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65
次編輯
變更
谢添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谢添
| 圖像 = [[File:谢添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7270/cov-20141003194645-64360873.jpg/0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1914年6月18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 職業 = 演员、导演、编剧
| 知名原因 = [[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 知名作品 = 1950年主演《[[民主青年进行曲]]》<bra>1980年执导《[[甜蜜的事业]]》
}}
'''谢添'''(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原名谢洪坤,曾名谢俊。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番禺]],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父亲是铁路员工,爱好雕刻、音乐,能品箫作画;母亲是个电影迷。父母的兴趣和爱好。使谢添从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十七岁时,谢添就走入社会,自谋生计,他画过广告,也给报社写稿。当时,沈浮在《国强报》上办了个"鲜货摊"专栏,谢添经常为此栏撰稿。
==早前经历==
早年就读于 [[ 天津 ]] 英文商务专修中学。
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 [[ 鹦鹉剧社 ]] ,演出 [[ 田汉 ]] 、 [[ 曹禺 ]] 等人的剧作 。1936年谢添初登银幕 。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更是被誉为"中国的 [[ 卓别林]]" 。2003年12月13日,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File:谢添2..jpg|缩略图|左|[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5176/20141003194509-1794778335.jpg/300 原图链接]]]
1958年在影片《 [[ 林家铺子 ]] 》中,谢添成功地塑造了林老板这个既是被压迫、被剥削者,又是压迫、剥削者的旧社会小商人的艺术形象,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双重性格,尽管他善于辞令,精于算计,对做生意很内行,但在社会动乱,经济崩溃的现实面前,在反动统治者的欺压和压迫面前,他只能走向崩溃。谢添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特定人物的复杂心态,以精湛的演技从不同侧面刻画了江南小镇林老板的独特性格,使其在十七年影片工农兵英雄形象林立的情况下独具风彩,之后入北京电影学院专修班学习。导演影片十余部,其中《小铃铛》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他所主演的《 [[ 甜蜜的事业 ]] 》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 七品芝麻官 ]] 》于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 茶馆 ]] 》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由他导演的电视连续剧《 [[ 那五 ]] 》,于1989年获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1939年,在西北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 [[ 风雪太行山 ]] 》中担任角色。1946年以后,在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厂主演了《圣城记》、《追》等影片。建国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新儿女英雄传》(1951)、《六号门》(1951)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7年导演了影片《探亲记》。1959年主演了影片《林家铺子》。之后,导演了《水上春秋》(1959)、《 [[ 洪湖赤卫队 ]] 》(1961)、《花儿朵朵》(1962)、《小铃铛》(1964)、《甜蜜的事业》(1979)、《七品芝麻官》(1979)、《丹心谱》(1980)、《 [[ 茶馆 ]] 》(1982)等影片。《甜蜜的事业》获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谢添获1980年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从影经历==1932年, 谢添 开始参加业余话剧演出活动 , 著名电影表 先后在《[[雷雨]]》、《[[女店主]]》等剧中饰 演 角色,并结识了[[唐槐秋]] 、 导演艺术家 [[陶金]]等人。1935年 , 原名 谢 洪坤 添只身来到上海,加入"狮吼剧社"。