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任予

增加 1,0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任予(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亚克等名,新丰县丰城镇城东车田围人。少年丧母,家庭贫穷,得其舅父和亲友资助先后就读韶关开明中学、广东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期间,组织学潮。大革命时期,受广东工运领袖苏兆征等教育引导,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广州市教导团团长蒋光鼎任命为政治指导员。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后辗转到福建闽西,为创建闽西苏区作出杰出贡献,1929年4月,被任命为中央闽西特委军委主席;6月转任红四军四纵队党代表。{|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1918年11月10日|-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出生地新丰县丰城镇城东车田围'''<big>李任予</big> '''
出生日期1903|-
| [[File:李任予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逝世日期1932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目录1人物生平2革命斗争3英雄就义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李任予(1903~1932),乳名亚桥,辈名济道,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黎亚克,出生于新丰县丰城镇城东村车田围一个农民家庭。|-
李任予家境贫寒,年少失母,得其舅父潘庚平(清末秀才)资助,先后就读韶关开明中学和广州甲种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大革命的熏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初在蒋光鼐部广州教导团任政治指导员,后在广州市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在工会工作期间,受苏兆征、邓中夏、李森等工运领袖的教育和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广州起义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李任予于1928年春到福建省闽西地区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参加了平和暴动,并与当地党组织密切协作,为创建闽西苏区,建立工农武装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29年4月,任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主席。|-
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7月,调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7月27日,李任予创办红四军军报《浪花》报,后经专家考证,该报为我军最早的军报之一。8月,李任予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与其他部队一起随红四军军长、代理前委书记朱德的带领下向闽中出击。10月初,李任予兼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11月,红四军调整领导机构,李任予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align= light|
12月3日,李任予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福建连城新泉,随后在红四军开展了举世闻 中文 的"新泉整训",积极协助陈毅抓思想政治工作,并协助毛泽东起草了红四军党的"九大"的决议草案。"新泉整训"历时17天,提高了红四军广大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思想水平,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月17日,李任予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 称; 李任予 与毛泽东、陈毅一起居住在红四军前委机关及政治部驻地古田的八甲村松荫堂。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毛泽东主持在上杭县古田镇曙光小学(原廖氏宗祠)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曾用名; 任予被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排名在毛泽东 力一 陈毅 后,成为当时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0年4月,任红军第十二军政治委员。道、黎亚克等名
1930年6月,李任予任红军第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在攻打永福战斗中,军长胡少海牺牲,由李任予兼任红二十一军军长。10月,中央派施简到闽西整编部队,将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李任予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李任予离开闽西,由中央派他到上海、南京领导城市斗争。 出生日 间,结识了武汉军校毕业的女共产党员陈竹君,结为夫妇。;1903年01月01日
出生地;新丰县丰城镇城东车田围 逝世日期1932年01月01日 就读学校:广东工业专科学校 |}'''李任予'''(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亚克等名,新丰县丰城镇城东车田围人。少年丧母,家庭贫穷,得其舅父和亲友资助先后就读韶关开明中学、广东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期间,组织学潮。大革命[[时期]],受广东工运领袖苏兆征等教育引导,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广州市教导团团长蒋光鼎任命为政治[[指导员]]。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后辗转到福建闽西,为创建闽西苏区作出杰出贡献,1929年4月,被任命为中央闽西特委军委主席;6月转任红四军四纵队党[[代表]]。 ==人物生平==李任予(1903~1932),乳名亚桥,辈名济道,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黎亚克,出生于新丰县丰城镇城东村车田围一个[[农民]]家庭。 李任予家境贫寒,年少失母,得其舅父潘庚平(清末秀才)资助,先后就读韶关开明中学和广州甲种工业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受大革命的熏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初在蒋光鼐部广州教导团任政治指导员,后在广州市工会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在工会工作期间,受苏兆征、邓中夏、李森等工运领袖的教育和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李任予于1928年春到福建省闽西地区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参加了平和暴动,并与当地党组织密切协作,为创建闽西苏区,建立工农武装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好评。1929年4月,任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主席]]。 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7月,调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7月27日,李任予创办红四军军报《浪花》报,后经专家考证,该报为我军最早的军报之一。