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岳飞

移除 87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岳飛|身份=<!-- 朝代+某某家 -->[[宋朝]]軍事將領
|圖片名稱 = [[File: 岳飞 .jpg| 缩略图|居中|[http://www.newsancai.com/gb/traditional/people-2/2012/01/20/104393-%E6%9D%80%E5%AE%B3%E5%B2%B3%E9%A3%9E%E7%9A%84%E7%BD%AA%E9%AD%81%E7%A5%B8%E9%A6%96%E7%A9%B6%E7%AB%9F%E6%98%AF%E8%B0%81%EF%BC%9F%E5%9B%BE 原 片大小 = 250px連結]]]
|圖片說明 =
|姓=岳
|vietnamesetext=
}}
[[File:Yue Fei temple 12.jpg|230px|thumb|杭州岳王庙]]
'''岳飛'''{{BD|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朝|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ref>故後人稱'''岳武穆'''、'''岳忠武王'''</ref>。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ref>[[s:庸閑齋筆記/09#關侯岳侯之封諡]]</ref>。
[[清代]][[钱彩]]的历史[[评书]]《[[说岳全传]]》演绎成岳飛在第四度投軍時,其母以針在岳飛的背後刺上「精忠報國」,後以醋墨敷彩,于是留下了“岳母刺字”这个故事。
 
[[File:Zhoutong&students.jpg|thumb|230px|周侗教岳飛箭術]]
{{中國民間信仰}}
=== 早期抗金 ===
===剿滅楊幺及擴編===
{{Main|岳飛剿滅楊幺| 岳家軍#軍隊整編}}
 
[[File:Four Generals of Song.jpg|thumb|600px|南宋[[劉松年]]所作「[[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岳飛為左起第二位。<ref>[http://www.chinaculture.org/gb/en_artqa/2003-09/24/content_39584.htm Portrait Painting in Five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211225110/http://www.chinaculture.org/gb/en_artqa/2003-09/24/content_39584.htm |date=2006-12-11 }}</ref>]]
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剿滅楊幺後,楊幺軍壯丁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岳家軍規模從三萬多人增加到十萬人左右<ref>《[[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90]]》紹興五年六月丁巳,《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作「丁壯至五、九萬」,「九」字係「六」字之誤。</ref>,岳家軍以後直到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之數量<ref>《[[s:金佗稡編 (四庫全書本)/卷09#遺事]]》,《金佗續編》卷14《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卷28《孫逌編鄂王事》引邵緝《滿庭芳》詞,《會編》卷206,《[[s:獨醒雜志/卷七]]》,《[[s:鴻慶居士集_(四庫全書本)/卷36]]》万俟卨墓志銘,又《金佗稡編》卷23《山陽辨》和《中興小紀》卷29所載與万俟卨墓志銘同。此外,《金佗續編》卷8《督府令收掌劉少保下官兵札》載劉光世軍為五萬二千餘人,莊綽《[[s:雞肋編/卷下]]》說岳家軍所費錢糧比劉光世軍「加倍」,亦是旁證。</ref>。麾下主要將領包括中軍統制[[王貴 (南宋)|王貴]]<ref>《要錄》卷111紹興七年五月己丑。</ref>、前軍統制[[張憲 (宋)|張憲]]<ref>《要錄》卷132紹興九年九月己亥,《中興小紀》卷27。</ref>、[[徐慶]]、[[牛皋]]和[[董先]]。
 
