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013
次編輯
變更
生物工程
,無編輯摘要
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 [[ 生物学 ]] (特别是其中的 [[ 分子生物学 ]] 、 [[ 微生物学 ]] 、 [[ 遗传学 ]] 、 [[ 生物化学 ]] 和 [[ 细胞学 ]] )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 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生物工程是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能源学等各学科的结合,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医药、食品、农林、园艺、化工、冶金、采油、发酵罐新技术和新底物的环保等方面。许多现有的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的工业,依靠基因工程、利用而得以改进,同时还缓解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不久的将来, [[ 光生物反应器 ]] 和生物燃料将会变为实现,像 [[ 木质素纤维素 ]] 这类结构复杂但能再生的底物会变成为发酵工业的原料,也很可能会为塑料工业和聚合物工业提供起始成分。可以说,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基础,重组DNA 技术和酶固定化技术是生物工程的两个最富有特色和潜力的技术,而发酵工程与 [[ 细胞 ]] 和组织培养技术是较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技术。
==发展历程==
中国的生物工程事业始于20世纪初。1919年成立了中央防疫处,这是中国第一所生物工程研究所,规模很小,只有牛痘苗和狂犬病疫苗,几种死菌疫苗、类毒素和血清都是粗制品。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后,先后在 [[ 北京 ]] 、 [[ 上海 ]] 、 [[ 武汉 ]] 、 [[ 成都 ]] 、 [[ 长春 ]] 和 [[ 兰州 ]] 成立了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了中央(现为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它执行国家对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监督,发放菌毒种和标准品。后来,在昆明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生产研究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生物制品现已有庞大的生产研究队伍,成为免疫学应用研究和计划免疫科学技术指导中心。汤飞凡1957年证明沙眼病原体非病毒,他对中国生物制品事业有很大贡献。
在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方面,接种预防生物制品效果显著,在公共卫生措施方面收益最佳,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是世界性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1966年发表宣言,提出10年内全球消灭天花,1980年正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被消灭。1978年 WHO又作出扩大免疫规划(EPI),目的是对全球儿童实施免疫。EPI是用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即 [[ 卡介苗 ]] 预防 [[ 结核病 ]] ;麻疹活疫苗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三联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有计划地从儿童开始,使世界儿童都得到免疫。1981年,中国响应WHO的号召,实行计划免疫,按要求用国产四种疫苗预防六种疾病。1988年以省为单位达到了85%的疫苗接种覆盖率。1990年以县为单位, [[ 儿童 ]] 达到85%的接种覆盖率。诊断制剂品种的增多和方法的改进,促进了试验诊断水平的提高;现已应用到血清流行病学以及疾病的监测。中国生产血液制剂已有30多年的历史,品种在逐年增加。
随着微生物学、 [[ 免疫学 ]] 和分子生物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研究生物工程已改变了传统概念。对微生物结构、生长繁殖、传染基因等,也从分子水平去分析,现已能识别蛋白质中的抗原决定簇,并可分离提取,进而可人工合成多肽疫苗。对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已有了进一步认识,可以用人工方法进行基因重组,将所需抗原基因重组到无害而易于培养的微生物中,改造其遗传特征,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所需的抗原,这就是所谓基因工程,由此可研制一些新的疫苗。70年代后期,杂交瘤技术兴起,用传代的瘤细胞与可以产生抗体的脾细胞杂交,可以得到一种既可传代又可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称为 [[ 单克隆抗体 ]] ,这一技术属于 [[ 细胞工程 ]] 。这些单克隆抗体可广泛应用于诊断试剂,有的也可用于治疗。科学的突飞猛进,使生物制品不再单纯限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传染病,而扩展到非传染病领域,如 [[ 心血管疾病 ]] 、 [[ 肿瘤 ]] 等,甚至突破了免疫制品的范畴。
==主要课程==
军训、生产实习、 [[ 化工原理 ]] 课程设计、工艺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作业等,共安排35周左右。
==相近专业==
生物科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 [[ 生物安全 ]] 、 [[ 计算生物学 ]] 、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 [[ 发酵工程 ]] 、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工。[[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