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曾旭清

增加 9,6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简介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曾旭清
| 图像 =
[[File:T017c91639a8e823ba7.jpg|缩略图|曾旭清 ]] [http://p2.so.qhmsg.com/bdr/153__/t017c91639a8e823ba7.jpg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6%9B%BE%E6%97%AD%E6%B8%85++&correct=%E6%9B%BE%E6%97%AD%E6%B8%85&cmsid=ab49dd8de711e293de578a2d30e62c1f&cmran=0&cmras=0&cn=0&gn=0&kn=0#id=a04fcfa57ba7378bf741769640140d02&itemindex=0&currsn=0&jdx=3&gsrc=1&fsn=60&multiple=0&dataindex=3&prevsn=0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1909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四川省宣汉县|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YYYY|MM|DD|YYYY|MM|DD}}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 1998年10月12 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又名曾绪庆
| 职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 知名于 = <br>
}}
==人物生平 ==
1933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宣汉县六区游击队队长、政治指导员、区委书记,宣汉县军事部部长兼独立营营长,特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县工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宣汉战役,万源县青龙山、大面山反击战,嘉陵江战役及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等战役战斗,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干事,晋南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大队政治教导员,晋南独立支队政治部武装科科长。1940年入抗大总校学习。毕业后历任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十七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二地委书记等职,指挥和参加了齐河、济阳的反扫荡,披崔家和大、小杨家伏击战,王家楼、刘大屯突围战,陵县、平禹、临邑、齐河、济阳、德平、德县的破袭战等多次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周张战役,昌潍战役,津浦路中段夏季攻势的龙山、豪邱战斗,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等著名的战役战斗。
曾旭清同志
曾旭清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
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代副政委。回国后,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1958年至1962年,率10万大军奋战在戈壁滩上,为国家原子弹、氢弹事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4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后勤部队第2支队指挥部主任。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4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顾问等职,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2年离休。
曾旭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0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5618/166491/167909/12264515.html 军委原工程兵副司令员。,人民网] </ref>
==获得荣誉 ==
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2] [4]
==个人经历 ==
曾旭清,1909年生在宣汉县下八乡曾家坝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刚懂事时,川东地区地下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军阀豪绅、抗租抗粮的斗争,宏文校共产主义小组传播的马列主义真理和革命思想,就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的前景,激发起他跟着共产党推翻不平等的旧社会的豪情。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后,下八场进行抗日游行,曾旭清参加了查封、焚毁日货等活动。1932年,参加下八农民协会,投身当地的革命斗争。1933年10月,他在下八农会参加了配合红军主力发起宣汉战役的斗争,参与了会师下八场、攻打圣灯寺等战斗。同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下八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建立乡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武装力量。他组建了一个100多人的战斗连队,后来,这个连队被充实到了红4军
曾旭清同志
曾旭清同志 [5]
10师。
1934年,曾旭清担任中共南坝区委书记,将地方武装队伍改变为东方纵队,他兼任第一中队中队长,担负起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胜利成果、打击地方反动势力的艰巨任务。反“六路围攻”取得胜利后,曾旭清担任沿山区委组织部长、二区区委书记等要职,一直坚守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红军西渡嘉陵江,占领昭化县,他以县军事指挥长的身份兼任独立营营长,跟随红军长征攻占大、小金川,任卓克基特委马尔康区委书记、卓克基特委组织部长、丹巴县委书记。在经过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的千辛万苦的生死考验后,于1936年冬到达陕北。
“西安事变”后,曾旭清从中央党校毕业被分配到援西军政治部做民运干事,参加援救西路军的艰苦战斗。1938年初,曾旭清作为一二九师七七一团民运干事随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刘志坚到晋城扩军。后来,刘志坚奉命回师部,将他留在陵川县,负责建立晋东南、豫北根据地。他在短时间内就拉起一支拥有100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底,师部组建了晋东南独立支队时,曾旭清率领的抗日武装队伍被编入支队,并扩建为两个营。曾旭清先任支队民运股长,后任二营教导员,不久即担任支队武装科长,直接担负起扩大抗日武装力量,发展人民军队的重任。
1940年8月,曾旭清从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毕业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冀鲁边区教导旅,任十七团政委,率部转战冀鲁边区,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和战斗形式,针锋相对地反击日寇扫荡,坚决打击反共顽固的伪军气焰,歼灭其有生力量。1941年后,随着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和巩固,地方抗日政权和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壮大,曾旭清先后担任冀鲁边区二分区政委、边区党委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指挥部队活跃于德州到济南津浦路以东、黄河以北、惠民以西的广大地区。
为了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1942年春节期间,曾旭清决定集中分区部队和几个县大队,突袭齐河、济阳地区伪顽军赵英亭的第七旅。同时,还集中主力第一营和齐河、济阳两个县大队,在日伪军返城必经之路披崔家和大、小杨家的地点设埋伏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毙伤伪军3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机枪30余挺,步枪700余支,战马50多匹和30余车弹药物资。不久又乘胜歼灭白玉庭部,使济惠公路以西地区全部解放。
在1943年的“8月大破袭”战斗中,曾旭清和龙书金带领二分区抗日军民,连夜攻克、焚毁辖区内日伪岗楼、碉堡130个,拔掉陵县、平禹、临邑、齐河、济阳、德平、德县之间所有岗楼,焚烧了罗庄敌军用机场,填平敌人开挖的几百里作战壕沟,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囚笼政策”。
1947年7月,曾旭清所部被改编为渤海纵队第七师,他担任师长兼政委,挥师南渡黄河,参加了长王庄、周村、潍县和津浦路中段等战役战斗,为粉碎敌人对山东渤海地区的封锁,配合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和内线歼敌,横戈跃马于齐鲁大地。他率师胜利攻占济南城东北部分,为大城市攻坚战创造了成功经验。淮海战役中,曾旭清
曾旭清同志
曾旭清同志 [3]
淮海战役结束后,渤海纵队与在淮海战役前线起义的原国民党张克侠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第七师编为第九十八师,师长由国民党起义将领崔振伦担任,曾旭清任政委。经过2个月的训练学习后,部队开赴长江前线参加渡江战役。[[曾旭清]]率部打过长江,截歼敌军,俘敌副军长一名。接着进军上海,参加淞沪战役,胜利实现攻取月浦、强占吴淞口的战役目标。
上海解放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曾旭清受命担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公安司令部参谋长等职,担负起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这个国际大港、远东最大城市安全,打击国民党残余等艰巨任务。曾旭清夜以继日、不遗余力地贡献才智,受到陈毅市长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1952年,曾旭清作为23军副政委随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被任命为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从此与现代战争先行官结下终身之缘。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两弹”试验基地工程建设特殊部队,即“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已任工程兵特种兵指挥部副司令的曾旭清被任命为“工程车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士榘等领导一起负责原子弹试验场和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整个工程建设,率10万大军在茫茫戈壁滩战斗数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1964年,任工程兵副参谋长。1965年,又率领以工程兵为主体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第2支队,担负紧急构筑沿海陆地及其岛屿设防工程任务。1974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98年去世。 <ref>[http://www.dzrbs.com/2012/0918/243019.html 曾旭清将军:茫茫戈壁滩筹建原子弹试验场,达州日报] </ref>
== 参考文献 ==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