晚清的著名将领。<br> * 刘锦棠10岁时,其父刘厚荣…”
<p style="text-indent:2em;">'''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晚清的著名将领。<br>

* 刘锦棠10岁时,其父[[刘厚荣]]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丧生。
* 成年后,投入叔父[[刘松山]]所在的湘军,随同叔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作为[[左宗棠]]西征军的主力平定了西北区域的同治回乱和新疆乱局中[[阿古柏]]的继承人[[伯克胡里]]势力,有“飞将军”之称。
* 后推动新疆建省并担任新疆首任巡抚。官至太子太保,一等男爵。
*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应征起复,未及成行而卒,谥号“襄勤”。<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401241/9fc2IqD5vW4eiZhoXcylXqwdhsv0pJ1xM-6HflJ4dKGwvVXZKsbC5mxssdqE80hzi0y4i75BDa5uHVVUcmxguGmSXZpyrle3nv4keiNn-h4XAuqZmv5Wow 刘锦棠 .湘乡网.2013-06-21]</ref>
==基本信息 ==
{|
[[File:U=3621594134,1751636914&fm=173&app=49&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3621594134,1751636914&fm=173&app=49&f=JPEG?w=600&h=330&s=F8A0CD5F8450227454E8DCA20300E041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171575105055138&wfr=spider&for=pc 来自百度号写乎]]]
|-
| 姓名    刘锦棠  
---------------------------------------------------------------------------------
|-
| 字号    字毅斋      
---------------------------------------------------------------------------------
|-
| 别名    刘毅斋、飞将军      
---------------------------------------------------------------------------------
|-
| 民族    汉族      
---------------------------------------------------------------------------------
|-
| 官职    新疆巡抚  
---------------------------------------------------------------------------------
|-
| 爵位    一等男  
---------------------------------------------------------------------------------
|-
| 谥号    襄勤     
---------------------------------------------------------------------------------
|-
| 出生地   湖南湘乡
---------------------------------------------------------------------------------
|-
| 出生时间  1844年   
---------------------------------------------------------------------------------
|-
| 去世时间   1894年
---------------------------------------------------------------------------------
|-
| 所处时代   清朝   
---------------------------------------------------------------------------------
|-
