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洛德·西蒙

增加 18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克洛德·西蒙 (著名小说家)
| 圖像 =[[File:XioXimengo.jpg|缩略图]]|缩略图|center|[http://imagep2.so.qhimgs1.com/v?q dmfd/244_194_/t0135bbdb9b6aa8b7ae.jp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siftwaterfall&imgkey=t0135bbdb9b6aa8b7ae.jpg 来自360识图]]]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3年10月10日
| 職業 = 作家
|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获得 [[ 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
| 知名作品 = 《弗兰德公路》</br>《风》</br>《作假者》</br>
}}
== ''' 目录 ''' ==
1个人概况
 
2主要贡献
 
3创作经历
 
4主要作品
5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5'''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 个人概况 ''' ==
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 2005),1913年10月10日生于原法属 [[ 殖民地 ]][[ 马达加斯加岛 ]] 。他不到1岁时,出身行伍的父亲在一次战役中阵亡。母亲携子返回法国,在南部 [[ 朗格多克·鲁西永 ]] 大区的贝尔皮尼昂市居住下来。西蒙未满11岁时,母亲故世。他随后由祖母抚养,迁往巴黎。在巴黎市的斯坦尼斯拉斯中学毕业后,他就读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933年他放弃去海军学校的机会,跟立体派画家[[安德烈·洛特]]学绘画。1936年西蒙抱着支持西班牙政府的立场赶赴巴塞罗那,时值西班牙政府跟叛乱部队进行激战,这场残酷的内战对他的一生影响很深。二战爆发后,西蒙应征入伍,作为骑兵团的一员,1939年参加[[加默兹战役]],并于当年5月被德军俘虏。5个月后,他越狱回国参加地下抵抗运动。战后,他游历了许多国家,并从1946年开始定居在比利牛斯山脉,一边种植葡萄,一边从事写作。
西蒙不仅热衷于文学创作,还热心当代社会问题。除早年赶赴西班牙外,他在1983年与其他文学界艺术家联名写信共同表达对"大国军备竞赛"的担忧。1996年,他又与其他8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道呼吁尽快解决逼迫"儿童性卖淫"的犯罪问题。针对这种社会现状,西蒙表示,任何方式的言行都比保持沉默有益。
== ''' 主要贡献 ''' ==
"新小说"是 [[ 现代派文学 ]] 中的一个流派。风靡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有4个代表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莉·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和[[克洛德·西蒙]]。另外还有[[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作家一度也被认为属于新小说派。此前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种创作风格已经在出现在法国著名作家[[娜塔莉·萨洛特]]的笔下。
"新小说"流派反对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主张作家摆脱固有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打破传统小说对时空结构和叙述顺序的限制,采用意识流和虚实交错、时空颠倒等手法,对物的世界进行纯客观的描绘。这类小说回避社会问题,重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欧洲和世界曾产生较大的影响,到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衰落。新小说派不是一个自觉的、有组织的流派,每位作家在创作上各有特色。
"新小说"进入中国的高潮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西蒙的作品也是在此年代才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中国出版的《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丛书》收录了西蒙的杰作《佛兰德公路》,该作品与[[阿兰·罗伯 格里耶]]的《橡皮》一起,成为中国创作评论界在谈论法国"新小说"流派时无法绕过的两部作品。一代名家终有逝,但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遗产。
== ''' 创作经历 ''' ==
西蒙已发表作品二十多部,主要是风格独特的小说。他在文学创作上所经历的道路,可说是当代法国文学发展与创新的一个缩影。根据多数评论家的意见,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作假者》 (1945)、 《钢丝绳》(1947)和 《格里佛》 (1952)是西蒙文学创作第一阶段中最早的三部作品,采用的基本上是传统手法。
西蒙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七十年代以后,写有小说《双目失明的奥利翁》 (1970)、 《导体》(1971)、 《三折画》 (1973)、 《事物的教训》 (1975)、 《农事诗》 (1981)、 《洋槐树》 (1989)和回忆录式小说 《植物园》(1998)、 《有轨电车》(2001)等。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文字的历险",如新小说理论家[[让·里加杜]]所说:"小说不再是人生冒险经历的叙述,而是文字与形式的探索冒险。"作品有着色彩斑斓的画面,朴素深邃的哲理,丰富多彩的比喻,细致入微的描写,诗画结合,光影交织,不愧是一部新小说派的经典佳作。
== ''' 主要作品 ''' ==
《分离》
《小说的逐字逐句》
== '''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
五十年代末,克洛德·西蒙开始引起文坛认真的注意,这时正是被称为"新小说"的文学流派盛行时期。这一派的作家与传统小说的规则决裂,拒绝遵从规定一篇小说必须具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而且按照清楚连贯的时序来展开叙述。新小说派的作品看起来像是用语言文字剪辑的蒙太奇或拼贴画,其写作范围是记忆领域和表面上自由随意的联想。不同时期的回忆材料片段是根据内容或情感的呼应联系而组合起来的,而不是根据连续开展的正常时间顺序。造型艺术的影响是明显的。在一个形象中同时出现全部的组合元素,而对这些联为一体同时表现的元素相继而来的感知,是通过读者或观众从感情上参与的创造性活动而实现的。 在西蒙的小说中我们首先是通过语言和记忆看到生命的成长、创造的活力和坚韧力,通过我们似乎不是其主人而是其工具的语言文字和叙述使现在和过去复苏起来并具有灵魂和生命。西蒙的小说艺术可以视为活在身上的某种东西的表现,不管是否愿意接受,是否理解,是否相信--这就是某种怀着希望的东西,尽管生存的环境充满各种残酷和荒谬的事实,这一切是如此清晰、深刻、丰富地表现在西蒙的小说中。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