1936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夜会》 , 曾名 谢 俊 添临时顶替一位因病不能演出的演员,饰演了影片中的[[花花公子]] 。 祖籍广东番禺,1914年旧历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天津 从此,他开始进入影坛 。 父亲是铁 接着,他又参加拍摄了《[[马 路 员工,爱好雕刻 天使]]》、《生死同心》、《压岁钱》 、 音乐 《四千金》 , 能品箫作画; 并主演了《 母亲 是 的秘密》、《梦里乾坤》等影片。<ref>[http://jd.jidianol.com/xietian/AlbumList.aspx?css=5 网上纪念相册],谢添纪念馆,</ref> <ref>[http://sn.people.com.cn/n/2014/0612/c346862-21408712-4.html 6月18日 谢添出生 用鸭舌帽、烟斗和墨镜塑造30多 个 人物], 人民网, 2014-06-18</ref>==年谱汇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电影 迷。父母 界抗日救亡组织相继成立,谢添加入了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并参加了著名的《[[保卫芦沟桥]]》 的 兴趣和爱好 演出 。 使 "[[八.一三]]"以后, 谢添 随上海影人剧团奔赴[[南京]]、[[汉口]]、[[成都]]等地 从 小受到文学艺术 事抗日救亡 的 熏陶 宣传演出活动 。 十七岁时 后来 ,谢添 就走 考 入 社会 迁到[[重庆]]的[[山东省剧院]]话剧组 , 自谋生计 随剧团在当时位于重庆观音岩的实验剧场演出话剧《黑暗中的笑声》。 1939年 ,他 画过广告 又随一批电影工作者进入西北影业公司 , 也给报社写稿 参加了影片《[[风雪太行山]]》的拍摄 。 当时 谢添在片中饰演农民马老汉 , 沈浮在《国强报》上办 较好地表现 了 一 个"鲜货摊"专栏 从屈辱到反抗的普通农民的觉醒过程。1941年 , 西北影业公司倒闭。 谢添 经常 为 此栏撰稿 生活所迫,再次提起画笔,成为成都智育电影院的美术广告员 。
1980年,在第四届"百花奖"评选中,谢添因在《甜蜜的事业》中的导演成绩而荣获"最佳导演"奖。 谢添导演的戏曲喜剧艺术片《七品芝麻官》,取戏曲艺术的精华,而又不拘泥于舞台框框,将喜剧的夸张与电影特技冶于一炉,为戏曲剧目搬上银幕摸索了一些新经验。《七品芝麻官》是根据传统豫剧《唐知府审诰命》改编摄制的,在我国传统剧目里,丑角往往是被嘲讽的对象。而象《七品芝麻官》这种大型剧目中,以丑角为主,确不多见。把这种剧目搬上银幕,难度更大。如在影片思想深度的开发以及角色性格刻画等方面,稍有疏忽,失去分寸感,就会歪曲主要人物形象。谢添锐意求新。他认为,以丑角为主,新鲜、带劲,破除了那种认为英雄人物必须"高、大、全"的框框。就是这样一个鼻子上带着白块块的丑角,心里装的都是黎民百姓,能为民作主,面对封建强权,执法不阿,终将三次受封的诰命夫人拉下了马,使人看了特别痛快,解气。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好戏:民女林秀英上堂喊冤,诰命手执大棒劈头打去,却被唐成一把抓住手腕:"这是公堂,上有五台大人,下有七品县令……""七品县令?"只见浩命夫人呸地一口向唐成唾去,蔑视地伸出小指头:"小官小职微,露水大的前程,小芝麻官……"就在满堂附势的嘲笑声中,影片运用特技,把唐知县一下子变小了。这时,芝麻大的唐知县仰头朝上,望着一品浩命夫人,心中不无惴惴:"这个老家伙,几句话说得我真有点招架不住……。
"人物内心起了波澜:诰命的哥哥是独霸朝纲的宰相严嵩,丈夫是经略七省的西乐侯,有钱有势,人怕鬼惊;自己呢,不过是露水前程,芝麻大的官儿……想到此处,不免自卑气馁。但是,他身为清苑县的七品县令,不禁又想到:若不严惩罪犯,怎当得百姓的父母官?"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种与民做主的精神,正是唐知县这个人物的思想核心,至此,经过内心的矛盾冲突,为民做主的思想终于占了上风,唐成重又抖擞起一县父母官的威风,人物才又逐渐高大起来,恢复了原形。这些处理,显示了导演的匠心和功力。谢添在这里不是为技巧而技巧,而是以唐成的心理变化为依据,为刻画人物而着力渲染。人物的一小一大,不仅使节奏跌宕有致,而且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波动起伏,使唐知县血肉丰满地跃然于银幕,真实动人。1981年,影片《七品芝麻官》荣获第四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受到观众欢迎。 1982年,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由谢添成功地搬上了银幕。由北京人艺演出的话剧《茶馆》是轰动中外的名剧。谢添说:电影《茶馆》"即要保留话剧舞台上的精华,又要尽量往电影上靠,首先要使它立体化,还要把剧中的时代背景和人物通过电影手法烘托得更鲜明些。"开拍前夕,他苦苦想了两三个月,最后决定:话剧重场戏保持不变,但要打破舞台框框,力求生活化、电影化。 6月底,这部影片拍摄完毕,上映后受到观众好评。京人艺一位著名老演员兴奋他说:"这是为后人留下的一部活生生的艺术资料。"确实,《茶馆》既是一部为群众欢迎的好影片,也是一部有保存价值的艺术精品。 1980年,谢添在荣获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后,曾立下了"愿将余年、勇逐群芳"的宏愿。谢添十分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他常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演员脑子里要有个"生活的仓库",仓库里存货越多,表演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生活中,他很注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摄取创作素材,储存到自己的"仓库"中。