| 主要成就   攻克金积堡、平定西宁、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刘锦棠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刘厚荣参加湘军,在岳州(今岳阳)被太平军击毙。从“报其父仇”的目的出发他15岁时投入刘厚荣生前所部。此后随其叔父刘松山转战于江西、安徽、陕西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功至道员,成为老湘军中后起的年青将领。<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刘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松山从子也。从松山讨捻,积勋至同知直隶州。从入陕,复同州、朝邑,释省城围,擢巡守道。</ref>
=== 平定陕甘 ===
==== 承继危局 ====
* 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陕西,甘肃等地回民相继暴乱,屠杀老幼妇孺,屡败清军。
* 1867年(同治六年),清廷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兵镇压回民军。
* 1869年6月,清军兵锋直指回民军的重要基地金积堡(金积镇)。左宗棠以[[刘松山]]老湘军为主力,对金积堡地区发起猛烈进攻。由于回民军积极防御作战,清军粮运不继,进展缓慢。
* 1870年2月14日,老湘军统领刘松山阵亡,清军士气大挫。为了应付危局,左宗棠起用当时任老湘军营务总理的刘锦棠代理统领。并提出了“坚守”与“退屯”两种方案供其选择。刘锦棠审时度势,认为“坚守”、“退屯”均不可取,力主继续进攻。他向左宗棠建议说:“吾军深入乏食,不力战,贼即乘我,灵州旦暮失,大局不可支矣”(何维朴:《刘襄勤史传稿》,第3页),“必戳力致死,而后军可全。”这一意见得到了左宗棠的赞同。为了激励士气,刘锦棠召集部将鼓动说:我军功在垂成之际,不幸将亡师败。各位都是跟随我叔父多年的老将,难道忍心就此罢兵吗!统一将领们的思想后,他又将刘松山的灵柩放在军营之中,激发起大家的复仇之心,继续向金积堡地区进攻。<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同治七年,左宗棠西征,从克怀远、镇边,还定绥德,赐号法福凌阿巴图鲁。进军甘肃,攻金积堡,夷旁近七寨,破灵州。九年,击马五寨,松山战死,诏加三品卿衔,接统其军。军新败,偏裨自恃为宿将,滋骄,锦棠礼诎之。丧悬吴忠堡,或请徙它处,锦棠不可,曰:“榇在军,可系将士心。”宗棠贻书,为列坚守、退顿二策。锦棠谓:“不力战,则灵州不保,必效力致死,而后军可全。”於是一战擒马五,再战破河、狄,军复振。</ref>
==== 攻克金积堡 ====
* 甘肃宁夏府吴忠县的金积堡位于灵州西南50里,东通花马池南通固原,西枕黄河。堡外有两个险要的地方,一是西面的峡口,它是黄河青铜峡的峡口,又是控制流经金积堡的秦渠和汉渠的进水口,二是东面的永宁洞,它是山水河通过秦渠涵洞的地方,也是控制秦、汉二渠的出水口。为了抢占有利地形,刘松山曾集中兵力攻下了这两个军事要点,但峡口不久又被乱匪夺回,清军陷入了将被回军水淹的不利境地。为了扭转这一态势,刘锦棠首先加强了粮道防护和对永宁洞的防守,接着率兵攻占了灵州至吴忠堡之间的各堡寨,为攻取金积堡打开了通路。对刘锦棠的这些部署与战果,左宗棠很满意,上奏清廷,“荐其才可大用”。清廷立即下旨,加封刘锦棠三品卿衔,令其正式统领老湘军。,
* 为了抵御刘锦棠的进攻,马化龙依托秦、汉二渠挖壕筑墙,修堡建垒,使金积堡内外墙壁纵横,堡垒环列,渠水环复,易守难攻,还相继掘开了秦渠、板桥堰和山水河,使清军营地陷入一片水泊之中。面对这些困难,刘锦棠毫不畏惧。他身先士卒,往来于烂泥之中,率领老湘军逐次进攻,步步为营,苦战数月,终于攻占了金积堡外围各堡寨,开始转入对金积堡的进攻。金积堡修筑得十分坚固,堡墙高4丈,厚3丈,周长9里,堡中有堡,防守十分严密。刘锦棠则以深沟高垒围困。他令清军环堡挖了两道深1丈宽3丈的长壕,壕边筑起高约丈余的围墙,切断金积堡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还筑成几座炮台,居高临下,不断向堡中轰击。终于迫使[[马化龙]]于1871年1月6日到清营投降,遂占金积堡。3月2日,按照左宗棠的指令,刘锦棠处死了马化龙父子及1800多名回军将士。刘锦棠也因战功而得到了云骑尉的世职。
* 1871年夏,刘锦棠护送刘松山灵柩回湖南安葬,并在湖南招募士兵。<ref>贝尔斯 著 赵欣 译.左宗棠传.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4年:160</ref>
==== 平定西宁 ====
* 1872年,刘锦棠率领18营老湘军进攻[[马桂源]]和[[马本源]]领导的西宁回民军。由于回民军从湟中大峡口到小峡口的八十余里间设置堡垒、绵延不绝,作战难度极大。9至10月,刘锦棠率部斩关而进,前后两个多月,血战50余次,才攻占峡口隘路,兵临城下。11月19日,二马从西宁逃走;次日,刘锦棠率军进驻西宁。1873年3月,马桂源等人在兰州被处死。<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明年,度陇攻西宁。次碾伯平戎驿,先破小峡,遣军夺南北两山,围解,道员郭襄之率男妇二万繦负来迎。是役也,提湘军八十营,扼攻九十里,往往彻夜不休,露立冰天雪窖中,诏嘉之。十二年,克大通,斩叛官马寿。遴陕回为旌善五旗,馀徙平凉、秦安、清水。白彦虎奔肃州。</ref>
