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776
次編輯
變更
中华民国国语
,無編輯摘要
{{Otheruselist|[[中华民国]]的主要官方语言|法定国家语言|台湾原住民族语|台湾境内的各种语文|台湾语言列表}}
'''中华民国国语''',是指由[[中华民国政府]]规范与管理的[[现代标准汉语|标准汉语]],主要以[[北京官话]]为标准,[[文字]]则使用[[繁体中文|正体中文]],一般通称为'''国语'''、'''国文''',主管机构为[[中华民国教育部]]<ref>{{cite book|title=中华民国教育年鑑|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LhKAQAAIAAJ|year=1974|publisher=正中书局}}</ref>。虽然名为「[[国语]]」,但仅为[[De facto|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及[[官方文字|文字]],并在部分[[中华民国法律|法律]]提及其地位,例如「法院为审判时应用国语」<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A0010053&DF=&SNo=97 法院组织法第九十七条]</ref>。大众运输工具播音时,国语、[[闽南语]]、[[客家语]]法定地位并列<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K0020040&DF=&SNo=6 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第六条]</ref>,监狱人员工作时原则应用国语<ref>[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If.aspx?PC=I0040002&DF=&SNo=7 监狱行刑法施行细则第七条]</ref>。原本的使用范围为[[中国]]全境,但随著1949年[[海峡两岸]]的[[台海现状|分治分立]]而缩限至中华民国实际统治的[[台湾地区|台澎金马]]使用;经过半世纪以上的演化,使得中华民国国语已与其发源地[[中国大陆]]现今使用的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有些微不同。而香港亦惯常用「国语」来形容这个语言。而台湾民间在国语的[[口语]]使用上,会与政府之规范存有部分差异,为了与其他地区的标准汉语区别,有时会被以「[[台湾华语|台湾华语]]」称之;而带有闽南语音韵的「[[台湾国语]]」其定义则为具有[[台湾话|台语]]腔调之国语。
===1990年代后的台湾===
解严后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国民党政府改变,进一步宣布将母语教育纳入1996年实施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中:「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就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等三种乡土语言任选一种修习」。<ref>{{cite book|title=台湾的多元文化|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ElFdB6PSK3EC&pg=PA242|year=2005|publisher=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57-11-3912-8|pages=242–|quote=此举也促使国民政府从原先只尊重各地方言的政策,进一步宣布将母语教育纳入 一九九六年实施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中,以设置「乡土教学 ... 乡士语言与国语文同列为本国语文课程,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就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等三种乡土语言任选一种修习,国中则依其意愿 ... 另外,暂行纲要中亦说明,学校也可以依照地区特性和学校资源,开设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以外的乡土语言让学生选修学习,以培养}}</ref>然而,根据主计总处于2010年的人口及住宅普查,年轻人在家庭有少用地方语言,倾向用国语的趋势,且[[台北都会区]]、[[桃园中坜都会区]]、[[新竹次都会区]]、[[台中市 (省辖市)|台中市区]]、[[连江县 (中华民国)|马祖]]和[[原住民乡|原住民地区]]等地,国语几乎或已成为最强势的家用语言。<ref>{{cite web|url=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rchome.htm|title=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中文网页|work=ebas.gov.tw|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05011306/http://ebas1.ebas.gov.tw/phc2010/chinese/rchome.htm|archivedate=2015-03-05}}</ref>
====融合眷村用语词彙====
由于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各地建设许多[[眷村]],各省或帮派间词彙亦有少部份成为台湾的国语文词源,例如[[条子]](警察)、[[马子]](女性,女友),此亦影响到台湾的传媒用语<ref>如[http://tw.nextmedia.com/rnews/article/SecID/106/ArtID/85821/IssueID/20101016]</ref>。
