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倫敦帝國學院

增加 3,68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伦敦帝国学院'''(正式法律名稱:'''帝國科学、工程及醫學院''';{{lang-en|'''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全稱:'''{{lang|en|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ref name="www3.imperial.ac.uk"/> ,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本為[[倫敦大學]][[書院聯邦制|聯邦]]中的一員,後在2007年7月9日其百週年紀念日正式宣布獨立,並由數個機構合併而成:聖瑪麗醫院醫學院(1988年)、國家心肺研究中心(1995年)及查林與威斯敏斯特醫學院(1997年)。<ref>{{cite web|language=en |url=http://www.london.ac.uk/653.html |title=University of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Leaves University of London |publisher=London.ac.uk |accessdate=2011-06-16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522161522/http://www.london.ac.uk/653.html |archivedate=2011-05-22 }}</ref><ref>{{cite web|language=en|url=http://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09/may/10/universityguide-imperial-coll-london|title=University guide 201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work=the Guardian|accessdate=2014-09-30}}</ref>{{link-en|倫敦帝國學院商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其商學院}}後於2003年成立。
帝國學院的本部校園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南肯辛頓]],另設[[切爾西 (倫敦)|切爾西]]、[[哈默史密斯]]、[[帕丁頓]]、{{link-en|絲木園|Silwood Park}}及{{link-en|懷學院|Wye College}}校區,並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辦新加坡李光前醫學院,為最具規模的校園網絡之一。大學各個學系與研究中心被歸入四大學術學院。<ref>{{cite web|language=en|url=http://www3.imperial.ac.uk/a_to_z|title=Faculties & Departments|accessdate=12 May 2011|publisher=Imperial College London(倫敦帝國學院)}}</ref>其亦為{{link-en|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link-en|帝國學院國家衛生服務信託|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NHS Trust}}兩大[[健康科學學術中心]]的始創者<ref>{{cite web|language=en|url=http://www.imperial.nhs.uk/aboutus/index.htm|title=About us|accessdate=2011-01-23|publisher=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NHS Trust(帝國學院國家衛生服務信託)}}</ref>、眾多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之一。<ref>{{cite news|language=en|ur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torycode=410357|title='Golden triangle' to win funding riches|accessdate=02-09-2010|publisher=Times Higher Education(《[[泰晤士高等教育]]》)|date=11-02-2010}}</ref>
帝國學院專注於[[醫學]]、[[理工]]、[[商學]]的教研<ref>{{cite web|language=en|url=http://www.imperial.ac.uk/about/introducing-imperial/|title=Introducing Imperial|publisher=Imperial College London|date=2014|accessdate=2014-12-31}}</ref>,並為全英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ref name= selectivity>{{Cite news|title=Imperial College ditches A levels and sets its own entrance exam |url=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uk/education/article4061535.ece |date=04-06-2008 |work=The Times |location=London |accessdate=11-01-2010 | first=Alexandra | last=Frean}}</ref> 。其於2010-11年獲得全國第二大研究經費資助<ref name=fincdata>{{cite news|language=en|ur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Journals/THE/THE/12_April_2012/attachments/financial_data.pdf|title=Wealth check: Financial data for UK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2010–11|accessdate=2012-07-19|publisher=Times Higher Education|date=12-04-2012}}</ref>;2012-13年度的研究總收入為八億兩千兩百萬[[英鎊]],當中的三億多為研究資助<ref name=annrep/> 。 學院亦長期獲多個國內外[[大學排名]]評為全球十強之一。<ref name=ARWU_N/><ref name=QS_N/><ref name=THE_N/><ref name=Complete/><ref name=The_Guardian/> 該校校友包括眾多曾在有關領域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及數名政治家,截止2018年10月,伦敦帝国学院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中,共有[[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20位诺贝尔奖得主]]、[[各大学菲尔兹奖得主列表|3位菲尔兹奖得主]]、[[各大学图灵奖得主列表|1位图灵奖得主]]。<small>{{#tag:ref| 每個大學對計算這個數字都有著不同的原則,如:有些大學並不計算那些在得獎以後才到有關院校的人士,而有些大學則仍將其計算在內;有些亦不計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職員,但其他的卻仍視其為與該校有聯繫的得獎主。這裡顯示的數字為在統一採用了最廣闊的算法後所得出的結果。詳細人物列表請見[[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group=註}}</small> 
== 校园和校区 ==
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辛顿校区,位于[[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旁,在[[伦敦]]的[[西敏市]]和[[肯辛顿和切尔西区|皇家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一个学术机构密集的区域。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都在附近。还有两个较大的校区并不在[[伦敦]],[[贝克郡]]的Silwood Park校区在和在伦敦东部60英里的崴校区(Wye Campus)。
学院每年花费巨额资金在不断翻新学院的设施,最近的工程包括翻新南肯辛顿区的大楼,重建学生宿舍和一个于2006年初建成的新体育中心。
 