===岳飛北伐===
{{Main|岳飛北伐}}
===遇害及平反===
金国女真将领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其为“岳爷爷”。聞知岳飞死讯,喝酒相庆。被扣押在金国的宋使[[洪皓]]目睹此情此景,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写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明代评价
[[File:Yue Fei 2.jpg|thumb|150px|岳飛像,載於《晩笑堂竹莊畫傳》]]
[[明太祖]]認為聖賢英烈的神靈至上、不能加封,明初至[[景泰]]年間均承祖制並未加封過任何一位聖賢英烈的神祇,故將岳飛入祀[[歷代帝王廟]][[配享]]宋太祖。[[明神宗]]加封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岳聖帝君。
* 岳飛在《[[良馬對]]》中以高宗賜馬兩匹為對照,建錚高宗應以良馬 (忠臣)之言為上,駑馬(奸臣)之言為下,令高宗大為稱讚。
<gallery>[[File:嘉義縣新港鄉大潭村精忠廟.jpg|缩略图]]</gallery>== 后世紀念 ==
== 后世紀念 ==
[[File:Yuefeimu.jpg|thumb|210px|岳坟]]
下列各地建有纪念建筑:
* [[安陽]][[湯陰岳飛廟]]——安陽[[湯陰]]城東15公里,是岳飛故里所在地,規模宏大,為三大岳廟之一。
* [[朱仙鎮]]岳飛廟——[[河南]][[開封]]南20公里。
[[File:Yue Fei in HHL1.jpg|thumb|210px|武漢黃鶴樓後塑像]]
* [[武汉]][[武昌]][[黄鹤楼]]後有岳飞塑像、石碑,纪念岳飞镇守武昌。
* 台灣[[臺南市]][[後壁區]]嘉苳里,於清初建立[[旌忠廟]],主祀「岳府元帥」與[[岳家軍]]十位元帥。[[岳飛思想研究會]]會長,岳飛第28代嫡孫[[岳朝軍]],於2001年蒞臨訪問,認定為臺灣岳王首廟。
* 台灣[[嘉義縣]][[新港鄉]]大潭村精忠廟,十七世紀初,明朝[[萬曆]]年間,福建漳州[[南靖縣]]林氏家族遷徙台灣,為求護祐渡海旅程平安,族長林栖周先生,乃恭請祖居地岳府元帥神像一尊,隨傳遠渡大海來台,至大潭村定居開墾。並將岳武穆王在自家供奉,後來因為神威顯赫子孫滿堂,為感念神恩,遂在村裡建廟供奉,成為嘉義縣唯一一座岳王廟,也是目前臺灣歷史最悠久之岳武穆王祖廟。時至今日,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岳武穆王聖誕之時,大潭村都會舉行隆重祭典,許多村民爭相前往精忠廟祭拜岳武穆王。精忠廟也已成為村民信仰中心。
* 台灣[[台北市]][[林森公園]]內設有岳飛銅像,其基座題字為「岳武穆王銅像」與「還我河山」。[[File:LinSenParkYueFeiStatue.JPG|250px|thumb|林森公園岳飛像]]
* 台灣[[嘉義市]]林森東、西路與忠孝路口,設有岳飛銅像。
* 台灣[[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建有岳廟[[碧霞宫]]。
==文艺形象==
[[File:宜蘭碧霞宮岳母刺字銅像1.jpg|thumb|[[碧霞宮]]岳母刺字銅像]]
;忠孝
在所有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儒家道德之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俱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虛構「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民間杜撰的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s:三朝北盟㑹編 (四庫全書本)/卷144]]》記載岳飛殺舅挖心的故事:岳飛以通泰州鎮撫使方退屯於江陰軍。戊申被命,已本進發。癸丑到宜興,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訴其舅姚某搔擾。飛白其母。責之曰:「舅所為如此。有累於飛。飛能容。恐軍情與軍法不能容。」母亦苦勸而止。他日,飛與兵官押馬,舅亦同徒。舅出飛馬前而馳約數十步,引弓滿,回身射飛,中共鞍鞽。飛鄧馬,逐舅擒下馬,令王貴張憲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後碎割之歸。白其母。母曰:「我鍾愛此弟,何遽如此。」飛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則飛死矣。為舅所殺,母雖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鞽者,乃天相飛也。今日不殺舅,他日必為舅所害,故不如殺之。」母意亦解。
7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