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次編輯
變更
壺穴
,無編輯摘要
台灣島四面臨海,海岸線的長度達一千一百多公里,海水的侵蝕作用無疑是非常發達的,因此海成壺穴就成為海岸常見的景觀。在以岩岸為主的北海岸到東海岸之間,壺穴更是經常可以見到的,但是多為零星的分佈於海岸側。然而發育在石梯坪的海成壺穴卻是整群的出現,形成台灣地區最壯觀、最具特色的壺穴群景觀。
石梯坪的壺穴是發育在原本屬於海蝕平台的位置上,日以繼夜因海浪運動攜帶的礁岩或礫石,隨著海浪的節拍不斷地磨蝕著平台上的岩石,經過了無數時日後,終於形成大致上呈圓形的凹陷-壺穴。
<ref>原文網址https://blog.xuite.net/yiu168/twblog/182502779</ref>
===全台灣最密集的壺穴群─暖江壺穴===
暖江壺穴分布起自暖江橋畔河床並向上游延伸約400公尺長,範圍不大,卻發育出基隆河中最密集、型態最完整而成熟的壺穴地形。暖江壺穴有以下的特色:
1.數量多:台灣的河成壺穴以基隆河最為發達,若說基隆河是「壺穴之河」,那麼暖江橋下壺穴便是河中的珍奇明珠了!蔡主恩博士的研究報告指出:整條基隆河壺穴總數有3,571個,其中單單暖江壺穴就有2,074個,佔總數的58%,遠超過其它分佈點;北台灣的海成壺穴,即海水渦流侵蝕而成的壺穴,其總數也不過約800個。
2. 類型多:學者將壺穴分為單一、聯結、複式壺穴;台灣的壺穴群多為單一壺穴,聯結、複式壺穴較少見;暖江壺穴卻是類型豐富,三種壺穴的數量皆十分可觀,遠超過其他壺穴群。
3. 發育完全:章熙林教授將壺穴的發育分成五期:單一壺穴期,聯結壺穴期,凹糟期,河道期,島狀遺跡期。在暖江壺穴群中,我們可一一觀察到這五個時期的特徵,此為他處壺穴群所少見,顯見暖江壺穴的發育十分完整成熟,可說是老年期的壺穴;因為如此,暖江壺穴的大小、深度、形狀均較它處多樣且可觀。
4. 易達性高:
壺穴往往經過數百或數千、數萬年才可形成,其中又涉及流體力學、地質、地形、水文、氣候、岩石、...等學問,暖江壺穴實為最標準的地形教室。日、美、加等國均將壺穴劃為特定保護區,禁止任何的破壞開發;總長86公里的基隆河,在暖暖段前無此多樣的壺穴群,在暖暖段後也未再現,暖江壺穴堪稱「國寶」,值得大家珍惜愛護。
基隆河中另一處知名的壺穴為台北縣的大華壺穴,大華壺穴地處上游峽谷區,易達性遠不及位於交通樞紐地的暖江壺穴;只要站在暖江橋上,俯拾便是奇巧多姿的成群壺穴。
<ref>原文網址https://blog.xuite.net/yiu168/twblog/182502779</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