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戀童癖

增加 16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Pedophilia.jpg |thumb|300px|戀童癖(Pedophilia) <br> [https://www.globaltimes.cn/content/1062375.shtml 原圖鏈接] ]]'''戀童癖'''(Pedophilia),指對青春期前的小孩產生性慾,有戀童癖的人又稱為 [[ 戀童癖患者]](Pedophile)。<ref name="hello">{{cite news|url=https://helloyishi.com.tw/mental-health/other-mental-health-issues/pedophilia/#gref | title = 喜歡未成年小孩?戀童癖患者男性居多 | language=zh | date=2020-05-11 | publisher=Hello醫師 | author=賴建翰 | accessdate= }}</ref>
==成因==
可能為非自主,近期研究顯示,戀童癖可能與大腦神經疾患有關,使大腦對環境刺激的性慾反應產生異常。一項支持這個論點的統計也指出,男性戀童僻患者是左撇子,或雙手靈巧,且能左右開弓的比例,比一般人還高3倍。其他研究證據則指出,胎兒在 [[ 子宮 ]] 裡或童年時期的早期神經發展異常,可能是導致日後產生戀童癖的主因。而年幼時有這些狀況的患者,在視覺空間能力以及語文記憶力的測試中,獲得的分數都偏低。<ref name="hello"/>
==戀童癖症==
[[戀童癖症]](Pedophilic disorder)是當戀童癖已經變成一種精神疾患,導致因戀童癖而產生憂鬱或已造成人際關係的困擾,戀童癖症的診斷條件如下:
*患者對於 [[ 青春期 ]] 前的小孩有頻繁、強烈的性幻想與性衝動,且至少長達6個月。
*患者對這些慾望採取了行動,或深受其性慾、性幻想的影響而感到痛苦,或因此遭遇人際困難。
*患者本身16歲以上,或比會讓患者產生性慾的未成年對象至少大5歲。<ref name="hello"/>
==統計==
近代的媒體報導說[[教宗]]曾稱大約2%的 [[ 天主教 ]] 神父有戀童癖好。前任 [[ 教宗本篤十六世 ]] 曾被批評包庇教會神職人員所犯的侵犯罪行。面對外界的批評,本篤十六世曾於2013年在一封信中公開否認包庇,他承認教會侵犯問題的可怕,但堅持認為神職人員並沒有特別比其他人在戀童傾向來得更高。<ref name="lens">{{cite news|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481 | title = 崩壞的上帝之城:教會35年「罪與惡」,三任教宗為何解決不了性侵醜聞 ? | language=zh | date=2019-04-25 | publisher=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 author=張孟仁 | accessdate= }}</ref>
[[ 加拿大 ]][[ 多倫多大學 ]] 的性行為科學家與心理學家[[詹姆斯·坎托爾]](James Cantor)醫生說:「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有戀童癖,因此也就很難得出一個可靠的估算,」
[[ 皇家渥太華醫療集團 ]] 的臨牀與法醫心理學家[[麥克爾·斯圖]](Michael Seto)的醫生做過嘗試:
2008年,斯圖醫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將普通人群中的戀童癖人群估計為5%。
他的這一估計,是基於一個在[[德國]]、[[挪威]]和[[芬蘭]]的統計得出的。統計過程中,他問受訪者,他們是否對兒童有過任何性幻想,或者是否曾經和兒童發生過性關係。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