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洛伊滕会战

增加 1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洛伊滕会战]]是普、奥双方主战场围绕洛伊滕村开展的七年战争。1757年12月5日,洛伊滕会战展开。普军通过机动战术和训练有素的兵种协同,同时利用奥军的战术错误以及轻敌情绪,造成[[奥军]]战线过长和兵力过于分散的缺点,对奥军造成沉重打击。洛伊滕会战以奥军大败告终,是役过后,奥军统帅卡尔亲王辞职,由道恩元帅接任。<ref name="网络词汇大全">{{cite web |url=https://7195.net/m/wuXSwev4u-HVvQ.html |title=洛伊滕会战| accessdate=2019-12-8}}</ref>
==腓特烈大王==
[[腓特烈大王]]在1740年登基,年方28岁。即位后,实行开明君主制,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1756年发动对法、俄和[[奥地利]]等国的七年战争。他虽然不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那样的军事革新家,也不是[[拿破仑]]那样的战略家,然而他是一位机动作战战术大师,常常打败实力大大超过自己的敌军。靠着坚韧和运气,使得普鲁士王国幸存下来。1772年同俄、奥乘波兰内政危机第一次瓜分[[波兰]]领土,获得西普鲁士。1785年组建由15个德意志联邦国组成的诸侯联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恩格斯称他“建立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骑兵”,他的军队“是欧洲模范的军队”。拿破仑也在进入柏林时指着腓特烈大王的陵寝曾言:“先生们,如果他仍旧在这里,那么就没有我们站在这里了”。<ref name="新浪博客">{{cite web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5d5b170100zne3.html |title=腓特烈大帝的战前演讲| accessdate=2019-12-8}}</ref>
==道恩元帅==
[[道恩元帅]]1705年9月24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祖、父两代都是从军的,这令他从小就对军事产生兴趣。1718年反对西班牙王后[[伊丽莎白·法尔内塞]]派舰队突袭西西里的的四国同盟战争的时候,他在他父亲的团中从军。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在意大利和莱茵河战役中积功攀升至上校,在1737年至1739年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中,在全军不利的情况下表现优异,升至少将。及后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道恩充分发挥出他小心谨慎的领导才能。1743他是[[路德维希·安德烈亚斯·克芬许勒]]元帅胜利进军巴伐利亚的前卫,参与过查图西茨会战,又在多瑙河岸的战争中表现出色,他的军事才能也受到了布劳恩元帅的提拔,在霍亨弗里德伯格战役中担任后卫,阻挡普鲁士的追兵。在索尔战役中他是洛林亲王的副将,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指挥预备队发动反攻,保住了部队,同年晋升至中将。他此后在奥属尼德兰的表现受到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特雷西娅]]的充分肯定,令他成为了[[维也纳]]城防司令官及金羊毛骑士,在1754年授予元帅军衔。<ref name="趣历史">{{cite web |url=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8/290780.html |title=洛伊滕会战中双方统帅是谁?双方统帅简介| accessdate=2019-12-8}}</ref>
==战前形势==
腓特烈大王在[[罗斯巴赫]]击溃法奥联军后,立即率领1.3万人从莱比锡出发,赶往情况危急的西里西亚地区。11月28日,腓特烈到达帕赫维茨。此时,贝费恩公爵在布雷斯劳被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指挥的奥军击败,并已放弃了该城。在帕赫维茨,腓特烈命令[[齐滕伯爵]]去指挥[[贝费恩公爵]]的败军,并命令他们于12月3日,集中在该城中。同一天,腓特烈进到了纽马克,用一队轻骑兵的突袭把它占领了。腓特烈的迅速前进使奥军主帅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大为震惊,因为他们认为腓特烈大王在罗斯巴赫会战后,一定会进行修整。
