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云峰寺 - 安徽省六安市云峰寺

增加 10,13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云峰寺</big> ''' |- | File:云峰寺 - 安徽省六安市云峰…”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云峰寺</big> '''

|-

| [[File:云峰寺 - 安徽省六安市云峰寺.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云峰寺

地理位置;六安市区南56公里处的东河口镇大华山

占地面积;80余亩

景点级别;省文化保护单位

著名景点;古枫奇树,佛塔

建立时间;唐代

|}

'''云峰寺'''位于[[六安市]]区南56公里处的东河口镇大华山,地处[[舒城]]、[[霍山]]、[[六安]]三县交界处。大华山云峰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古新罗国(今韩国)太子金乔觉西渡中国学经修行,首选六安番山(今小华山)为道场,因坐禅地陷,在大华山建庙一座,名云峰寺。该寺于1993年重建,[[赵朴初]]题写"大华山云峰寺"匾额。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庙会期间,来自皖豫苏鄂的香客逾万人。

==历史沿革==

云峰寺始建於唐代。据六安史料记载∶古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於唐永徽四年西渡[[中国]]学经修道,首选六安山为道场。但他一坐禅,地即下陷,乃选六安大望山建云峰寺。后[[金乔觉]]去[[九华山]]修成正果,九十九岁涅盘,肉身不腐,世人将其肉身,供於九华山。因六安有他的圣迹,后人便在番山建一[[地藏寺]],改已名为「小华山」,将大望山改名为「大华山」。

明代成化年间,云峰寺香火鼎盛,僧众千馀人。每年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辰]],善男信女,成千上万,手捧佛珠,头顶香盘,口念[[弥陀]],彼时大华山成为地藏王第二道场。每年百万信众朝大华山,一直相传至如今。

云峰寺前「中华第一古枫」和万亩竹海,传为那时所栽。清代[[乾隆]]年间,有[[鉴真大师]]的真传弟子[[祖幻法师]]来寺讲经说法,广渡众生,先后办了念佛堂、讲经堂、专修净士,每天听众、念佛者数百人。[[祖幻法师]]将云峰寺扩建为九十九间,砖雕木刻,飞角琉甍,令人叹为观止。后因历史变迁,历经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房梁枯烂,仅剩下破房三十余间。

一九四九年后,六安县人民政府给云峰寺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东起大岗脊,南至狮子峰,西起周姓岗脊,北至河口,有良田一百余亩,园林山场二百馀库存,均为云峰寺所有。后因「文革」,香火中断数年。

一九九三年元月,六安市人民政府将云峰寺房地产和周围山地林场共约二百多亩,重新划归云峰寺管理使用,一九九三年二月,受六安市和东河口镇佛教信众邀请,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方丈仁德法师担任顾问,由他的开门弟子[[慧开法师]]任住持,重修大华山云峰寺。在十方大德共同支援下,现今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方丈楼、[[法堂]]、念佛堂、[[齐堂]]、寮房等相继修建。新建寺院红墙黄瓦,尽显唐代遗风,玉雕木刻,金狮白栏,飞檐鎏金,诸佛登位,重塑金身,竹海掩映,古树逢春。一座规模宏大的地藏王第二大道场重新展群峰叠翠之中。

==风景特点==

===概述===

云峰寺所在的大华山自然风光优美,禅寺、古枫、圣泉、奇石依山取势,曲径辗转迂回,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春天,山花烂温,处处锦绣;夏天,云天飘渺,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晕赭流丹;冬天,玉树琼枝,瑶风素裹。此处仙境山清水秀,翠柏苍松,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形成特有的佛国景观。景区内有千亩竹海、古矿泉井和多株70多米高的古枫树,集自然风光、佛教道场于一体,誉为"江北九华"。<ref>[https://xlhc.net/789.html 安徽六安云峰寺 ] , 寺庙信息网 2020-07-16 </ref>

===主要景观===

古枫奇树:一棵巨大的古枫位於云峰山脚下,该树植於明代,现围径六米,高六十多米,它的奇特之处在於古枫根部清晰可见刀砍后的愈合疤痕。相传太平军洗劫云峰古寺时,曾派士兵抡起大斧企图砍倒枫树,砍了一个上午,只砍了一个口子。等他们吃完饭再来时,刀口竟然全部愈合。此时,狂风骤起,乌云遮天,雷声大作,吓得军卒弃斧而逃。从此人们称古枫为「神树」。

地藏崖:在云峰寺后山有一处天然石崖。相传[[地藏王菩萨]]在崖下苦修三年,不食人间烟火,每日让小僧在大华山上挖采「黄精」、「玉竹」和松籽给他充饥。哪知那「黄精」作用甚大,地藏王菩萨食用后,竟力大无比,一蹬脚即可跃上三丈悬崖。如今崖上还有他当年的脚印。于是人们争相传言,人食三年「黄精」便可成为「半仙之体」。如今「黄精」、「玉竹」已被列入国家名贵中药,大华山上遍野可采。然而,山外却很难寻得。传说[[地藏王菩萨]]还把吃剩的松籽撒在崖顶,结果长出数株松树。如今崖顶的那棵望客松转径一.三五米,高达三十多米,像一尊慈祥的佛陀,远远俯视著香客。

