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洋地质学

增加 17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海洋地质学 ''' [[ 大陆地质学 ]] 在海洋中的发展,采用 [[ 航磁 ]] 、海洋重磁、遥感、深潜、深海钻探、深海电视和照相、水声、激光及计算机等技术,从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地貌、 [[ 地层及沉积学 ]] [[ 地球化学 ]] 等方面,开展海洋调查及研究工作。
==简介==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 [[ 地形 ]] 、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 [[ 海洋学 ]] 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
==研究意义==
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 [[ 地质构造 ]]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 [[ 海底工程 ]] 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展简史==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环球海洋调查,第一次取得深海样品,发现了深海软泥和 [[ 锰结核 ]] 。1891年由英国的默里和 [[ 比利时 ]] 的勒纳尔将这次凋查成果编制成第一幅世界大洋沉积分布图及写成《海洋沉积》一书,标志着近代海洋地质研究的开始。
“挑战者”号之后的几十年间,海洋地质的研究进展甚微。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调查船远航 [[ 南大西洋 ]] ,首次采用电子回声测深技术揭示了深洋底崎岖不平的地形,发现了纵贯整个 [[ 大西洋 ]] 的中央海岭;又用柱状取样管取样,进行样品的 [[ 岩石学 ]] [[ 矿物学 ]] 研究,并首次推算了深海区的沉积速率。
20~30年代, [[ 荷兰 ]] 地球物理学家芬宁·梅因纳斯等使用潜艇在爪哇海沟和波多黎各海沟进行海洋重力测量,发现了与海沟有关的显著的重力负异常。这对海底构造,乃至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36年,美籍 [[ 加拿大 ]][[ 地质学家 ]] 戴利用浊流解释海底峡谷的成因,推动了海底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研究。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期间,由于海上战争的需要,许多国家致力于海底地形研究,绘制了一批详细的海底地形图;并大力开展声在水中传播规律的研究,为发展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打下了基础。战后,由于海底油田开发的需要,海洋地质调查蓬勃发展。1947~1948年, [[ 瑞典 ]] 国立海洋研究所所长彼得松率领瑞典“信天翁”号作环球深海考察,采用真空式活塞取样管取得长达23米的柱状样,研究了大洋沉积物的结构、厚度和沉积速率,并采用人工地震法研究海底构造。
==相关院校==
共有8所,分别是: [[ 浙江大学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武汉)、 [[ 南京大学 ]] [[ 同济大学 ]] [[ 中国海洋大学 ]] [[ 厦门大学 ]] [[ 中山大学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也有此类专业。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245,2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