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鵝鑾鼻

增加 5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鵝鑾鼻公園旁就是鵝鑾鼻燈塔,塔前一大片青翠的草地,令人心曠神怡(如果扣掉那如萬里長城般看不到盡頭的陸客),藍天、綠草搭上燈塔的白牆,大概就是最標準的「旅遊勝地」意象吧!清同治年間,亞羅號事件與[[牡丹社]]事件後,美日兩國均要求清政府在鵝鑾鼻設置燈塔,以防止再有船隻撞擊到鵝鑾鼻外海的[[七星岩]],於是在 [[ 光緒 ]] 元年(1875)委請[[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畢齊禮(W. F. Spindey)至[[琅嶠]]勘查環境,光緒七年(1881)正式動工。雖然清政府已支付購地費用給當地的龜子角社原住民,但燈塔四周仍建造了圍牆、壕溝,圍牆上佈滿了槍眼,設計能收集雨水的集水系統,並派駐五百名官兵防禦,成為極為特殊的武裝燈塔。然而,這個燈塔在[[甲午戰爭]]後,由恆春知縣奉令摧毀。
日本 [[ 明治 ]] 三十一年(1898),重新修復了鵝鑾鼻燈塔,塔高18公尺,加上海拔高55公尺,光程達20浬, [[ 昭和 ]] 二年(1927)時,台灣 [[ 日日新報 ]] 舉辦的票選中,鵝鑾鼻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但燈塔因二次大戰美軍的轟炸而再次毀壞,轟炸也導致昭和四年(1929)所興建的「 [[ 鵞鑾鼻社 ]] 」嚴重損壞,此神社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由長鬚鯨下顎骨所製成的鳥居了;民國五十一年,鵝鑾鼻燈塔再次重建完成,塔高增為21.4公尺,為目前台灣光程最遠的燈塔。
<ref>原文網址:http://theericel.blogspot.com/2013/12/0567.html</ref>
===鵝鑾鼻公園步道===
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宛如身入迷宮,計有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虯榕、幽谷、迎賓亭等據點,處處引人入勝。在公園北望,可看到藍天碧海、綠樹白砂、嶙峋礁石、以及台地尖峰等,此外還有矗立的瓊麻花軸,穿插其間,構成一幅壯闊多姿的山海圖畫。 植物約有240種,在珊瑚礁之間可見到 [[ 象牙樹 ]] [[ 黃槿 ]] [[ 海檬果 ]] [[ 毛柿 ]] [[ 林投 ]] 等熱帶海岸樹種,岩壁上則以蔓性 [[ 灌木 ]] [[ 藤本 ]] 為主,如山豬枷、柃樹藤、三葉崖爬藤等為主。現場展示,使民眾了解先民與大自然搏鬥的艱辛,及臺灣和 [[ 大陸 ]] 文化息息相連的關係。
<ref>原文網址:https://l50740.pixnet.net/blog/post/44440093</ref>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