再有,就是谢添在创作上有着孜孜探索、刻意求新的精神。他说:"我不爱演同一类型的角色。演不同的人物,就要多观察,多创造,自己演着新鲜,观众看着也新鲜。"他在导演每一部片子时,也总要寻求创作上的新意,他主张进行适应观众需要的出新,即"既要别人镜头中所无,又要广大观众心中所有",因此,他导演的影片,既有新奇独到之处,又能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另外,谢添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爱音乐,能拉二胡,能演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评弹;他喜爱美术,爱看画展,善画漫画;他喜爱多种艺术形式,经常观摩杂技、木偶戏、双簧、相声等节目,而且十分迷恋,与许多相声演员交往甚厚:他也爱好体育运动,打乒乓球、篮球,至今仍坚持体育锻炼。广泛的兴趣爱好,使谢添从多种艺术形式中吸收和借鉴了丰富的创作营苛,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开拓了他的创作领域,为他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拍摄多种题材、多种风格样式的影片创造了有利条件。 谢添后导演影片十余部,其作品风格多样,感情真挚,富于幽默感 。
另外,谢添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喜爱音乐,能拉二胡,能演唱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评弹;他喜爱美术,爱看画展,善画漫画;他喜爱多种艺术形式,经常观摩杂技、木偶戏、双簧、相声等节目,而且十分迷恋,与许多相声演员交往甚厚:他也爱好体育运动,打乒乓球、篮球,至今仍坚持体育锻炼。广泛的兴趣爱好,使谢添从多种艺术形式中吸收和借鉴了丰富的创作营苛,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开拓了他的创作领域,为他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拍摄多种题材、多种风格样式的影片创造了有利条件。 谢添后导演影片十余部,其作品风格多样,感情真挚,富于幽默感。
==主要成就==
由他编剧的电影《小铃铛》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有他导演的电影《甜蜜的事业》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七品芝麻官》于1981年获第四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和《茶馆》于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和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此外由谢添导演的电视连续剧《那五》,于1989年获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建国三十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共参加了十二部影片的表演创作和十九部影片的导演创作。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 据谢添之子谢钢回忆,谢老生前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是1998年电影《红娘》中的老和尚,最后一个主要角色是1992年电影《老人与狗》中的老人,而最后一部导演的影片是1988年的蒲剧电影《烟花泪》。
===谢添愿望===
2003年12月13日,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谢添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谢添主演与执导了众多深受广大观众喜欢的影片。12日,谢老心脏不适,住院急诊,次日在医院因心脏衰竭去世。
谢添的称号:"银幕上的千面人"、"中国的卓别林"
==戏里戏外==
史东山谢添曾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成功地饰演了一个反派角色---汉奸张金龙。导演是史东山。史东山认真、勤勉、敬业,是个好导演。但许多演员很怕史东山,因为他对演员要求极严不管是谁,只要迟到,他都会骂人。
当天晚上,卸装后,谢添正要找导演说明真相,承认错误,就听见史东山正在和几位演员说:"……当演员,就要像谢添那样,对自己的角色入了迷才能演好这个角色……"
1944年,为躲避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谢添在逃难的路上走了7天。当时,谢添穿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旧军装,样子非常狼狈。因为穿的是军装,谢添还差点儿被拉夫。在路上,谢添与一支国民党残部狭路相逢,当官的以为他是一个逃兵,便支使小兵来抓谢添。谢添急中生智,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士兵一拉,他就顺势一倒,两只眼睛一翻,还口吐白沫,念念有词,说了几句谁也听不懂的广东话(谢添祖籍是广东人)。有战乱,就有瘟疫。当官的被谢添的样子吓坏了,赶紧招呼士兵一溜烟儿跑了。待他们跑远了,谢添才站起来,自言自语道:"想抓我,没门儿!"