==== 克复肃州 ====
* 1873年10月底,刘锦棠又奉命率5营人马参加攻打肃州(今甘肃酒泉)。他利用义军降将喊话诱降,守城义军首领[[马文禄]]于11月4日开城缴械。随着肃州被攻克,陕甘回乱平定。左宗棠历数部将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军的战功,将刘锦棠排居第一。清廷依此擢升他署甘肃西宁道。
* 1874年,河州又发生动乱,刘锦棠会同诸军将之平定。 <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明年,破河州,获闪殿臣,伏诛。乃合诸将蹙回於贾家集、郭家嘴,歼焉。</ref>
=== 收复新疆 ===
=== 北疆作战 ===
* 从1875年(光绪元年)春开始,刘锦棠驻扎凉州(今武威),积极整军备战,将55营老湘军精简成25营,并结合新疆的敌情与地理特点,进行了一年多的作战训练,为收复新疆准备了一支劲旅。1875年5月3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于9月24日向清廷推荐他认为“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志虑忠纯”的刘锦棠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很快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 1876年4月26日,刘锦棠在肃州统率25营老湘军分批经过千里戈壁,向北疆进军。他依据左宗棠“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决定在“新谷遍野、有粮可因”的新秋之际发起北疆作战。7月下旬,会合先期进疆停驻于济木萨(今吉木萨尔)的金顺部39营人马,首先进占阜康,准备攻打古牧地(今米泉),撤除乌鲁木齐的屏障。
* 防守乌鲁本齐地区的有投降阿古柏的马人得、[[白彦虎]]等部2万多人,其中6000多人驻守古牧地。从阜康到古牧地有两条道路,一是途经戈壁、缺乏水源、无敌军防守的大道,一是途经黄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敌军意在迫使清军走大道,过戈壁,陷入人马渴乏的困境。刘锦棠将计就计,8月8日,派出部队掘井挖渠,开沟引水,摆出要走大道的架势。10日夜晚,突然率领精锐部队,从小路进击,当夜夺取黄田,第二天进围古牧地。他令炮队在城外修筑炮台,用开花大炮把城墙轰塌了几个缺口,令突击队从缺口抢攻入城,于17日占领古牧地,全歼守敌。
* 攻取古牧地时,刘锦棠从缴获的信中获悉乌鲁木齐防守乏人,南疆阿古柏韵援兵也难迅速到来。于是,立即决定乘虚蹈隙,除留两营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队人马星夜向乌鲁木齐疾进。次日黎明,部队抵达乌鲁木齐外围,炮队在六道湾的山梁上架炮向城里射击。马人得、白彦虎没有料到清军如此神速,炮声一响,便弃城南逃。
* 收复乌鲁木齐之后,刘锦棠令金顺率部西攻[[昌吉]]、[[呼图壁]]和[[玛纳斯]],自率老湘军清剿残敌,准备南进。不料玛纳斯南城之敌负隅顽抗,金顺部清军久攻不克。刘锦棠又派罗长祜率领11营老湘军驰援。这时大雪开始封山,刘锦棠遵照左宗棠的意见,进行整军备战,准备来年春天举兵南进。刘锦棠因战功获得骑都尉世职。<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光绪元年,出关。时彦虎走依安集延,帕夏阿古柏助之,势复炽。二年,至阜康,与金顺计事,议先攻古牧。遣将分壁木垒河,而自领军军九营街。度戈壁乏水,佯掘井以懈敌,阴遣精骑袭夺黄田,通汲道,收古牧地。锦棠策乌城寇必骇奔,复自将精兵走之,遂复乌鲁木齐、迪化,予骑都尉世职。</ref>
==== 打开南疆 ====
* 阿古柏得知乌鲁木齐失守的消息后,从喀什噶尔(今喀什)赶到托克逊部署防御。他派心腹[[艾克木汗]]率步骑8500人和马人得、白彦虎残部,以及1万民团守吐鲁番,令其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率步骑4400人守达坂城,并在东西天山隘口之间筑起了一座新城;令其次子海古拉率步骑6000人守托克逊。三城互为犄角,妄图阻止清军南下。
* 1877年4月上旬,刘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并进的部署,与张曜,徐占彪约期进发。14日,刘锦棠率领31营人马(新补充了炮骑各3营),从乌鲁木齐南下,于16日夜晚包围达坂城,直至次日凌晨城中守敌才发现。天亮后,刘锦棠环城侦察敌情,坐骑中弹倒地,他易马而前。摸清城防概况后,命令各营环城挖壕筑垒,严密锁围。同时构筑炮台,准备强攻。当清军两次击退海古拉派来的援兵之后,爱伊德尔呼里盼援无望,便准备突围南逃。刘锦棠命令夜间遍燃火把,密切监视。 19日晚,城东炮台筑成,他当即下令以开花大炮向城内轰击。由于弹药库中炮爆炸,加之大风骤起,烈火燃遍全城。守敌惊溃,四散奔逃。刘锦棠一面指挥各营截击,一面发动喊话劝降。