== 拼音系统 ==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採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并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佈。经过多年演变,现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ref name="注音">-{于}-锦恩,《[http://www.zhbc.com.cn/openrslt.php?id=4768 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dead link|time=June 2015}}》,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ref>。
早期的注音按照[[章太炎]][[记音字母]]为基础,从该方案中选取15个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汉字得出23个字母,另外造一字母「ㄦ」,共计39个。1920年,增字母「ㄜ」,共计达40个。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ref name="注音"/>。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中文以[[北京话|北京音]]为标准,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作拼写[[方言]]之用<ref name="国语推行"/>。
1932年教育部在「编定《国音常用字彙》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便利说明,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 ([[File:U(U+312D.svg|16px]] ),作为「ㄓㄔㄕ日ㄗㄘㄙ」七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另外有三个注音符号ㆭ(-ng)、ㆬ(-m)、(-n),用作解释声随韵母(ㄢ、ㄣ、ㄤ、ㄥ)时使用,(-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笔直竖,ㄤ解作ㄚ+ㆭ、ㄥ解成ㄜ+ㆭ、ㄢ为ㄚ+(-n)、ㄣ为ㄜ+(-n);同理,複韵母ㄞ解为ㄚ+ㄧ、ㄠ为ㄚ+ㄨ。ㆭ、ㆬ、(-n)绝少单独使用,「嗯」常唸作「˙ㄣ」,也有人唸成「˙(-n)」<ref name="国语推行">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juyin/index.htm 国语注音符号手册]》,中华民国教育部,2000年11月。ISBN 978-957-02-7324-3</ref>。
198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教育部]]公佈罗马字拼写的「[[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注音符号第二式]]」,注音符号因此称为「第一式」。在台湾,小学生学习汉字前,必须上十週的注音符号教学课,但不少幼稚园亦已教授。在台湾日常生活中,注音符号既用来标注生辟字,亦是常用的[[汉字输入法]],其推广相当普遍,多数幼童均熟练使用。在[[台语]]、[[客家话]]的教学上,[[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比如台语/闽南语音节的ㆭ、ㆬ,被正式订为台湾方言音符号,载入[[Unicode]]注音符号扩展区用字<ref>{{cite web|url=http://chukaml.tripod.com/linguistics/unicode/codeChart/U003100.html|title=朱网页:注音符号区块字表|work=tripod.com}}</ref>。
== 书写系统 ==
「-{正}-体中文」是中华民国的官方文字,另一方面,[[发音]]或[[发声]]亦受影响。民间会使用正体中文来发佈讯息,少部份民众手写讲求快速则可能使用少数简体中文(如<span lang="zh-tw">-{体}-</span>写成「<span lang="zh-cn">-{体}-</span>」),也有少数谙日语的民众使用[[日本汉字]](如<span lang="zh-tw">-{实}-</span>写成「<span lang="zh-tw">-{実}-</span>」、<span lang="zh-tw">-{繫}-</span>写成「<span lang="zh-tw">-{繋}-</span>」等)。[[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标准写法和香港教育参考字形及中国大陆的繁体写法有些地方不同,「<span lang="zh-hk">-{黄}-</span>(田出头)」,台湾为「<span lang="zh-tw">-{黄}-</span>(田字不出头)」;香港为「<span lang="zh-hk">-{骨}-</span>(下为两横)」,台湾为「<span lang="zh-tw">-{骨}-</span>(下为“点提”)」,大陆为「<span lang="zh-cn">-{骨}-</span>(上方框内为向左横折)」;香港为「-{卫}-」、「-{卫}-」,台湾为「-{卫}-」为两不同字等等。
== 参见 ==
* [[语言接触]]
* [[国语运动]]
== 外部连结 ==
* {{zh-tw}}[http://www.language.org.tw/ 中华民国国语文教育推广学会]
* {{en}}[http://www.chinese-course.com/ Taiwanese Mandarin Learning Site]
* {{zh-tw}}[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18_s/18_s_13.pdf 曹逢甫:台式日语与台湾国语:百年来在台湾发生的两个语言接触实例]
* {{zh-tw}}[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17030525/http://www.geocities.com/danihou.geo/tw2.html Daniel:所谓「台湾话」]
==链接=={{-}}{{ *[[ 官话}}]]{{ *[[ 汉语}}{{台湾语言}}{{现代标淮汉语变体}}]]*[[Category: 现代标准汉语变体]]*[[Category: 台湾语言]]*[[Category: 中华民国文化]]*[[Category: 现代标准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