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次編輯
變更
壺穴
,→壺穴區岩石的特性
===壺穴區岩石的特性===
基隆河上游河床上的壺穴大都孕育於大寮層中的塊狀砂岩 (圖1~5) ,似乎稍微堅硬、均質、塊狀膠結良好的岩石(如鈣質砂岩)河床,較膠結不良(如泥質砂岩)或岩性較弱的岩石(如泥岩、頁岩)較有機會形成壺穴。當然一些極堅硬、抗風化、不易侵蝕的岩石(如花崗岩或玄武岩等),也不容易遭流水挖鑿形成壺穴。而一些不連續面發育的岩石,如層理、節理或斷層發達的河床,由於岩石易風化與破碎,即使有壺穴產生也不易保存,因此砂頁岩互層的地層、板岩或片岩地區,就難有壺穴出現。由基隆八斗子和平島公園皇帝殿一帶的壺穴觀察 (圖6與7) ,不難發現,壺穴的形成,除了海水等水流的侵蝕作用外,由不同軟硬岩性間因差異侵蝕作用所形成的薑石、珠石之剝離所殘留的凹洞,加上水流的磨蝕,實有助於壺穴的形成。
<ref>原文網址: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9/155/9-2.htm</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