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潘涛,1912年出生,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人,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就读,是毛主席的学生。 1930年加入共产党,历任红…”
潘涛,1912年出生,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人,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就读,是毛主席的学生。
1930年加入共产党,历任红军独立第三师文书参谋、红十六师团部营长、新四军游击大队大队长等职。在工作中与贾春英结为伴侣,1940年在湖北嘉鱼与日寇的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潘涛
出生地
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40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2轶事典故
3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27年1月赴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8年,潘涛回家乡陶港镇参加土地革命,利用乡村教师的身份,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
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从事文书工作。
1934年任红十六师团部营长。
1935年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任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3]
1937年国共合作后,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大队大队长。[1]
1938年,潘涛与贾春英结婚。
1940年在湖北嘉鱼与日寇的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2]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他曾是毛泽东的学生
2013年春节后,挖掘潘涛事迹的行动在湘鄂赣三地展开。在潘涛的遗物中,党史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破损严重的照片,照片下方印有"1927年"、"武汉"等字样。
潘涛之孙潘平回忆,他很小时,这张照片便被摆放在家中显眼位置。照片上,爷爷一袭中山装,站在一个圆拱门前。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其中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几个字。奶奶贾春英,经常会站在照片前沉思。后来,照片受潮,大部分影像消退,大家也就很少提起。
通过这张老照片,阳新党史办工作人员进行考证,最终揭开一段埋藏了86年的历史--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昌主持成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下简称武昌讲习所),在应招入学的800余名学生中,潘涛的名字赫然在列。
据该党史办介绍,潘涛的父亲是乡村教师,潘涛自幼随父私学,熟读四书五经。1924年,他参加罗伟组织的福寿书社,接受"剔除陈腐读新书,走出学堂闹革命"的思想,成为阳新进步学生之一。
1926年底,潘涛加入福寿区农民协会。
1927年初,武昌都府堤,迎来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邓演达等。被称之为"农民革命大本营"的武昌农讲所,随之诞生。
其间,毛泽东主持农讲所实际工作,并担任主要授课人。他主讲的《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通俗生动,最受学生欢迎。在这里,他还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据阳新党史办介绍,在武昌农讲所,潘涛度过了一个月时间。因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他提前毕业回返回阳新。在这期间,阳新农民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到1927年底,全县农协会员猛增到29.7万余人,成为当时全省农协会员最多的一个县,在全国也不多见。
牺牲细节率领游击队战至最后一人
据阳新党史办查证,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集团也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此后,阳新工农革命运动形势,同全国一样急转直下。
1940年初,日伪向鄂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势,对新四军游击队进行疯狂进攻,潘涛为打击日军长江交通线,率领游击队在咸宁嘉鱼一带持续开展游击战,在一次遭遇战中与日寇激战五天五夜,直至战到最后一人。
牺牲时,潘涛仅28岁。由于尸首下落不明,此后半个多世纪,其家人一直苦苦寻找。
2006年8月4日,潘平在嘉鱼县寻访爷爷的足迹时,时年86岁的嘉鱼县肖家村三组村民叶近万介绍,他曾是新四军军人,在军中与潘涛相识。1940年3月份,嘉鱼金水河一带百姓屡遭日寇欺凌,潘涛率游击队击毙多名日寇,但夜里却遭到对方偷袭,全军覆没。在日记本上,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当年他亲眼所见的一幕:日寇将潘焘(涛)的头颅割下,挂在金水河的树上。此时我正在部队,当我赶回时,事情已经发生。
据叶近万回忆,几天后,当地百姓偷偷将潘涛的头颅取下,与身体一起放置在棺材中准备掩埋,但被日军发现,派人将棺材和头颅捅烂,将尸体丢入金水河。[3]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大力弘扬潘涛、贾春英精神
2013年12月13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召开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潘涛之孙潘平作为唯一的学员后人受邀赴会。
会上,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发表讲话时,再次提起潘涛、贾春英夫妇的革命精神,并在在潘寿的生平简介上题字:潘涛、贾春英夫妇事迹感人,应广为宣传,弘扬这种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应有贡献。
石仲泉曾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工作,主编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等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等大奖。2012年,他在阳新参加第二届湘鄂赣理论研讨会时,获知潘涛、贾春英的事迹,钦佩不已,称赞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当年12月29日,他应邀参加在京举行的潘涛、贾春英百年诞辰纪念会,为贾春英发表题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女性》的讲话,认为贾春英的革命事迹是鄂东南、湘鄂赣苏区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代表、贾春英的革命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光荣代表、贾春英坚持不要抚恤救济的高风亮节是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代表。
据了解,讲述潘涛、贾春英革命故事的影视剧正在筹拍当中。届时,市民可通过银幕一睹这对革命伴侣的传奇故事。[4]
