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司空

增加 3,235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司空'' [[File:T01121c7d2d670ebed5.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8F%B8%E7%A9%BA&src=tab_baike&correct=%E5%8F%B8%E7%A9%BA&ancestor=list&cmsid…”
''司空''
[[File:T01121c7d2d670ebed5.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5%8F%B8%E7%A9%BA&src=tab_baike&correct=%E5%8F%B8%E7%A9%BA&ancestor=list&cmsid=88a69243819ae4f037c199b5826eb6da&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c8aeacc22de47a7be7804771ff2bd70b&currsn=0&ps=58&pc=58 原图链接]]
== 基本简介 ==
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春秋、战国时沿置。是周代掌管当时代表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予之司空致水衡钱,徐议易其名者。"

椐《史记-本纪-夏本纪》中记载,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可见舜封禹为司空,让其治水。故西周之前就有司空。

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契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殷汤以咎单为司空。周时司空为冬官,掌邦事。汉西京初不置。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献帝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免,不复补。魏初,又置司空。

== 历史发展 ==
司空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

西周始置。金文都作司工。现存《周礼》已失去"冬官司空"部分,仅存《考工记》一篇,故司空之职守未详。《后汉书·百官志》在"司空"条下,原注说:"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虽是东汉的制度,但也可大体了解司空之职掌。春秋战国时各国亦多置之,用以掌管工程。
宋国因武公名司空,曾改名为"司城",西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性质已与前司空不同。哀帝恢复御史大夫之名,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光武帝置大司空,旋去"大"字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司空,改设御史大夫,其职掌一如司空。晋有司空,为"八公"之一,地位特高,但往往作为权臣之加官。南北朝沿设。隋唐虽设司空,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宋代亦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辽、金相沿,元以后废。又习惯常以大司空之衔尊称工部尚书。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43993250351768092.html?fr=iks&word=%CB%BE%BF%D5&ie=gbk 司空是什么意思啊]</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Category:802 漢語]]
15,7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