== 历史 ==
帝国理工於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在1845年建立的[[皇家科学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大英帝国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矿业学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和[[伦敦城市与行会学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组成,尽管这三所学院仍然在宪制上保留着自己的实体,帝国学院在1907年七月获得了[[皇家特许状]],成为一个实际上统一的实体。
 
随后,[[圣玛丽医院医学院]](1988),[[国家心脏和肺学会]](1995),查令十字和西敏寺学校(Charing Cross and Westminster schools,1997)先后并入帝国理工,组成医学院,作为帝国学院的第四个宪制学院。1997年,帝国理工医学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皇家妇产科学会,2000年又兼并了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
 
同样是2000年,帝国理工又兼并了并不是十分知名[[崴学院]](Wye College)作为它的一个分校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人们认为帝国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崴学院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帝国学院于2005年12月6日宣布崴校区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将被建成一个世界级能容纳12500人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
 
2002年,维持了几十年的宪制学院系统被废除,而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2年,帝国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商討合併,但因倫敦大學學院員工及學生反對下,計劃於一個月後中止了。
 
2005年底,学院宣布将合并物理科学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组成新的自然科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
 
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计划退出联邦制的[[伦敦大学]],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2007年,學院成立100周年之際,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
 
== 學術泛論 ==
=== 教育 ===
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共有四个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和商学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文系,提供选修的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语言课程。
 
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最严格的大学,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都十分引人瞩目,尽管它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
 
教学和研究职员将近3000人,其中53名皇家协会会员,57名皇家工程研究院会员和一名[[费尔兹奖]]得主。过去的成员中还有15名[[诺贝尔奖]]得主,2名[[费尔兹奖]]得主。
 
帝国理工一贯在英国各种大学排名中名列三甲。综合近来各种大学排名数据,尽管帝国理工是专攻科学的大学,它仍然能够占据综合排名第三的位置,同时排在许多工程和医学院排名的榜首。
 
从世界上来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2007全球大学排名表显示,帝国理工世界总体排名第五,在工程和信息技术世界排名第六位(欧洲第二),医学世界排名第七,科学世界排名第十三。2012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名,帝国理工总评分略低于美国麻省理工,排名第八。
 
2010年大学排名 :TIMES排名:3
 
据2014-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并列第二。
 
=== 研究 ===
 
帝国理工是英国研究收入最高的大学之一,在2009-2010年度,研究收入为299,200,000[[英镑]]<ref>{{Cite web |url=https://workspace.imperial.ac.uk/finance/Public/annual_report/annual_report_10_11.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02-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119160436/https://workspace.imperial.ac.uk/finance/Public/annual_report/annual_report_10_11.pdf |archive-date=2012-01-19 |dead-url=yes }}</ref>。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
 
2001年12月的研究评估中,75%的教员达到5*级,是英国最高的。学院评分为6.68(7分满分),排名第二。
 
学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有着世界级的声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