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禅宗茶道

增加 7,61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禅宗茶道</big> ''' |- | File:禅宗茶道.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禅宗茶道</big> '''

|-

| [[File:禅宗茶道.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禅宗茶道

类别;中国四大茶道之一

其他;生发于"茶之德"

旨在;参禅悟道

|}

四大茶道之"'''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发展简史==

明代乐纯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课"有"焚香、煮茗、习静、寻僧、奉佛、参禅、说法、作佛事、翻经、忏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参禅"之前, 这足以证明"茶佛一味"的说法是于真万确。

和尚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 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

这是较早的僧人饮茶的正式记载。单道开是东晋时代人, 在螂城昭德寺坐禅修行,常服用有松、桂、蜜之气味的药丸,饮一种将茶、姜、桂、桔、枣等合煮的名曰"茶苏"的饮料。 清钦是宋代以后的事,应当说单道开饮的是当时很正宗的茶汤。

==主要来源==

壶居士《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长期喝茶可以"羽化",大概就是唐代卢仝所说的"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与韭菜同食,能使人肢体沉重,是否真如此,尚无人验证。作者壶居上显是化名,以"居上"相称定与佛门有缘。

僧人饮茶已成传统,茶神出释门便不足为怪。<ref>[https://www.sohu.com/a/326207699_188950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禅宗茶道] , 搜狐 2019-07-11 </ref>

[[陆羽]]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呱呱坠地便落于佛的怀抱。《[[天门县志·陆羽传]]》载:或言有借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

[[陆羽]]3岁时育于竟陵龙盖寺,由主持增智积抚养,9岁跟积公学佛,11岁逃离寺院,随杂戏班子流落江湖,并学习杂 艺,有所成。28岁后交了个和尚朋友,就是诗人皎然,又称"释皎然"、"僧皎然",28岁以后长住湖州标山那一带。[[陆羽]]自小就跟着积公学习煮茶技艺,并迷上了这门技艺,终于在建中元年.(780)48岁时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人[[陆羽]]能写成此书与他长期在茶区生活有关,但主要得益于佛门经历。可以说,《[[茶经]]》主要是中国僧人种茶、制 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茶道在寺庙香火中熏过一番,所以自带三分佛气。

僧人为何嗜茶?其茶道生发于茶之德。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 这三条是经验之谈。释氏学说传入中国成为独具特色的禅宗,禅宗和尚、居上日常修持之法就是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其姿势要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通常坐禅一坐就是三月,老和尚难以坚持,小和尚年轻瞌睡多,更难熬,饮茶正可提神驱睡魔;饭罢就坐禅,易患消化不良,饮茶正可生津化食;佛门虽清净之地,但不染红尘亦办不到,且不说年轻和尚正值青春盛期难免想入非非,就是老和尚见那拜佛的姣姣女子亦难免神不守舍,饮茶既能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自当是佛门首选饮料。

僧人的另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种茶,培植名茶。茶产于山谷,而僧占名山,名山有名寺,名寺出名茶。最早的茶园多在寺院旁,稍晚才出现民间茶园。

古代多数名茶都与佛门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宋代,天竺出的香杯茶、白云茶列为贡茶。[[乾隆]]皇帝下江南在狮峰胡公庙品饮龙井茶,封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宜兴阳羡茶在汉朝就有种植,唐肃宗年间(757--762)一位和尚将此茶送给[[常州]]刺史(宜兴古属常州)[[李栖驾]],茶会品饮有陆羽出席, [[陆羽]]称"阳羡紫笋茶"是"芳香冠世产",[[李刺史]]心有灵犀一点通,便建茶会督制阳羡茶进贡朝廷,自此阳羡茶点了"状元",身价百倍。显然,阳羡茶的最早培植者是僧人。一屯溪绿茶站名松萝茶,是一位佛教徒创制的。明代[[冯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莱最为时尚。是茶始于一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武夷岩茶与龙井齐名,属乌龙茶系,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之美评。其中又以"大红袍"为佳。传说崇安县令久病不愈,和尚献武夷山茶,这位县官饮此茶后竟出了奇事,一百病全消。为感激此茶济世活人之德,县官亲攀茶崖,把一件大红艳披于茶树之上,故此茶以"大红袍"名之。不论此说是否合情理,[[武夷茶]]与佛门有线则是真实无伪的。[[安溪]][[铁观音]]"重如铁,美如观音",其名取自佛经。普陀佛茶产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僧侣种茶用于献佛、待客,直接以 "佛"名其茶。[[庐山]]云雾原是野生茶,经寺观庙宇的僧人之手培植成家生茶,并进入名茶系可。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巴陵县志]]》记载:"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18斤。谷雨前知县遣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尖。"此茶仍由僧人种植。黄山毛峰是毛峰茶中极品,《[[黄山志]]》载:"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云雾茶就是今之黄山毛峰。桂平西山茶初产于西山观音岩下。惠明莱因[[浙江]]惠明寺而得名。别说产于中国的茶,就是[[日本]]的茶也是由佛门僧人由[[中国]]带回茶种在日本种植、繁衍并成世界重要产茶国之一。

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产茶寺庙有[[扬州]][[禅智寺]]、蒙山智炬寺、苏州虎丘寺、[[丹阳]][[观音寺]]、扬州大名寺和白塔寺、杭州灵隐寺、福州鼓山寺、一天台雁宕山天台寺、[[泉州]][[清源寺]],衡山南岳寺、西山白云寺、建安能仁院、南京栖霞寺、长兴顾清吉祥寺、[[绍兴]][[白云寺]]、丹徒招隐寺、江西宜慧县普利寺、岳阳白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 [[东山]][[洞庭寺]]、杭州龙井寺、徽州松萝庵、武夷天心观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茶的发现、培植、传播和名茶的研制,佛门僧人立下不世之功。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f0500orouo|480|270|qq}}
<center>禅修茶道简介</center>
{{#iDisplay:h0187mbkm2y|480|270|qq}}
<center>禅修茶道 茶趣</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