在军政攻势下,守敌头目纷纷投降,爱伊德尔呼里也被活捉,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对于大批俘虏,刘锦棠遵左宗棠之嘱,实行宽待政策,凡是新疆平民,不论哪个民族,全部释放回家,并发给衣粮。其他俘虏,愿留者留,愿走者走。在这一政策的感召下,爱伊德尔呼里主动给阿古柏写了劝降信。在整个进军南疆的过程中,刘锦棠始终实行了宽待俘虏的政策,对分化瓦解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 攻占达坂城后,刘锦棠分派罗长祜率步骑6营与张曜、徐占彪两路人马于26日攻取了吐鲁番。自率骑兵于同日赶到托克逊,截住准备南逃的敌军。经过激战,除海古拉率2000多人逃脱之外,歼敌4000余人。至此,历时不到半月,胜利地结束了攻占三城的战役。<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年春,逾岭西南攻达坂。寇引湖水卫城,泥深及马腹。锦棠周城徼循,诫各营警备。列燧如白昼,轰击之,弹落爆药窖,声砉然,人马碎裂。乃下令军中曰:“能缚献服异服者赏。”於是爱伊德尔呼里以下皆就俘,爱伊德尔呼里,犹华言“大总管”也。且释降回数千,给赀粮纵归。或请其故,曰:“俾归为我宣播朝威也,吾欲以不战胜之。”自是破吐鲁番、托克逊,南路门洞开,阿古柏如失左右手,亦被执,饮药死。赏双眼花翎。</ref>
==== 进军南疆 ====
* 占领托克逊后,刘锦棠决定待秋粮采运充足之后再行南进。在此期间,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5月29日,阿古柏患中风而死(又有被部下打死、毒杀或服毒自尽等说)。海古拉携其尸南返时,被其长兄伯克胡里所杀。艾克木汗在库尔勒自称为“汗”,又被伯克胡里败于阿克苏,遂率残部逃入俄境。伯克胡里继承了阿古柏的汗位后,除留部分人马防守东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西四城。
* 依据南疆八城的地理和敌军分布情况,刘锦棠把进军南疆的部队分成两个梯队:以老湘军为第一梯队,专门“主战”,以张曜部为第二梯队,“且战且防”。9月 27日,刘锦棠率领第一梯队32营先期出发,10月2日进抵曲惠。为了消灭逃至库尔勒观望动静的白彦虎,他兵分两路,令余虎恩,黄万鹏率马步14营,取道乌什塔拉,沿博斯腾湖南岸进攻库尔勒侧背;自率主力沿大路过开都河,从正面进捣库尔勒。9日,两路人马会师库尔勒时,白彦虎已西逃库车。针对白彦虎长于流窜的特点,刘锦棠断然决定亲率精骑1000、健卒1500先行追击,令罗长祜领大队人马随后跟进。在刘锦棠的带领下,先行部队从库尔勒启程后,三昼夜疾驰400多里,15日追到布古尔(今轮台)时,击溃敌骑千余。18日追到库车城外时,又毙敌千余。22日终于在铜厂和木杂喇特河(今木扎提河)追上逃敌,经过激战,消灭一部,余敌继续西逃。24日追到阿克苏城外时,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已自动占领该城“以待官军”。这时,白彦虎部经乌什逃向喀什噶尔,伯克胡里留守东四城的残部则逃向叶尔羌。
* 对于刘锦棠指挥的这一阶段作战,左宗棠十分满意地赞扬说:“三旬之间,迅扫贼氛,穷追三千里,收复东四城,歼敌数千,追回难民数十万,决机神速,古近以来,实罕其比。”(《左文襄公全集·札件》,岳麓书社1986年版,413页)
==== 善后工作 ====
* 新疆初复,城池残破,官无衙署,民无居室,渠道淹废,田园荒芜。刘锦棠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目睹了这—惨景。他在新疆所做的 第—件事,就是设立善后局,处理善后事宜。
* 南疆的善后工作,都由刘锦棠一路收复,—路设局经理。当时军队里幕僚人员很多,善后局主要由这些人来经办。善后局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招集流寓失所的农民,将被阿古柏匪徒胁行的人民遣返原籍,贷给籽种,使能够迅速恢复生产。新疆干旱少雨,农业生产全赖引水灌溉。为此,又仿行以工代赈的方法,每日发给口粮,组织刚刚返回原籍的农民修复渠道、坎儿井。清军官兵也被派去参加兴修农田设施的劳动。这些措施,保证了南疆各地农业生产的恢复。人们衣食有了着落,社会也就日趋安定了。
=== 任职新疆巡抚 ===
* 1882年,清朝正式收回伊犁,刘锦棠请求将新疆设为省,设巡抚、布政使,道、府、州、县都比照内地予以设置。同时,他在新疆整修道路、城镇,设置学校、驿传,兴修水利,广兴屯田
* 1883年,刘锦棠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加尚书衔。
