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斯特罗夫斯基

增加 23,901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编辑{{Infobox person| 姓名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语:Николай | Алексеевич 圖像 = [[File:8502.jpg|缩略图|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6509858915&di=3d0ff2c98a09c81890709860405a0154&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kwcdn.kuwo.cn%2Fstar%2FKuwoArtPic%2F2013%2F16%2F1396930090549_wbp.jpg 原图链接] Островский[http://www.kuwo.cn/mingxing/ 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 %E4%B8%A5%E5%BD%93%E5%BD%93 來自酷我音乐]]]| 圖像說明 = | 出生 —1936年12月22 期 = 1904年9月29 ),前 | 國籍 =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别 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布尔什维克战士。奥斯 = 尼·奥斯 特洛夫斯 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 | 職業 = 作家、士兵、共产党员 工人 家庭, | 知名原 = 中国音乐 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协会会员 中国第七届金唱片奖获得者 | 知名作品 =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不幸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仅32岁。历时三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r> 《暴风雨所诞生的》</br> }} '''尼古拉·阿列 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语:Николай 小说的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语: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 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  俄罗斯族,1904年07月30日 版。祝贺成功。”现实 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 于乌克兰维里亚村,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 而是经历了更多  前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坚强 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 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 努力,才被一 无产阶级作 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  1940年位于索契 一段独白,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 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 为国家博物馆。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 命,生命每个 于工 家庭,因家境贫寒,他 有一次。人的一生应 读过3年书, 11岁便开始 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在战斗中 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幸身受重伤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  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脊椎硬化,克服难以想象 时候 困难,凭着惊人毅力 ,   能够说:‘我的 口述由妻子 个生命和全 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 精力 不朽的杰作 都已经献给 实现 世界上最壮丽 重返战斗岗位 事业——为人类 理想。  小说 解放而斗争 结尾,保尔在近乎绝望地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肃的。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写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描写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地斗争。 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的光辉历程,令人信服地表明,“钢铁”——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正是在同阶级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这部小说确实不是一本“平凡的书”,它一出版,立即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 特别是主人公'''柯察金'''在烈士幕前的那段读白:这“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成为千百万革命青年的座右铭,激励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写过很多政论文,还着手写另一部长篇巨著'''《暴风雨所诞生的》''',原计划写3卷,但只写完第一卷,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 他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朋友 。 =='''目录'''== 1作品简介 2人物履历 3成长经历 4创作经历 5代表作品 6总体评价 =='''作品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 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从小天真顽皮,富有强烈的抗争意识。 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个 铁路工人,他饱尝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人和压迫人的痛苦。 在退学后,他当过车站食堂的小伙夫,做过发电厂的工人,之后认识了冬妮娅,一个林务官的女儿。 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苦难的生活使他练就了一副不屈不挠的性格。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 [[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保尔通过哥哥认识了朱赫来。 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英式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 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 而后愚蠢的敌人却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娅家的花园。 [[冬妮娅]]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漂亮、整洁、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样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娅所深深吸引。  后来,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 成为了著名的[[布琼尼骑兵师]]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战友们曾一天向敌人发起十七次冲锋。 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1] 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娅]]的亲戚家。 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 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建筑。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 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 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 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 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 保尔因伤寒再次回乡住进了医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一处弹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伤。 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然而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自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时的他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床榻上历时三年才完成的。 故事就取材自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 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 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 。 1924年保尔的身体越来越差,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 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儿, 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颂 。 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 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 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 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 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保尔'''高兴极了, 但其只完成了第一部,他就与世长辞了,年仅32岁。 =='''人物履历'''== 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 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 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同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因重伤复原,进入铁路工厂担任助理电气技师。 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 1924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疾,双目失明。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和卓越的贡献,授于他'''列宁勋章'''。  1934年起,他开始写作反映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1936年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 1936年12月22日与世长辞。 =='''成长经历'''== 十七岁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在铁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恶劣的条件、疾病和匪帮的偷袭夺去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并且感染了伤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重返工厂后,他一边劳动,一边在技校学习。伤病之身,经不起过度的辛劳,健康状况越来越糟,他被送进疗养院进行理疗。病情稍有好转,又返回基辅,并和许多共青团员一起,在没膝深、刺骨冷的河水中抢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岁时,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但是他却藏起证明,继续要求安排工作。 '''阳光的少年时代'''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不过他的出生地却在[[乌克兰]]。父亲在1877年的[[土俄战争]]时曾是一名炮兵,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好到酿酒厂当季节工也曾在外村或城里打零工.还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终年的贫困使他的脾气变得非常坏,经常酗酒后回到家里打骂妻儿老小。