罗斯巴赫战役之胜并不能改变科林战役之后的劣势。就在腓特烈大王奔向西南打击法军的时候,他留下来守卫西里西亚的贝费恩公爵,连续大败于道恩元帅和卡尔亲王的奥军主力,西里西亚省首府布雷斯劳陷落,全境几乎被占领,贝费恩公爵本人被俘。腓特烈大王闻听噩耗,留下斐迪南亲王和少量部队挡住西南方向的法军重新北进。尽管他在[[西里西亚]]已经没有可以立足的基地,但是腓特烈大王以奇袭突然占领奥军在[[纽马克]]的补给中心,出乎奥地利统帅部的意料。他们以为腓特烈大王在罗斯巴赫战役之后,应该进营地过冬了。奥军卡尔亲王和道恩元帅有66,000人。腓特烈大王尽管疲于奔命,但是仍然信心十足地以33,000普军,寻找奥军主力决战,因为腓特烈大王错以为奥军只有35,000人。1757年12月5日,洛伊滕会战展开。<ref name="世界之最">{{cite web |url=http://www.youxixd.com/zsfy/38047.html |title=洛伊滕会战中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战斗是怎么打响的| accessdate=2019-12-8}}</ref>
==战鼓响起==
奥军拥有84个步兵营和144个骑兵中队,占领一条南北走向的防线,面朝西向。左手和背后有一条小河。奥军中央以洛伊滕村为支撑点,左翼由[[弗兰茨·利奥波德·冯·纳达什蒂]](Nádasdy)将军指挥,跟小河之间有一段距离。右翼由[[鲁齐西]](Luchesse)伯爵指挥,左右两翼顶端相距近6英里,调动兵力不便。腓特烈大王有48个营计24,000步兵,128个骑兵中队共9,000骑兵,总兵力仅仅33,000人。但是他拥有一个优势:比奥军熟悉地形,因为数年前普鲁士曾经在这同一片地方举行过秋季演习。腓特烈大王知道,在奥军南部防线的东面地区前方,有一片高地,叫[[波尔尼高地]],可以用来遮蔽敌人视线,秘密机动部队,准备对奥军左翼到小河之间的空隙实施打击。
重新部署的普军主力则面对奥军中央地区的兵锋,但普军受到的压力明显减弱。北线的普军步兵和普军骑兵则保持对奥军右翼的压制,如果北线地区发生战斗,普军北部兵团也可以参战。
==进攻开始==
弗兰茨·利奥波德·冯·纳达什蒂将军统帅着左翼部队,普军的突然袭击打得他措手不及。但他一面命令部队以近乎90度的方式进行运动转向,试图利用所在地区的一道小壕沟来对抗大量的普军,同时一方面火速向奥军统帅卡尔亲王求援。然而卡尔亲王始终坚信普军会在北部地区发起攻击,忽略了纳达什蒂将军的求援要求。奥军左翼部队的大多数人来自于信仰新教的伍尔特姆伯格地区,对信仰路德宗的普鲁士人嗤之以鼻。而伍尔特姆伯格兵团的战意被则奥军指挥官质疑,以至于在大量的普军从硝烟后窜出时,伍尔特姆伯格人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而纳达什蒂将军企图利用他们稳住左翼局面的部署彻底失败。
洛伊滕本身并非大村庄,战斗十分残酷,拉莫拉尔指挥自己的部队到最后,他收罗了一批散兵游勇(包括一些匈牙利人和一些其他部队的溃兵,仅200人)。他们退守在村庄边缘的一处制高点上,依托一处风车进行防守。而普军则派出禁卫军,由[[魏哈德·约阿希姆·海因里希·冯·穆伦道夫]]将军指挥。而后奥军通过破坏村庄公墓的方式, 暂时阻止了普军的进攻。随后奥军通过调来一门排炮取得了短暂性的优势,当腓特烈但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派出剩余部队直接对奥军排炮进行攻击,奥军又将排炮撤回。最终从卜特尔伯格赶来的普军重炮抵达,并布置了火力网,以至于参战的奥军部队直言普军的火力网促成了普军的胜利。
==奥军的彻底溃败==
由于普军在洛伊滕村内与奥军纠缠和进攻的受阻,普军将领沃尔夫·弗雷德里希·冯·雷措夫的步兵部队的战线短暂的暴露在了奥军的枪口下。卡尔亲王调令奥军骑兵回防的调令发布2小时后,由鲁齐西伯爵指挥的奥军骑兵抵达洛伊滕地区,展开对普军步兵的冲击。然而出乎奥军的意料之外,早已在拉达柯西道夫等候多时的40个方阵的普军骑兵在齐滕伯爵的指挥下阻挡了奥军骑兵对普军步兵的冲击,同时30个中队的由普军中将格奥尔格·威尔海姆·冯·德里森指挥的骑兵部队从正前方阻击奥军[[骑兵]],另有普军拜罗伊特龙骑兵部队从另一方向完成了对奥军骑兵的合围。战斗中鲁齐西伯爵被炮弹炸死,余部溃逃。普军骑兵从后方杀入奥军步兵的战线中,使得奥军步兵更加困惑,最终奥军不得不撤出施韦德尼茨河,逃亡布雷斯劳。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熱點新聞事件類]]
[[Category:軍政事件]]
[[Category:历史]]
99,0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