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5
次編輯
變更
三稜鏡
,無編輯摘要
[[File:三稜鏡.jpg|230px|thumb|有框|右|三稜鏡。[http://7326431888.blogspot.com/2019/07/01.html 原圖鏈接]]]
'''三稜鏡'''是光學稜鏡中的一種形式,在外觀上呈現幾何的三角形,最常用於光線的色散,將光線分解成為不同的光譜成分。利用不同波長的光線因為折射率不同,在折射時會偏轉不同的角度,便會造成色散的現象。這種效應也被用來對[[稜鏡]]物質進行高精密度的折射系數測量。1666年 [[ 牛頓 ]] 發現[[太陽]]光經三稜鏡的折射後可呈現彩色光,稱為光的色散現象。
==概述==
物質的折射系數固然在不同的波長會有所不同,但有些物質的折射系數對波長的變化比其他物質強烈。稜鏡的頂角能夠影響到稜鏡色散時的特性。通常,要適當的選擇光線射入的角度和射出的角度,當角度接近布儒斯特角(Brewster angle)時,在折射時造成的損耗最小。
==應用==
===普羅稜鏡===
[[普羅稜鏡]]是光學上使用於光學儀器中,用來修改影像取向的一種折射式三稜鏡,他以發明者 [[ 義大利 ]] 的光學工程師伊納濟歐普羅來命名。普羅稜鏡是由 [[ 玻璃 ]] 塊塑造成的等腰直角三稜鏡,末端平面對著直角。在使用上,光線由三稜鏡中最大的長方形面進入,經過斜面的兩次全反射,再穿透原來的入射平面射出。因為光線只是以正常的狀態進出,三稜鏡並未發生色散的作用。
但是經過普羅稜鏡的影像會被翻轉180°,並且會向原來進入的方向行進,也就是行進的方向也改變了180°。但是因為圖像經過兩次的反射,所以旋向性是未改變的。普羅稜鏡最常被以雙普羅稜鏡的組合來成對使用,第二個稜鏡相對於第一個被旋轉90°。讓光線穿越這樣安置的兩片三稜鏡,稜鏡系統的淨效應是入射的光線被平行的改變行進方向,影像被旋轉180°,偏手性依然沒有變化<ref>[http://eportfolio.lib.ksu.edu.tw/~4980B025/blog?node=000000012 4980B025的學習歷程檔案-普羅稜鏡]</ref>。普羅稜鏡是三稜鏡應用的一種,經過普羅稜鏡,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平行,但上下顛倒、左右相反,又屬於角落鏡(corner mirror)的一種。在小型的光學望遠鏡中,常利用這種普羅稜鏡來縮短鏡筒的長度(長度太長時,攜帶不方便),而可維持較大的放大倍率<ref>[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8930 稜鏡(Dispersive prism)]科學ONLINE</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