在60年代的一次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总理接见了与会的文艺工作者们。当总理来到谢添身旁,和他亲切握手,并问他个人的情况。谢添对总理说,自己是1914年出生在天津的。当时,谢添很紧张,声音很低,总理没听清,就诧异地问:"1914年,那时我也在天津,怎么没见过你呢?"谢添忙解释:"我那时刚刚出生,总理怎么能见到我呢?"一句话,逗得总理哈哈大笑。
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首次开设导演训练班,准备招收一批在职演员学习导
演艺术,并请前苏联著名导演 [[ 伊万诺夫 ]] 主教这个班。谢添当时41岁,是年纪最大的报考者。不过,谢添还是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
一开始,主考官伊万诺夫就问谢添是否喜欢音乐,谢添答:"喜欢。"于是,伊万诺夫就让钢琴师随意弹了一首乐曲,只弹了一句,谢添就听出是 [[ 贝多芬 ]] 的《 [[ 命运交响曲 ]] 》 。 伊万诺夫见谢添对音乐很熟悉,就一挥手说:"看来,你很熟悉西方音乐,古典音乐就不需考了。"谢添一听,真是谢天谢地。因为,如果再考,谢添就要"煳"了,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谢添只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真叫瞎猫碰上死老鼠。
一次,北京电视台"东芝动物乐园"请谢添做嘉宾。主持人王刚问谢添最喜欢什么动物,谢添不假思索,顺口答道:"我最喜欢的动物是高级动物,就是我老婆。"
杨雪明:"少来这套!我当初是年幼无知,才被你骗上贼船的,后悔着呢。"
谢家的卧室和书房可谓杂乱无章。柜子、桌子、沙发、地板、窗台,所有的地方都堆满书报、杂志、相片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
一次,谢添正在摄影棚工作,有人捎信,说家中被盗。谢添心急火燎的赶回家,果然,大门被撬。谢添与家人慌忙搜索家中的细软存折,竟安然无恙,并且,什么玩意儿也没丢。家人百思不得其解。谢添沉吟片刻,对家人说:"我名声在外,小偷一定以为我很有钱,就来了。等他把门撬开,一看屋里乱糟糟的,不禁一愣,心想:妈的这么乱,一定是有人抢在我头里了。又想:既然该拿的都已被人拿走了,我还费啥劲儿,干脆走吧。"谢添的推理天衣无缝,不由得家人不相信。此后,谢添更得意了,他向家人宣布:"乱,宝也!乱是谢家安居乐业的保障啊!"
