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7
次編輯
變更
拜寺口双塔
,创建页面,内容为“拜寺口双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
拜寺口双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历史,是中国佛塔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西夏考古、建筑、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这里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
拜寺口双塔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自银川乘车顺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约30分钟即可到达。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
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处曾有多达100余座的庙宇而得名。
拜寺口双塔的建造时间并没有明文记载,但在根据双塔周围散落的大量与西夏王陵同风格的琉璃构件残块,以及宁夏地方史志的记载,可以确定此处在西夏年间曾经建有佛寺,这两座塔可以基本确定与佛寺同时期建造,并且同为西夏武烈皇帝李元昊的离宫建筑的组成部分。此后双塔周边相关的寺庙建筑在明代嘉靖年间已经被毁。
明朝《万历朔方新志》当中,双塔为当地的重要地标建筑。清朝乾隆四年时,宁夏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但双塔并未被震倒,具体受损情况不得而知。
折叠编辑本段进行重修
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曾经组织对双塔进行重修。在这次重修当中,考古队员发现塔身多处造像和砖结构并不符合西夏时期的风格,根据周边其他经过修缮的塔的情况判断,该塔在元代和明代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塔身基本上已经不再是西夏当年初建的原物。此外,在这次重修中在两座塔塔顶的中心柱上发现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铭文,在对中心柱经过碳14测定之后确认均为西夏晚期所造。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1988年,拜寺口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兵荒马乱,山泉枯竭,民不聊生。有一天晚上,在紫石山前拜寺庙里的老增依稀听到有人在半空中说话。
"此地不可久留"。老和尚出庙观看,只见拜寺庙东西两侧各约50来步远的地方不知何处飞来了两座亭亭玉立的佛塔。老和消心想,天长日久难耐孤寂,只有钟声为伴,若有这两座塔相陪那该多好!决不能让它们再飞走。于是老和尚心生一计,点着一把火烧伤了东边一塔,西边一塔也就留下来了。因而得名"飞来的"拜寺双塔。此后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折叠编辑本段佛教盛行
据考证、西夏时期境内佛教盛行,开国皇帝李元昊信奉佛教,"他幼晓佛书,通晓经文",在贺兰山拜寺口修建佛祖院,寺庙规模宏大,随寺庙而建立双塔。近千年来,几经重修,得到群众的保护,双塔秀貌一直未改。双塔造型精美,均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东塔高39米,西塔高41米,塔身华丽,每层均用各色琉璃瓦装饰,塔顶上仰的莲花瓣刹座,承托着13层相轮作为塔刹。
每面塔檐下中间各砌进一个浅佛龛,龛内有砖雕佛像一尊。
在佛龛的两侧均饰有直径30厘米的圆形砖雕兽头,口含串珠,形象奇特,实属鲜见。双塔又各具特色。东塔身高13层,除第一层较高外,以上各层檐与檐之间的距离依次缩短。
呈现密檐式的显著特点。塔室为圆形,直径3米,塔身南面有一宽50厘米、高2米的券门可进入。塔室正面墙壁上彩绘壁画,栩栩如生。塔室内第一层高3米为圆木板阁楼装置。
折叠编辑本段景点特色
拜寺双塔,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离宫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年拜寺口寺庙众多,华丽的宫殿参差交错,金碧辉煌,它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的拜寺口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今天,在个充满劳动人民智能结晶的杰出建筑--拜寺口双塔,已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遗物,同时,也是值得游客一览的名胜风光点。
拜寺口是贺兰山著名山口之一,这里山大沟深,环境幽静,面东开口,视野开阔。在山口平缓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遗址。据考证,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双塔就建在沟口北边寺院遗址的台地上。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底层较高,平素无饰,正南辟券门,可进入厚壁空心筒状塔室。
折叠编辑本段结构布局
折叠东塔
东塔总高约39米,塔身呈锥体。每层由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顶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间为一圆形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以上,每层每面都贴有彩塑兽面两个,左右并列,怒目圆睁,獠牙外露,十分威猛。兽面口衔彩绘红色连珠。兽面之间,是彩绘云托日月图案。塔壁转角处装饰彩塑宝珠火焰。
折叠西塔
西塔总高约41米,塔体比例协调,比东塔较为粗壮。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
塔顶上承八角形刹座,刹座檐下,饰以并排彩绘莲瓣,转角处饰以砖雕力神,力神裸体挺腹,手托莲座,栩栩如生。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装饰图案。各层壁面中心置长方形浅佛龛,龛内有彩塑动物和八宝图案,龛两侧为彩塑兽面,兽面口含流苏七串。
