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君山

增加 5,38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沈君山'''({{bd|1932年|8月29日|catIdx=S沈}}),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圍棋棋士、物理学家,籍貫浙江省餘姚市。…”
'''沈君山'''({{bd|1932年|8月29日|catIdx=S沈}}),[[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圍棋棋士、[[物理学家]],籍貫[[浙江省]][[餘姚市]]。

==簡介==
沈君山的父親為中華民國農業專家[[沈宗瀚]],另有一名弟弟名為沈君月。沈君山1950年原就讀廣州[[嶺南大學]],後逃離[[中國大陸]],由[[廣州]]轉道[[澳門]]住了約一年,才經[[香港]]進入[[台灣]];1955年自[[國立臺灣大學]]取得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國於1961年取得[[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學位。旅美期間於[[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普度大学]]歷練。1973年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爾後接任理學院院長。1994年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至1997年止<ref>沈君山,《浮生三記》</ref>。

1999年6月及2005年8月<ref>{{cite news|url=http://163.29.36.87/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6362738:6ca2&theme=/3790000000/379140000I/379141400P/37914140002P/CS_msg|title=沈君山校長身體康復是大家的共同期望|publisher=中華民國台北市政府新聞處|date=2005-09-19|accessdate=2013-03-11}}</ref>曾兩度[[中風#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2007年7月傳出第三次中風的消息<ref>{{cite news|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7/7/8/n1767156.htm|title=沈君山三度中風 垂危|author=黃美珠、車筱慧、謝文華|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7-07-08|accessdate=2013-03-11}}</ref>。經治療後,初於2008年1月,有些許好轉<ref>{{cite news|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7/today-education4.htm|title=中西並治 沈君山病情稍有進步|author=林相美|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8-01-07|accessdate=2013-03-11}}</ref>,後仍處於[[昏迷]]狀態,現已甦醒。

==家庭==
沈君山有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在美國。1973年,沈君山回到台灣,與在美國的妻子離婚。第二任妻子為[[曾麗華]],兩人在1989年結婚,生有一子[[沈曉津]]。

==逸事==
沈君山為[[圍棋]]業餘六段棋士<ref>根據台灣漢聲出版社出版的《沈君山說棋王故事》系列的作者簡介,沈君山「擁有日本業餘六段和中國圍棋六段證書。」然確切由何機構頒發未知。原文來自[http://www.hanshenggifts.com/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JS12&Category=100038 漢聲出版社網站,《沈君山說棋王故事2木谷實》介紹]。比較能確定的是中國的證書也是業餘的,因為有其在中國參加業餘比賽的紀錄,例如[http://archives.lib.nthu.edu.tw/history/president/2-02-09-01.htm 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數位校史館沈君山校長相關報導]的《沈君山一盤棋為清大募得一千五百萬元》中提到1995年的堯舜杯。此外《全美圍棋比賽沈君山博士獲本年冠軍》以及本文稍後提到的美國本因坊亦為業餘比賽。</ref><ref>[http://www.weiqi.org.tw/BulletinDetail.asp?BType=2 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升段準則]中,寫說沈君山對棋界有非常重大貢獻,所以授予業餘榮譽九段。</ref>和[[橋牌]]的高手,曾經連續三屆榮獲[[美國本因坊]]冠軍,也曾獲兩屆[[百慕達盃|世界橋牌大賽百慕達盃]]亞軍,為著名的旅日圍棋棋士[[張栩]]之義父<ref>{{cite news|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dec/3/life/art-2.htm|title=一步步攀向黑白子的高峰 馬西屏出版張栩傳記《天生棋才》|author=王凌莉|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3-12-03|accessdate=2013-03-11}}</ref><ref>{{cite news|url=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32679|title=張栩拜師 沈君山只敢當乾爹|author=林英喆、陳宛茜、梁玉芳|publisher=聯合新聞網|date=2006-05-02|accessdate=2013-03-11}}</ref>;素與[[吳清源]]<ref>{{cite news|url=http://www.hikago.org/pride_of_taiwan/lin/wu-88-1.htm|title=第一盤棋 事隔50年 吳清源、林海峰再會中山堂|author=王超群|publisher=中國時報|date=2002-01-09|accessdate=2013-03-11}}</ref>、[[木谷實]]、[[林海峰]]、[[曹薰鉉]]及[[聶衛平]]相識且有交誼。

沈君山的父母皆為著名的農學專家;父為[[沈宗瀚]],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復會]]主委,曾改良一[[小麦]]品種,命名“驪英一號”來追念於研究中因故辭世的沈君山之母—沈驪英。由於學經歷出眾、家長對國家社會貢獻良多,沈君山有[[國民黨四公子|台灣政壇四公子]]之一的美稱<ref>{{cite news|url=http://data.book.hexun.com.tw/2539778.shtml|title=風流沈君山 兩岸棋翩翩|author=黃驚濤|publisher=南方周末|date=2007-10-11|accessdate=2013-03-11}}</ref>。

在[[美麗島事件]]中,國民黨內曾有人主張要強硬處理,將主謀判處死刑。沈君山參與審判過程之後,面見[[蔣經國]],希望他不要採取極端手段,並說:「不宜流血,第一,流血製造烈士;第二,流血國際視聽一定不佳;第三,我們終究要在這塊土地耽下去,血流入土地,再也收不回。」蔣經國於是決定以寬大方式處理,避免流血事件。<ref>{{cite news | first = 君山 | last = 沈 | title = 以法制暴,以理釋惑,以德化怨──「高雄事件」審判旁聽有感 | date = 1980-04-11 | work = 聯合報 | pages = 03版 | accessdate = 2013-08-24 | language = 中文}}</ref>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