著名导演谢添因导演喜剧故事片《甜蜜的事业》、《锦上添花》和《七品芝麻官》而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据他的儿子谢钢披露,谢添在生活中也趣事多多,妙趣横生谢添墨宝谢添墨宝 。
最喜欢什么"花"一个花草研究会的人到谢添家中采访。谢添不喜欢花花草草,一再推辞,对方不死心,就问他具体的问题:"您喜欢牡丹花吗?""我没研究过牡丹,所以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对方又说:"那您研究过什么花,喜欢什么花?"谢添说:"我研究过吃,喜欢吃。"对方笑着说:"您理解错了,我是问您研究过什么花,喜欢什么花。"谢添沉思片刻,然后,慢条斯理地说:"花嘛,我还真喜欢过几种……"对方一听,来了精神,忙追问:"什么花?"谢添说:"那几种花实在是太香了,它们依次是腰花儿、韭菜花儿,还有天津十八街的大麻花儿。"
谢添善书,求字者络绎不绝。谢添题字内容讲究,所题之字都能反映出赠予对象的职业、性格和趣味:给棋圣聂卫平的题字是:棋乐无穷;给天津狗不理包子铺的经理的题字是:笼的传人
==个人生活==
中国老一辈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谢添,2003年12月13日上午6点10分,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逝世,享年八十九岁。据谢添导演多年的老朋友,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洋介绍,谢添走得很平静,虽然他患有哮喘病,做过手术,肺部也有病痛,但临终前没受什么罪,再加上高龄故去,用老话讲,算得上"喜丧"了。于洋说,谢添逝世后他的女儿、老伴都很平静,电影局、中影集团的领导都来到谢添生前的家里探望、安抚家属。谢添的遗嘱里要求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对谢添的死,于洋等老朋友都感到十分伤心难过。
他作演员,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他作导演,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然而此后,他留给人们的将惟有记忆。著名表演艺术家及导演艺术家谢添于2003年12月13日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9岁。谢添的长子谢刚说,谢添生前曾留下遗嘱,要求死后不要举行任何仪式,不给大家添麻烦,将骨灰撒到临近天津的渤海中。
关于谢添导演去世的原因,谢刚说主要是心脏衰竭,"89岁的父亲身体太弱,器官各项机能衰弱。"据了解,1997年拍摄《红娘》之前,谢添做了脑血栓手术,在头盖骨上打了两个洞将淤血引出;1998年11月底,谢添导演在北京某医院住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不幸染上病毒感冒,高烧不退,引起心脏、血压及其他脏器的衰竭,导致生命垂危,由于年事已高,患的又是综合性疾病,这次住院竟在病床上躺了三年,医院曾三次开出病危通知书。几年来,谢添导演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控制。2003年12月12日,家人发现谢添每分钟心跳达到100多下,赶忙将他送到医院,没想到第二天就不行了。
在干校时,随着看守得不是很敌我分明,谢和黄经常一起打乒乓球,黄说"做导演恁是您老师,可打乒乓球,我就是您老师。",但谢添是个非常智慧的人,他的乒乓球很快就练得很好,在北影厂也是名列前茅的,黄和谢一帮朋友去新加坡,他用英语跟人家对话没问题,其余人都很惊讶问他什么时候自学成材的,他说就是年轻时看英文电影学会的。
黄健中说,黄自己拍完《 [[ 小花 ]] 》后,很想拍一部《 [[ 蒲松龄 ]] 与他的女鬼们》,想让谢添演蒲松龄,他非常愿意,还总放在心上,总问我筹备得怎样了,后来这部电影未能拍成,到了1997年黄拍《红娘》时,立刻想到让他演那个 善良的法本长老,尽管当时谢添已经85岁(实际是84岁,但中国人因忌讳所以说是84岁),而且已经做了脑血栓的手术,但他仍然很愿意出演这个角色,那时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他已经无法上台阶,只能是人们把他背上去,但他在现场的表现依然是一丝不苟的。
谢添永远是有说有笑的,不管发生什么,他也始终乐呵呵的,他与候宝林大师私交很好,候宝林著名的"喝醉酒爬手电筒"等段子都是谢添讲给他听的。
谢添逝世后,亲朋追忆, [[ 蔡明 ]] 说谢添是第一个看出她有喜剧天赋的人。她演《 [[ 海霞 ]] 》的时候只有12岁,当时北影厂的厂长想把她培养成谢芳那样演悲剧的演员,而谢添老师却说:"你错了,蔡明是天生演喜剧的料。"
蔡明说,她跟他在一起合作永远是快快乐乐的,他就像小孩子一样。一次,谢添住院她去看他,问他想吃什么,谢添说想吃荸荠,可当时北京冬天没有荸荠,蔡明后来去南方拍戏给他特意买了一些,送到他那里时,蔡明说:"老爷子,我要没买到荸荠都不敢来看您。"
"爱玩爱笑爱闹爱吃,父亲一生最爱的就是个玩儿,过去的苦难在他嘴里都变成了有趣的段子;至于拍电影,在他不过是种认真的玩儿。"
1914年:广东番禺市桥镇人,生于天津,原名谢洪坤,曾用名谢俊。
==名家评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