呈八字形下垂,布满壁面。兽面怒目圆睁,獠牙外龇,威猛可怖。塔壁转角处有宝珠火焰、云托日月的彩塑图案,这些造像及装饰图案,布满整个塔身。在众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罗汉,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态潇洒的壮者。
他们项挂璎珞,腰系长带,手执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跃,动作自如,神态各异,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正东面第十二层佛龛内右上侧,有西夏文。在第十层正东的平座上,放置着一个完整的绿色琉璃套兽。塔顶佛龛内置有一根六棱木质中心刹柱,直径约30厘米,刹柱上有墨书西夏文题记和梵文字。
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
1986年,由于塔身部分建筑构件严重老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对双塔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修缮时间从当年的4月持续到当年10月。2003年,为了保护包括拜寺口双塔周边在内的贺兰山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贺兰山实行封山禁牧,在拜寺口附近居住的村民被悉数迁出并安置。
2012年春节前,银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队专门组织了对包括拜寺口双塔在内的多处文物古迹的消防检查工作。2014年,拜寺口双塔的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相关的修缮规划已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并于当年完成了拜寺口双塔的防雷工程。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明万历年间修宁夏《万历朔方新志》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在拜寺口就标有双塔。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修缮了塔刹,粉妆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明清时期,银川地区地震频繁,特别是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双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毁,可是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西夏建筑业的高超技术。
1986年,国家组织力量对双塔进行了加固维修,有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中统宝钞",绢质"彩绘佛画"(唐卡)、"绢纸花",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木花瓶"和铜佛像等。双塔经维修后,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寺口双塔,是一对砖砌佛塔山口东侧的塔称为东塔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筑,高13层,每层塔檐下,各面都有各种兽头的浮雕,西塔也是13层高,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曾发现梵文、西夏文题记和元代银币等。这里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序》为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为中国印刷术发明时间的断代发挥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
在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坐落着一对古塔,它们就像两个孪生兄弟守卫在山口两旁,显得格外挺拔。
拜寺口双塔坐落在贺兰县西部的拜寺口。自银川乘车顺沿山公路向西北行,约30分钟即可到达。拜寺口双塔矗立在拜寺沟口左侧的一架紫色山峰前的一个方形平台上。
两塔东西相距百米,像一对情侣,含情脉脉,形影不离。人们怀着敬仰之情,送给她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山神塔"、"海神塔"、"飞来塔"。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处曾有多达100余座的庙宇而得名。
拜寺口双塔的建造时间并没有明文记载,但在根据双塔周围散落的大量与西夏王陵同风格的琉璃构件残块,以及宁夏地方史志的记载,可以确定此处在西夏年间曾经建有佛寺,这两座塔可以基本确定与佛寺同时期建造,并且同为西夏武烈皇帝李元昊的离宫建筑的组成部分。此后双塔周边相关的寺庙建筑在明代嘉靖年间已经被毁。
明朝《万历朔方新志》当中,双塔为当地的重要地标建筑。清朝乾隆四年时,宁夏地区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但双塔并未被震倒,具体受损情况不得而知。
折叠编辑本段进行重修
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曾经组织对双塔进行重修。在这次重修当中,考古队员发现塔身多处造像和砖结构并不符合西夏时期的风格,根据周边其他经过修缮的塔的情况判断,该塔在元代和明代曾经历过多次修缮,塔身基本上已经不再是西夏当年初建的原物。此外,在这次重修中在两座塔塔顶的中心柱上发现了西夏文和梵文的铭文,在对中心柱经过碳14测定之后确认均为西夏晚期所造。
折叠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1988年,拜寺口双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兵荒马乱,山泉枯竭,民不聊生。有一天晚上,在紫石山前拜寺庙里的老增依稀听到有人在半空中说话。
"此地不可久留"。老和尚出庙观看,只见拜寺庙东西两侧各约50来步远的地方不知何处飞来了两座亭亭玉立的佛塔。老和消心想,天长日久难耐孤寂,只有钟声为伴,若有这两座塔相陪那该多好!决不能让它们再飞走。于是老和尚心生一计,点着一把火烧伤了东边一塔,西边一塔也就留下来了。因而得名"飞来的"拜寺双塔。此后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折叠编辑本段佛教盛行