* 这时的刘锦棠已是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他对升官晋爵不感兴趣,伊犁收复以后,多次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脚疾为由,申请开缺回乡,但是,当一听说法国侵略军占领越南袭击谅山,威胁广西、云南的消息后,“不禁积愤填胸”,乃于1884年8月21日上了一道《请率师与法夷决战折》,“请旨率师东下,与之决战,以纡积愤”,并且表示,“臣之脚疾虽迄未痊,而当国家有急,当奋不顾身。”(《刘襄勤公奏稿》,卷七)他在奏折中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认为只要坚决抵抗,无论陆战、海战,都有取胜把握,要求准其自募6000人东下赴越,抗击法寇。可惜清廷妥协方针已定,拒绝了刘锦棠的请求。9月13日,刘锦棠又上奏请战,再次要求奔赴抗法前线,并且说明并非邀功请赏,只是为了报效国家。清廷又未准允。
* 1884年11月,新疆设省,刘锦棠任新疆巡抚,又授兵部尚书衔,仍担任钦差之职。在此期间,他改革新疆原军府制,在建省过程中,将征兵逐步改为防军,规划,建设了全疆的边防,为巩固西北边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1887年,刘锦棠获准回乡省亲,沿途百姓热情迎送,常常数日不能前进。
* 1889年,刘锦棠加太子少保衔。<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十五年,加太子少保衔。明年,晋太子太保。</ref>
=== 抱病而亡 ===
* 1890年2月6日,清廷晋刘锦棠为太子太保。5月,他再次回湘省亲。9月2日,刘锦棠从湖南上奏申请开缺养病。此后他一直在籍休养。
* 1894年,刘锦棠晋封一等男爵。这时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清廷想起这位智勇双全的战将,7月令湖广总督张之洞前往湘乡传旨,令其召集旧部速赴辽东。为了抗击日寇,刘锦棠抱病启程,刚到湘乡县城,忽患中风,左体偏瘫,8月去世。清廷赐谥襄勤,并予建祠。<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二十年,晋锡一等男。会弟鼒以山西按察使入觐,垂询近状,欲强起之。适中日有违言,电旨趣召,未行而病作,朝廷书问日数至。疾革时,犹喃喃呼旧校指述边事。未几,卒,年五十一。事闻,震悼,谥襄勤,予建祠。</ref>
* 新疆各族人民对刘锦棠坚决保卫新疆的历史铭刻在心,当1898年俄国武装侵占新疆的帕米尔地区时,广大军民怀念说: “若前抚臣刘锦棠在任,断不至此。”(《陶勤肃公奏议遗稿》,卷十一)

== 人物评价 ==
* 刘锦棠积极参与了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军的作战,此后又指挥清军收复和保卫了新疆,这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在作战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沉着机智、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的指挥才能,在晚清反对外敌入侵的作战中也是不多见的。面对外国侵略者,刘锦棠所表现的民族尊严和爱国主义气概也是十分突出的。在英俄两国争霸中亚、觊觎我国帕米尔地区的危急形势下,刘锦棠加强了在帕米尔的防务,增添了新的关卡,修筑了驿站和道路,委派当地首领为千户长、百户长,督率部民保家卫国。刘锦棠以武职出身而担当了新疆疆第一任巡抚,虽然任巡抚的时间不长,但也在新疆生活了十多年。从收复新疆到包括新疆建省在内的一切军事活动和善后事宜,都是他一手经办的。这些历史功绩是无法抹煞的。
* 《清史稿》评价刘锦棠说:从左宗棠立功西陲最名者,湘军中称二刘,豫军中称曜。之数人者,投袂攘难,不数月,廓清万里,虽[[张骞]]、[[班超]],奚多让焉! <ref>《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论曰:从左宗棠立功西陲最名者,湘军中称二刘,豫军中称曜。之数人者,投袂攘难,不数月,廓清万里,虽张骞、班超,奚多让焉!金顺、穆图善提塞北健儿,横行玉门、金岭间,其志尤壮。文麟名出二人下,而招团兴屯,兼任畊战,不烦国家一兵,遂定西边,其功亦足并传云。</ref> <br>

== 史籍记载 ==
*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401241/3be3U008l87_ZUadUlQvDj-hV0XlI_3hMNx9jBh65PT0h9jl1SOw8MbvN0-LnQam_N_9ApgRWlJlEvgv_xMlHdOSTm2w9qlSJJskenYQ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四·列传二百四十一 .国学导航.2018-03-07]</ref>

== 相关视频 ==
* 世人皆知左宗棠收复新疆,却不知幕后还有一位真英雄
<div style="clear:center">
{{#iDisplay:page/m087058h6kt|750|430|qq}}
</div>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溥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