8月,李任予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与其他部队一起随[[红四军]]军长、代理前委书记朱德的带领下向闽中出击。10月初,李任予兼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11月,红四军调整领导机构,李任予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12月3日,李任予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福建连城新泉,随后在红四军开展了举世闻名的"新泉整训",积极协助陈毅抓思想政治工作,并协助毛泽东起草了红四军党的"九大"的决议草案。"新泉整训"历时17天,提高了红四军广大官兵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思想水平,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月17日,李任予与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李任予与毛泽东、陈毅一起居住在红四军前委机关及政治部驻地古田的八甲村松荫堂。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毛泽东主持在上杭县古田镇曙光[[小学]](原廖氏宗祠)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李任予被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排名在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成为当时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0年4月,任红军第十二军政治[[委员]]。 1930年6月,李任予任红军第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在攻打永福战斗中,军长胡少海牺牲,由李任予兼任红二十一军军长。10月,中央派施简到闽西整编部队,将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李任予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李任予离开闽西,由中央派他到上海、南京领导城市斗争。期间,结识了武汉军校毕业的女共产党员[[陈竹君]],结为夫妇。 1931年11月,受党中央派遣,李任予化名李德山偕同妻子陈竹君一起到 [[ 北平 ]] ,李任予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陈竹君任市委秘书长兼妇女 [[ 部长 ]]
他俩到任后,即和其他委员一道投入恢复整顿党组织,领导北平各界反蒋抗日斗争。
1932年4月,北平市委书记顾卓新调往上海,由李任予代理北平市委书记,负责全面 [[ 工作 ]] 。5月,中共河北省委贯彻中共临时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工农和士兵革命运动,以配合红军夺取反围剿的 [[ 胜利 ]] 。李任予受命到保定任中共顺直保属特别区委员会(简称保属特委)书记。
7月下旬,李任予参加了中共河北省委全会,会议通过了"在河北发动游击战争,创造新的苏维埃区域"的 [[ 决议 ]] 。河北省委指示李任予首先在保定发展游击战争,创造北方苏区的典型。李任予返回保定,立即召集保属特委成员,传达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决定在高阳、蠡县一带发动农民暴动。8月20日,李任予在保定主持召开了保属特委全委会,决定将农民武装编为红军,定名为河北红军 [[ 游击队 ]] ,李任予任军政委。
8月27日,保定东南区高阳、蠡县一带一千多农民举起了刀枪,分别向 [[ 国民党 ]] 反动统治宣战。8月31日,高蠡暴动失败,1932年9月30日下午1时许,李任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对他施以鞭打、火烫、压杠子、灌凉水、手指钉竹签等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 [[ 品质 ]]
李任予被捕后,河北省委和其妻陈竹君曾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进行营救,并联系 [[ 冯玉祥 ]] 、蔡廷锴等有声望的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面见 [[ 蒋介石 ]] 力保,蒋均以"李之道(李任予)实为共党重要分子,组织领导高蠡暴动有据"为词,拒绝通融。[[File:李任予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932年11月27日早晨,保定特种公安局秘密把李任予从牢房提出,押往保定城外小西门刑场。当军警把李任予推下刑车后,他 [[ 昂首挺胸 ]] ,高呼"红军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倒在血泊中,时年29岁。
12月1日,国民党当局的《天津益世报》刊载"保定共党领袖李之道(即李任予)等昨枪决"报道李任予被杀害的 [[ 消息 ]]
12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致中央信中,向中央汇报了李任予光荣牺牲一事。省委曾在党内刊物上刊出了 [[ 《悼念亚克同志》 ]] 的文章,省委书记孟永祥也在北平市委的一次会上,介绍了李任予为党献身的英勇事迹,号召大家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踏着烈士的血迹 [[ 前进 ]]
1945年,革命烈士黎亚克(李任予)的英名被刻在高阳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
由于李任予生前使用化名较多,在他牺牲60年后,新丰县委、县政府才查清了他的下落,2000年5月,经广东省 [[ 人民政府 ]] 批准,追认李任予为革命烈士。2002年4月,新丰县人民政府将县城南门塘文化广场命名为"任予广场",修建一尊李任予烈士塑像(铜质),供人们 [[ 瞻仰 ]]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8/lirenyu.html 李任予(革命烈士)] , 新丰县近现代人物专题 2021-02-08 </ref>
折叠编辑本段 == 革命斗争==1929年11月,红四军调整领导机构,出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2月28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坑 [[ 古田 ]] 召开(即古田会议),当选为前政委员会委员,排名在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的第四位。此后,先后改任红二十一军政治部主任、政委兼军长、闽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参加了粉碎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会剿"的作战,指挥了闽西苏区的龙岩、万安、永福等地打击团匪,巩固边境的 [[ 斗争 ]] ,以及攻打东江的各次战斗。
1930年12月29日,离开闽西到上海找党中央。在上海通过蒋光第结织了 [[ 冯玉祥 ]] [[ 蔡廷 ]] 等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组织领导了工人反蒋抗日的爱国运动。1931年11月,受党中央派遣,化名李德山出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组织领导了北平大学、清华大学等数千名大学生反蒋抗日运动,开展南下南京请愿的卧轨斗争,并取得 [[ 胜利 ]] 。1932年5月,受中共河北省委委派,化名李之道(又称黎亚克)前往保定任保属特委书记。期间,改组了保属特委,组织 [[ 领导 ]] 了省立第二师范的反蒋抗日的护校斗争及著名的高蠡暴动。
折叠编辑本段 == 英雄就义==折叠 === 被捕===暴动失败后,因叛徒出卖,于9月30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倔, [[ 视死如归 ]] ,于1932年11月27日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9岁。
折叠 === 追认烈士===由于李任予参加革命时化名较多,至2000年5月才被 [[ 广东省人民政府 ]] 追认为革命 [[ 烈士 ]] ==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l0127fc3wf3|480|270|qq}}<center>传奇英烈李任予(三)</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