母亲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去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给富人当女佣,天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每月才5个卢布。由于家境贫困,在乡村教会小学才念了三年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被迫辍学。不久,他寄居在当森林看守人的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逃难到边境小城镇舍佩拖夫卡。父亲在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生活稍微稳定以后,母亲便把刚刚10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进镇上的一所小学。在学校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常受到上圣经课的神父的斥责。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天文课老师关于地球起源的说法和那位神父说的不同,就去找神父想问个明白,[[神父]]大光其火,使劲揪住他的耳朵往墙上撞他的头。后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位神父家里补课时,悄悄地在他家为过复活节而准备的食品里撒了一把灰,不巧被神父发现后告到校长那里,结果,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学校开除了。 为了生存,1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只好到车站食堂去当烧水工。在艰苦的劳作中,这位内心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通过各种办法,找来许多书籍,开始自学。有一天半夜里,疲倦之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忘了关上水龙头,就在柴草堆上睡着了,等领班的进来发现水流遍地时,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哥哥得知以后,就去把那个领班的揍得鼻青脸肿,结果被抓到[[宪兵队]]里关了15天。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更加憎恨他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种种丑恶现象,内心的反抗意识也逐渐加深了。 十四岁后奥斯特洛夫斯基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也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他从小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渴望念书,但只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是老师的好助手。他试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登台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他几度辍学,大都是由于贫穷,有一次则是因为触犯了教神学课的[[神父]]。于是,这孩子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让给报贩吃,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在革命斗争中成长''' 十月革命前夕,奥斯特洛夫斯基认识了在舍佩拖夫卡领导工人斗争的费多尔和林尼科。在这两位布尔什维克的教育下,奥斯特洛夫斯基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胜利后不久,边境小城[[舍佩拖夫卡]]又被[[德国鬼子]]和[[比特留拉匪军]]占领,以[[林尼科]]为首的革命委员会转入地下继续对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边做杂工维持生活,一边悄悄完成[[林尼科]]交给他的革命任务。 1919年春天,[[革命委员会]]委员[[费多尔]]被[[比特留拉匪军]]逮捕,年仅15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独自一人埋伏在比特留拉匪军押解费多尔的路上,赤手空拳地打倒押送兵,救出[[费多尔]],但他自己却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受尽酷刑,匪军删改了他的年龄,企图枪毙他,幸好有一个慈善的匪军上校来查监,'''奥斯特洛夫斯基'''才幸而获释。同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他志愿加入[[红军]],被编入[[克拖夫斯基旅团]],开赴前线。在与白匪作战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腿受伤,伤好后,他便加入了威名远扬的[[布琼尼第一骑兵军团]]。经过多次战斗,'''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为了一名出色的[[侦察兵]],并多次受到团部的通令嘉奖。 1920年8月,在[[苏波战争]]的进攻里沃夫的战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被炮弹炸伤头部和腹部,被送进[[基辅陆军医院]]后他整整昏迷了13天。在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下,他终于顽强地战胜了死神,但因颅骨被打穿,他的右眼从此失明。两个月之后,他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康复便要求回前线,但是上级决定把他留在后方参加肃反委员会工作。不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省团委把他派到[[基辅铁路]]工厂,负责厂里的共青团工作。 1921年秋天,由于铁路林业委员会领导人消极怠工,加之[[比特留拉匪军]]的破坏,严寒中的基辅严重缺乏燃料。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上级决定在基辅附近的波雅卡尔站修筑一条直通伐木场的轻便铁路。奥斯特洛夫斯基不顾身体虚弱,带领一队共青团员,日夜奋战在风雪交加的建筑工地上。在工程即将完成的时候,瘦弱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患上了严重的肠伤寒,并发大叶肺炎,体温急剧上升。上级派出一支小分队,把奄奄一息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送回家乡。当他的亲人们把他从车厢里抬下来时,还以为他已经死了。然而,他卧床一个多月后,终于第四次战胜死神,又回到人间。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1924年8月3日,'''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了[[共产党]],当时他才年仅20岁。接着,他曾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舍佩拖夫卡地委书记]]和[[沃伦州]]团委委员等职务。由于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工作,他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医生认为他7年前脊椎受过暗伤,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伤害。尽管组织上对他加倍关怀,但最后,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全身瘫痪了。 1930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妻子搬到莫斯科,住在[[克鲁鲍特金大街]]一条僻静的胡同里。秋天,他开始着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党和组织的关怀下,给他配备了秘书和打字员,使他的写作速度大大提升了。仅用一年时间,这本书的上卷便完成了。1932年4月,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开始连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4年,该书单行本正式出版发行,接着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内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作家纷纷写信向'''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崇高的敬意,老作家'''妥拉菲莫维奇'''和'''列宁'''的弟妹都特意赶到'''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在的疗养院,向他表示祝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发表后20年间,仅在苏联便用43种民族语言出版150多次。奥斯特洛夫斯基成了全世界闻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尤其是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36年4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父亲去世,两个月后,他所敬仰的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逝世,这接连的打击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病请急剧恶化。12月22日,这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终于与世长辞。他留下的最后的作品,是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书:[[《柯察金的幸福》]]。 =='''创作经历'''==  '''新圣母公墓'''的雕像,祭台上是[[红军]]帽和马刀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 1931年10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 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 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 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 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 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 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代表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除上述小说外,他还发表了大量有战斗性的政论和演说文章, 1935年底,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历程的描述,从中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斗烽火、建设场景、社会生活风貌,具有独特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价值。 这是一部"[[超越国界的伟大文学作品]]",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经典佳作]],被视为青年人的生活教科书,问世以来几十年长盛不衰。 小说成功塑造了青年[[布尔什维克]]'''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和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超越国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苏维埃国家]]的新一代,在激烈的革命风暴中,锻炼成为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过程。 这部闪烁着崇高理想光芒、洋溢着生活激情的[[经典之作]],在[[前苏联]]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说问世不久,便被改编成[[电影和舞台剧]],并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1942年被译介到中国,是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个人名言'''==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  '''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总体评价'''==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幼十分好学,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还贪婪地阅读各种进步文学作品,自修了小学的全部课程。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虽然他去世时仅32岁,但这是他已经是闻名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作家。 一些文学评论家,尤其是现今的评论家,一直质疑'''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艺术价值。争鸣当然是允许的,但不容质疑的是,这部作品曾帮助世界不少国家的众多读者度过了乍看上去似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它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获得了重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与病魔搏斗所体现出的勇敢精神,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贵榜样。 =='''参考资料:'''==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