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贝尔尼尼

增加 9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贝尼尼的对艺术的格言是:一个艺术家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极早的看到美,并抓住它,二是工作勤奋,三是经常得到精确的指教。
贝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尼尼大加赏识。后来,他进入教廷,受教皇之托,为 [[ 圣彼得大教堂 ]] 了豪华的青铜华盖,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作品。这件雕刻的十分生动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中,贝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肖像雕塑'''
但是贝尼尼早期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全部都成功的。1637年他开始圣彼得大教堂正面上方的钟楼。但是到1646年,当钟楼的重量开始使建筑物产生裂痕时,就把它们拆掉,贝尼尼一时失宠。
[[File:Sihepenquan.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5.so.qhimgs1.com/bdr/_240_/t0172097dde390c5e3b.jp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list&imgkey=t0172097dde390c5e3b.jpg 来自360识图 ]四河喷泉 ]]
贝尼尼最出色的公共纪念性创作是在16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完成的。罗马那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是在一大块空心岩石上方坚立一个古代埃及的方尖碑,岩石顶上有4个大理石像,象征著17世纪的世界四大江河,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和美洲的拉布拉他河。方尖塔顶端有教宗的盾形纹章和衔棕栏枝的鸽子(教宗英诺森十世的家徽),这把意义表示得很清楚︰罗马教廷已经恢复而且生气勃勃,它以上帝名义统治全世界。尽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贝尼尼的喷泉乃是他最出色的永久性作品。
'''《大卫》'''
[[File:Dawei3.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d4/1711/50/d74c65ba04f356b5.jpg_r_720x480x95_946b9ffb.jp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list&imgkey=t013cba851965fca277.jpg 来自360识图 ]大卫 ]]
《大卫》是贝尼尼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他的雕刻特点是:情节生动,人物有丰富的内心活动,力求把雕塑同绘画结合在一起。
'''《阿波罗和达芙娜》'''
[[File:Taheta.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hotocdn.sohu.com/20150618/mp19346816_1434612008800_10.jpe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siftwaterfall&imgkey=t01e8821a6abd054226.jpg 来自360识图 ]阿波罗和达芙娜 ]]
《阿波罗和达芙娜》,也是贝尼尼为波尔盖兹庄园所作的另一代表作。题材取自希腊神话,在这件作品中,它歌颂了人类的理想与爱情。故事描写的是小爱神丘比特为了复仇,将一支点燃爱情之火的金箭射向太阳和文艺之神阿波罗,同时将一支拒绝爱情之箭射向了河神的美丽女儿达芙娜。这件雕像描写的是陷入情网的阿波罗正在发狂似地追赶达芙娜,但美丽的少女却冷若冰霜,竭力在躲避他。[[达芙娜]]听到后边[[阿波罗]]的脚步声时,她着急地向父亲呼救,当阿波罗的一只手一触及到少女的身体时,她却变成了一株月桂树。
'''《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
[[File:Shaonv.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img1.yododo.com/files/blog/2013-03-26/013DA6F8042F0EE1FF8080813DA393BD.jpg 原图链接] [http://guide.yododo.com/013EF4EAA65F3AC2FF8080813EF1EB6E 来自游多多 ]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
《普鲁托和帕尔塞福涅》,同样取自神话题材,冥王[[普鲁托]]的狂暴和少女[[帕尔塞福涅]](后成为冥后)的柔媚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女悲痛欲绝的挣扎与哀伤的神态表现得十分动人。她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两个人物同样处在激烈的对抗之中,而那满面胡髭的地下世界的统治者普鲁托,有着巨大而奇特并充满精力的人体,在和娇弱纤巧的女子搏斗着,她呼喊着挣扎着,但这一切都是枉然的。作者将两个非常不相称的力组合在一起,产生对抗的力的挣脱的视觉效果.刚与柔、强与弱,男性与女性多方面的巧妙的矛盾组合,贝尼尼在两个人物的形象处理上也运用了光洁与粗放的对比雕凿技法。完成这些作品时他仅仅二十岁,同时获得了[[骑士勋章]]。
'''大教堂的增建和更改'''
[[File:Shengbidebao.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image.nihaowang.com/uploads/2015/10/19/L0FB28_140157500000.jpg 原图链接] [http://st.so.com/stu?a=list&imgkey=t01f2e3edd8233dd39f.jpg 来自360识图 ]圣彼得大教堂 ]]
贝尼尼同时做为建筑家,创造了不少独出心裁的作品,他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作了增建和更改。巨大的列柱拥抱着教堂广场,形成教堂主建筑的延续,引导人们进入教堂,内部为"天盖",以螺旋状列柱向上耸立,主教堂对面为"[[圣彼得宝座]]",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构造,高三十尺,下为六尺高的圣者铜像,中间有镀金装饰的宝座,宝座背面为浮雕,教坛上有天使和"童子"。四周为站着和行走的人物。有复杂的比喻性象征装饰物。教堂的一端安置着贝尼尼所作的雕刻,著名的有[[乌尔班八世墓]],在这里贝尼尼创造了巴洛克式纪念碑雕刻的典范。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巴洛克陵墓。这座墓运用了各种塑造手段,有着舞台式的装饰效果,用彩色大理石制造的墓基,上面安放着大理石石棺,基部两角安放有姿势激烈的象征"公正"和"仁慈"的雕像。上为教皇的巨大身躯,他头戴三重冠,身穿庄严的法衣,在宝座上做祝福姿态。这一切形成复杂的综合性的祭坛性陵墓的综合体。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