老龙瀑布:云峰寺周围瀑布时隐时现,恰似老龙腾月,穿「龙乔」、「天池」,登「龙台」,下「龙谷」。老龙瀑布从野猪岭飞流直下,高五十米,穿越「龙窝」、「龙洞」,来到老龙戏水的「龙潭天池」,这里苍松翠柏,红枫绿柳,馓有诗情画意。老龙瀑布从天池又奔腾下泻,瀑高四十米,宽六米多,然后登上「龙台」。春天游「龙台」,台旁桃花盛开,台下瀑布如云,似人仙境。然后,老龙隐入「龙谷」,进入「龙宫」休息。传说老龙在天地翻腾作浪,龙尾一扫,将寒山尖打成两半,开成如今的长约二百五十米,深达三百米的大山谷,山谷一侧山崖上,悬一巨石,恰似金蟾,名曰「金蟾望龙」。其下「龙宫石幔」形象逼真。山口有一圆石,名曰「老龙赠珠」。离此山口百米处有棵数十米长的紫藤,状如蛟龙盘绕,名曰「龙床树」。

万亩竹海:云峰寺周围有竹海多处。站在万景台上远眺云峰寺,周围毛竹、水竹、园竹、紫竹等数十种竹组成了万亩竹海,一片葱绿,蔚为壮观,当云海平荡,日朗风平时,日光透过云层,在茂林修竹的缝隙下,形成道道彩色光环,「光环随人照,人影在环中」,这就是十分奇特的「佛光」,实为难得。

[[File:云峰寺 - 安徽省六安市云峰寺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金狮寨:位於云峰寺东北处,民间传说,天公为了帮助大禹治水,放下二十四头[[镇水狮子]],定在六安周围二十四座大山上。其中一头定在云峰寺山后[[地藏岩上]],一头定在[[金狮寨上]],故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方腊起义,部将八大王「挥戈北上,直逼江淮」,八大王曾驻军金狮寨,因地势险要,官兵久攻不下,就用重兵包围,企图使起义军粮草断约,不攻自破。八大王用计使官兵士气松懈,率军乘势下山突围出去。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曾建「大王寺」一座,今遗址尚存,金狮寨最具特色的是山上的奇石「金狮观日出」,堪称金狮寨一绝。石狮盘坐回首,眼观不方日出。石狮比真狮要大五倍,传说它就是天公放下帮助[[大禹治水]]的[[镇水狮子]],民间传说,金狮只要观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次个日出,即可化佛再回到极乐世界,普渡天下众生。游人若转到它的正面,金狮遂变成石屋,屋里可容三十馀人,石屋还有天窗,直观寨顶。此外还有「海豹跃天池」、「双猴石」、「玉兔」、「鲤鱼」等奇石,维妙维肖。从寨顶沿西门下至半山腰,回首寨顶,山峦起伏,恰似三尊佛像依次排列,人们尊称为福、禄、寿三星,名曰「三星盼月」。

嵩寮岩:位於云峰寺西北处,有雌、雄两岩,东西对峙,嵩寮岩为雌岩,其周围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汉武帝曾游此岩,并挥笔写下「江淮第一岩」五个大字,如今也整修一新。山下曲径可通山腰岩洞。明代[[太仆寺]]少卿[[杨四知]]《[[嵩寮岩游记]]》曰∶「岩口如堰月,岩中如复盂」,「为吾六安东南之绝胜处」。岩洞宽四十馀米,中高六.五米,洞深可容千人。洞内多[[石钟乳]],奇形怪状,各有千秋,有悬石如片月出云中,击之铿锵,名曰「石鼓」,其右原有「石锣」,被游客击坠,其左有小石孔数眼,状如蜂房,名曰「七星灯」,若将一烛燃放任何一孔,其馀数洞皆明。「七星灯」前数米处有一石洞,相传过去有乳白色石浆,自上滴下,「嵩寮泻乳」即由此而来。洞外左侧有宋绍熙二年所刻之「滴水沟」三字尚清晰可辨。

龙井神水:云峰寺小山门前有一口古井,相传古时有一条老龙在此修炼,三年六个月不吃不喝,每天只吸早晨天降甘露。一天大雨倾盆,雷声隆隆,井口放出红光万丈,老龙突然飞腾於古井上方,口吐甘露,滴入水中。从此井水变得清冽香甜,长期钦用有延年益智之效,由此越传越神,每天前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此泉水已经科技部门验证为优质矿泉水。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center>题目</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