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增加 3,48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 外文名 =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图像 = [[File: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jpg|缩略图|center|[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0/1/2010119105511309.jpg 原图链接]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0-1/2010119133252359.htm 来自生物通网]]]| 图像说明 =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 |center|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27|04|10}} | 出生地点 = 美国纽约|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0|01|15|11927|04|10}} | 国籍 = 美国| 别名 = | 职业 = 生物化学家| 知名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big>'''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1927年4月10日-2010年1月15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与遗传学家,因解出遗传密码而与 [[罗伯特·W·霍利]]及[[哈尔·葛宾·科拉纳]]共同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f>[https://new.qq.com/omn/20180616/20180616A14UZY.html 1968年得主:破解神奇遗传密码的三位美国科学家] 腾讯网</ref>。==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br>* '''外文名称:'''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br>* '''国籍:''' 美国<br>* '''出生地:'''美国纽约<br>* '''出生日期:'''1927年4月10日<br>* '''逝世日期:'''2010年1月15日<br>* '''职业:'''生物化学家<br>* '''发明创造:'''阐明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br>* '''主要成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 个人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4月10日,生于纽约州纽约市。<br><p style="text-indent:2em;">1948年,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br><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在密执安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进入国立卫生研究院。<br><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与学生 Matthaei 建立和完善了大肠杆菌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成功破译出前几个密码子。<br><p style="text-indent:2em;">1964年,又发明核糖体结合技术。在这一技术帮助之下,他得以完全破译遗传密码。<br><p style="text-indent:2em;">1968年,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br><p style="text-indent:2em;">2010年1月15日在纽约的家中逝世,享年82岁。<br>== “破译密码” ==<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生物化学领域中突出的课题是遗传密码问题。<p style="text-indent:2em;">克里克和其他学者已经确定了DNA的结构,而且对形成蛋白质的主要机制也已有所认识。沿着DNA链的三种核苷酸的每一组合对应着一种特定的氨基酸,它是借助于信使RNA,转移RNA和核糖核蛋白体进入蛋白质链中一定的位置的,这已为霍格兰的研究所证实。<p style="text-indent:2em;">尼伦伯格所面临的问题是:哪一个DNA三联体相应于哪一个氨基酸?尼伦伯格在1961年有了突破。他利用合成的RNA作信使RNA。这种合成的RNA是按奥乔亚的方法构成的,它只有一种核苷酸,尿嘧啶核苷酸,因此,其结构为…UUUUUU…。其中唯一可能的核苷酸三联体是UUU,当它形成只含有苯丙氨酸这种氨基酸时,显然UUU就与苯丙氨酸相对应,这样,在密码“词典”中的第一个条目就被确定了。其他的生物化学家立即参加了探索,因此相继确定了别的三联体和各氨基酸之间的关系。不到十年时间,整个密码“词典”最终被完成。== 获得荣誉 ==因解出遗传密码而与[[ 罗伯特·W·霍利 ]] [[ 哈尔·葛宾·科拉纳 ]] 共同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参考资料 ==
1,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