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郁贤皓

移除 2,7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132005031.jpg|缩略图|center|[http://i7.hexunimg.cn/2011-08-02/132005031.jpg 原图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1-08-02/132005027.html 来自和讯网]]]
| 图像说明 = 蓝洁瑛 |center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33|01|04}}
| 出生地点 = 中国上海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18|11|03|1963|04|27}}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 知名作品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李白丛考》<br> 大时代 《唐刺史考》 <br> 万家传说 《李白选集》 <br> 家有娇妻《李白考论集》
}}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big>'''郁贤皓'''</big>,男,1933年1月4日生于上海。 [[ 南京师范大学 ]] 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p><p style="text-indent:2em;">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1961年留校 从事古代汉语 。1978年评定为讲 学, ,1983年5月晋升副 从[[徐复]]先生,在 授,同年任硕士 学之余钻研训诂学名著,打下了较厚实的学术功底。先 导师。1986年4月晋升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南京师范大学 利用教学之暇,曾撰著《建安七子诗笺注》,后因转向繁重的 献研究所所长,2001 学教学,不及完成而暂停,不料一搁就是20 为名誉所长。1991 ,直到80 起受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 代才与[[张采民]]同志合作,完成全书的笺注定稿,于1990年5月由巴蜀书社 出版 规划小组成员 </p><p style="text-indent:2em;">1978年评定为讲师,1983年5月晋升副教授,同年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 硕士生 小组成员、中 师。1986年4月晋升教授。1990年被 李白 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 研究 会会 所所 、中 ,2001年为名誉所长。1991年起受聘为 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 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大辞海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辞海 》]] 编委兼 分科主编 等职 、[[《大辞海》]]分科主编等职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中国李白研究》主编。曾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唐代学会、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等校讲学,也曾应邀赴[[复旦大学]]等国内五所大学讲学。 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p><p style="text-indent:2em;">1933年1月4日生于上海 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1990 国务院评定的博士生导师 时代正逢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父亲失业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 家境贫困 《中国李白研究》主编 仅断断续续读过五年小学 中国唐代文 年仅12岁就到厂里当童工,自小饱尝人世艰辛。但他好 学会副会长 上进 《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 1933年1月4日生于上海,童年时代正逢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父亲失业 常到书摊租书自学 [[鲁迅]]、[[郁达夫]]等许多作 境贫困,仅断断续续 的作品以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都 过五 得很熟。1949 小学 上海解放后 年仅12岁就到厂里当童 曾从事新闻 ,自小饱尝人世艰辛。但他好 作多年。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 文化 军" 常到书摊租书自学 先生于繁忙的工作之暇补习高中课程 翌年考入[[ 鲁迅南京师范学院]] 、[[郁达夫]]等许多作家的作品以及《古 (今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 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都 系。 得很熟。1949年上海解放后 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 曾从事新闻 工作 年。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 。但他不放松 文化进军" 先生于繁忙的工作之暇补习高中课程 刻苦钻研 翌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 成绩优秀 读书期间 现正 担任 学生干部,工作繁多。但他不放松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现正担任国家 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中国 古籍 整理重点项目《中国古籍提要·别 提要·别 集卷(汉至五代)》主编,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全唐五代诗》主编之一,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高校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主编等。</p>==主要著作== 人物简介郁贤皓,男,1933年1月生,上海市人。南京师范 <p style="text-indent:2em;">主要著作有《李白丛考》(获江苏省首届哲 院中文系本 社会 毕业,1961年留校任教。1978 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唐刺史考》(全五册,获1997 评定为讲师,1983年5月晋升副教授,同年任硕士生导师。1986年4月晋升教授。1990年被 度中 务院评定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南京师范大学 图书荣誉奖、全国首届 文献研究所所长,2001年为名誉所长。1991年起受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 籍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员。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 果二等奖),《 李白 研究会会长 选集》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白考论集》 、《 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 谪仙诗豪李白》 、《 大辞海 李商隐 分科主编等职。  (合作)、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 建安七子诗笺注 主编, (合作)、 中国李白研究 元和姓纂四校记 主编 (全三册 合作)、 辞海》 古诗文鉴赏入门》(主 委兼分科 )、《唐代文选》(全三册, 主编 等职。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和研究,已培养出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 ) 台湾一名《辞海·语词分册》(主编之一) ,硕士五名,海内外进修生八名。正在培养的博士生及进修生九名。曾应邀赴香港中文 、《李白 学、美国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唐代学会、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等校讲学,也曾应邀赴复旦大学等 辞典》(主编)等二十多种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p>。==荣誉==<p style="text-indent:2em;">1988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 内五所大学讲学。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著作主要著作有《李白丛考》(获 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 江苏省 首届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 成果二等奖),《唐刺史考》(全五册郁贤皓 书 研究生导师。</p><p style="text-indent:2em;">现正担任国家古 郁贤皓 书籍,获1997年度 整理重点项目《 中国 图书荣誉奖、全国首届 古籍 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提要·别集卷(汉至五代) 》主编 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 李白选集 全唐五代诗 、《李白考论集》、 主编之一,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高校教材 谪仙诗豪李白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李商隐》(合作)、《建安七子诗笺注》(合作)、《元和姓纂四校记》(全三册,合作)、《古诗文鉴赏入门》(主编)、《唐代文选》(全三册,主编)、《辞海·语词分册》(主编之一)、《李白大辞典》(主编)等二十多种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折叠编辑本段荣誉1988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和1995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现正担任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中国古籍提要·别集卷(汉至五代)》主编,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全唐五代诗》主编之一,国家教委指定的全国高校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主编等。