阳新籍烈士潘涛遗像和遗物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出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潘涛,2014年9月29日,潘涛烈士的相片和多件遗物首次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出,所展出多件遗物被评为国家珍贵文物,永久保存。
1930年加入共产党,历任红军独立第三师文书参谋、红十六师团部营长、新四军游击大队大队长等职。在工作中与贾春英结为伴侣,1940年在湖北嘉鱼与日寇的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潘涛
出生地
阳新县陶港镇潘彦村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40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2轶事典故
3后世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27年1月赴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1928年,潘涛回家乡陶港镇参加土地革命,利用乡村教师的身份,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
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第七团从事文书工作。
1934年任红十六师团部营长。
1935年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任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3]
1937年国共合作后,南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大队大队长。[1]
1938年,潘涛与贾春英结婚。
1940年在湖北嘉鱼与日寇的战争中牺牲,年仅28岁。[2]
折叠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他曾是毛泽东的学生
2013年春节后,挖掘潘涛事迹的行动在湘鄂赣三地展开。在潘涛的遗物中,党史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破损严重的照片,照片下方印有"1927年"、"武汉"等字样。
潘涛之孙潘平回忆,他很小时,这张照片便被摆放在家中显眼位置。照片上,爷爷一袭中山装,站在一个圆拱门前。照片下面有一行字,其中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几个字。奶奶贾春英,经常会站在照片前沉思。后来,照片受潮,大部分影像消退,大家也就很少提起。
通过这张老照片,阳新党史办工作人员进行考证,最终揭开一段埋藏了86年的历史--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昌主持成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下简称武昌讲习所),在应招入学的800余名学生中,潘涛的名字赫然在列。
据该党史办介绍,潘涛的父亲是乡村教师,潘涛自幼随父私学,熟读四书五经。1924年,他参加罗伟组织的福寿书社,接受"剔除陈腐读新书,走出学堂闹革命"的思想,成为阳新进步学生之一。
1926年底,潘涛加入福寿区农民协会。
1927年初,武昌都府堤,迎来毛泽东、瞿秋白,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邓演达等。被称之为"农民革命大本营"的武昌农讲所,随之诞生。
其间,毛泽东主持农讲所实际工作,并担任主要授课人。他主讲的《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通俗生动,最受学生欢迎。在这里,他还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据阳新党史办介绍,在武昌农讲所,潘涛度过了一个月时间。因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他提前毕业回返回阳新。在这期间,阳新农民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到1927年底,全县农协会员猛增到29.7万余人,成为当时全省农协会员最多的一个县,在全国也不多见。
牺牲细节率领游击队战至最后一人
据阳新党史办查证,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集团也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此后,阳新工农革命运动形势,同全国一样急转直下。
1940年初,日伪向鄂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攻势,对新四军游击队进行疯狂进攻,潘涛为打击日军长江交通线,率领游击队在咸宁嘉鱼一带持续开展游击战,在一次遭遇战中与日寇激战五天五夜,直至战到最后一人。
牺牲时,潘涛仅28岁。由于尸首下落不明,此后半个多世纪,其家人一直苦苦寻找。
2006年8月4日,潘平在嘉鱼县寻访爷爷的足迹时,时年86岁的嘉鱼县肖家村三组村民叶近万介绍,他曾是新四军军人,在军中与潘涛相识。1940年3月份,嘉鱼金水河一带百姓屡遭日寇欺凌,潘涛率游击队击毙多名日寇,但夜里却遭到对方偷袭,全军覆没。在日记本上,老人用颤抖的手写下当年他亲眼所见的一幕:日寇将潘焘(涛)的头颅割下,挂在金水河的树上。此时我正在部队,当我赶回时,事情已经发生。
据叶近万回忆,几天后,当地百姓偷偷将潘涛的头颅取下,与身体一起放置在棺材中准备掩埋,但被日军发现,派人将棺材和头颅捅烂,将尸体丢入金水河。[3]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纪念
大力弘扬潘涛、贾春英精神
2013年12月13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召开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潘涛之孙潘平作为唯一的学员后人受邀赴会。
会上,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发表讲话时,再次提起潘涛、贾春英夫妇的革命精神,并在在潘寿的生平简介上题字:潘涛、贾春英夫妇事迹感人,应广为宣传,弘扬这种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应有贡献。
石仲泉曾参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工作,主编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等曾荣获国家图书奖等大奖。2012年,他在阳新参加第二届湘鄂赣理论研讨会时,获知潘涛、贾春英的事迹,钦佩不已,称赞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当年12月29日,他应邀参加在京举行的潘涛、贾春英百年诞辰纪念会,为贾春英发表题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女性》的讲话,认为贾春英的革命事迹是鄂东南、湘鄂赣苏区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代表、贾春英的革命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光荣代表、贾春英坚持不要抚恤救济的高风亮节是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代表。
据了解,讲述潘涛、贾春英革命故事的影视剧正在筹拍当中。届时,市民可通过银幕一睹这对革命伴侣的传奇故事。[4]
阳新籍烈士潘涛遗像和遗物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出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潘涛,2014年9月29日,潘涛烈士的相片和多件遗物首次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展出,所展出多件遗物被评为国家珍贵文物,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