据考证、西夏时期境内佛教盛行,开国皇帝李元昊信奉佛教,"他幼晓佛书,通晓经文",在贺兰山拜寺口修建佛祖院,寺庙规模宏大,随寺庙而建立双塔。近千年来,几经重修,得到群众的保护,双塔秀貌一直未改。双塔造型精美,均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东塔高39米,西塔高41米,塔身华丽,每层均用各色琉璃瓦装饰,塔顶上仰的莲花瓣刹座,承托着13层相轮作为塔刹。
每面塔檐下中间各砌进一个浅佛龛,龛内有砖雕佛像一尊。
在佛龛的两侧均饰有直径30厘米的圆形砖雕兽头,口含串珠,形象奇特,实属鲜见。双塔又各具特色。东塔身高13层,除第一层较高外,以上各层檐与檐之间的距离依次缩短。
呈现密檐式的显著特点。塔室为圆形,直径3米,塔身南面有一宽50厘米、高2米的券门可进入。塔室正面墙壁上彩绘壁画,栩栩如生。塔室内第一层高3米为圆木板阁楼装置。
折叠编辑本段景点特色
拜寺双塔,是西夏国王李元昊离宫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年拜寺口寺庙众多,华丽的宫殿参差交错,金碧辉煌,它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的拜寺口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今天,在个充满劳动人民智能结晶的杰出建筑--拜寺口双塔,已成为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要遗物,同时,也是值得游客一览的名胜风光点。
拜寺口是贺兰山著名山口之一,这里山大沟深,环境幽静,面东开口,视野开阔。在山口平缓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筑遗址。据考证,这里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双塔就建在沟口北边寺院遗址的台地上。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底层较高,平素无饰,正南辟券门,可进入厚壁空心筒状塔室。
折叠编辑本段结构布局
折叠东塔
东塔总高约39米,塔身呈锥体。每层由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顶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间为一圆形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以上,每层每面都贴有彩塑兽面两个,左右并列,怒目圆睁,獠牙外露,十分威猛。兽面口衔彩绘红色连珠。兽面之间,是彩绘云托日月图案。塔壁转角处装饰彩塑宝珠火焰。
折叠西塔
西塔总高约41米,塔体比例协调,比东塔较为粗壮。二层以上由数层叠涩棱角牙和叠涩砖构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饰以圆形兽头构件。
塔顶上承八角形刹座,刹座檐下,饰以并排彩绘莲瓣,转角处饰以砖雕力神,力神裸体挺腹,手托莲座,栩栩如生。刹座上承"十三天"宝刹。二层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装饰图案。各层壁面中心置长方形浅佛龛,龛内有彩塑动物和八宝图案,龛两侧为彩塑兽面,兽面口含流苏七串。
呈八字形下垂,布满壁面。兽面怒目圆睁,獠牙外龇,威猛可怖。塔壁转角处有宝珠火焰、云托日月的彩塑图案,这些造像及装饰图案,布满整个塔身。在众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罗汉,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态潇洒的壮者。
他们项挂璎珞,腰系长带,手执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跃,动作自如,神态各异,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正东面第十二层佛龛内右上侧,有西夏文。在第十层正东的平座上,放置着一个完整的绿色琉璃套兽。塔顶佛龛内置有一根六棱木质中心刹柱,直径约30厘米,刹柱上有墨书西夏文题记和梵文字。
双塔建筑综合了中原佛塔传统特点,又把绘画和雕刻艺术结合起来,构成了两座雄伟壮观、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
1986年,由于塔身部分建筑构件严重老化,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对双塔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修缮时间从当年的4月持续到当年10月。2003年,为了保护包括拜寺口双塔周边在内的贺兰山植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贺兰山实行封山禁牧,在拜寺口附近居住的村民被悉数迁出并安置。
2012年春节前,银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队专门组织了对包括拜寺口双塔在内的多处文物古迹的消防检查工作。2014年,拜寺口双塔的修缮工作正式启动,相关的修缮规划已经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并于当年完成了拜寺口双塔的防雷工程。
折叠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双塔始建于何时,史料无记载,明万历年间修宁夏《万历朔方新志》卷首《宁夏镇北路图》中,在拜寺口就标有双塔。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推测,双塔于元代早期曾进行过装修,修缮了塔刹,粉妆了壁面,但塔身未进行大的修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碳-14测定双塔朽木,专家认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明清时期,银川地区地震频繁,特别是清乾隆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地震,双塔附近的建筑、房屋均被震毁,可是双塔却仍傲然挺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充分体现了当时西夏建筑业的高超技术。
1986年,国家组织力量对双塔进行了加固维修,有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中统宝钞",绢质"彩绘佛画"(唐卡)、"绢纸花",木雕"上乐金刚双身像"、"木花瓶"和铜佛像等。双塔经维修后,被国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