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履历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1990年国务院评定的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辞海》编委兼分科主编。郁贤皓 古代汉语郁贤皓 古代汉语1933年1月4日生于上海,童年时代正逢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父亲失业,家境贫困,仅断断续续读过五年小学,年仅12岁就到厂里当童工,自小饱尝人世艰辛。但他好学上进,常到书摊租书自学,鲁迅、郁达夫等许多作家的作品以及《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都读得很熟。1949年上海解放后,曾郁贤皓 文学作品郁贤皓 文学作品从事新闻工作多年。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文化进军",先生于繁忙的工作之暇补习高中课程,翌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读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繁多。但他不放松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曾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南京师院学报》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初步显示出先生的学术才华。196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留校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师从徐复先生,在教学之余钻研训诂学名著,打下了较厚实的学术功底。先生利用教学之暇,曾撰著《建安七子诗笺注》,后因转向繁重的古典文学教学,不及完成而暂停,不料一搁就是20年,直到80年代才与张采民同志合作,完成全书的笺注定稿,于1990年5月由巴蜀书社出版。主编等。</p>
1966年"文革"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破坏,直到1973年根据国务院周总理指示要求恢复修订《辞海》,先生作为语词分册主编之一,承担"示部"至"羊部"约60万字的撰写修订工作。
 
70年代中期,先生经过多年摸索,深感治学必须确立方向,选择专题,由博返约,进行专题研究。于是先生决心把李白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从考证李白生平事迹和交游入手,以期逐步解决李白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1978年到1980年,短短三年时间,发表了10多篇考证文章,引起李白研究界的震动,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章结集为《李白丛考》作为《唐代文学研究丛书》的第一种出版,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为李白研究开创了新局面","不断深入,后来居上"等等,此书被评为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先生又陆续发表《李杜交游新考》、《李白三入长安质疑》、《安州马都督考》、《李白洛阳行踪新探索》、《李白后嗣考 李白与郁贤皓李白与郁贤皓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探索》等系列考证文章,并在考据的基础上对李白作品和思想作义理探讨,发表了《论李白乐府的特质》、《论李白》、《论李白作品的时代特征及艺术特点》、《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先生除李白研究之外,用力最勤的当属关于唐代职官--刺史和九卿--的研究。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经常遇到诗文中提到某州某使君,某郡某太守却不知其名,影响其研究工作的深入,他想如有一部考证唐代地方长官的工具书,就可免去研究者遍查典籍而不可得之苦。于是先生毅然承担这项唐代文史研究的重大基础工作,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200余万字的五册巨著《唐刺史考》1987年2月分别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和香港中华分局同时出版。此著荣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首届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198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先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光荣称号。先生在荣誉面前,既同往常,继续从事唐刺史的研究,对《唐刺史考》进行不少补订,并做索引,使全书更为完备,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推出了320万字的《唐刺史考全编》(全6册)。目前先生正在从事《唐九卿考》的研究,不日将杀青付梓。
折叠编辑本段 == 研究成果==
先生学术成果累累,涉及面很广,他尤其擅长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1982年先生接受中华书局约稿,并请陶敏先生合作,由孙望先生审订,用了近六年时间,完成了国务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十年规划》的重点项目《元和姓纂》(附岑氏四校记)的整理,于1994年出版。另外,先生近年还出版有学术专著《唐风馆杂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经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李杜诗选》(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与陶敏先生合作有《唐宋文名篇》(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
先生除了学术专著外,还十分重视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投入很多精力撰写一系列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的知识性著作。有《李商隐》、《女皇帝武则天》、《古代文学作品选讲》、《中华文史知识实用手册》等,还主编有《古诗文鉴赏入门》、《中外名人掌故》等等。
折叠编辑本段 == 评价==
先生在大学教书40多年,先后开设过10多门课程,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他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8名,指导并培养博士后4名,他培养出来的博士有4位现己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先生还多次接受来进修的国内外访问学者和外国博士研究生。自90年代以来,先生先后多次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唐代学会、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爱知淑德大学、明海大学等地讲学,载誉海外。先生在1993年、1996年两次被省教委和学位办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他所在的学科被评为省政府重点学科,先生在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而今先生年近古稀,但仍勤勉不息,活跃在学术阵地上。
 折叠编辑本段 == 主要著作==折叠 <big>''' 有关李白的著作'''</big>
(1)《李白丛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获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李杜诗选》(与封野合作)台湾三民书局2001年版
折叠 <big>''' 其它学术著作'''</big>
(8)《唐刺史考》(全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国内版,中华书 局香港分局与江苏古籍出版社同年月国际版。(获"1987年度中国 图书奖荣誉奖"、全国首届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江苏省政府第二 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出版界最高奖--精品奖)
(28)《唐风馆杂稿续集》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折叠编辑本段 <big>''' 李白研究论文'''</big>
l、李白与张垍交游新证(《南京师院学报》1978年l期)
58、吕华明《李白新考论》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折叠其它 学术论文
59、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估价(《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60年7月17日)
106、李子龙《采石揽胜》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折叠一般 其它类 文章
107、道德文章皆吾师--介绍孙望教授(《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 )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