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德里克·巴頓

增加 5,81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scientist
| name = 德里克·巴顿
| box_width =
| image =
| image_size =
| alt =
| caption =
| birth_name =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18|9|8}}
| birth_place = [[英国]][[格雷夫森德 (肯特郡)|肯特郡格雷夫森德]]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1998|3|16|1918|9|8}}
| death_place = [[美国]][[大學城 (德克薩斯州)|德克薩斯州大學城]]
| death_cause =
| residence =
| citizenship =
| nationality = [[英国]]
| fields = [[有机化学]]
| workplaces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br>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帝国学院]]<br>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br>美国[[德州農工大學]]<br>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
| alma_mater =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 doctoral_advisor = <!-- {{link-en|伊恩·海尔布伦|Ian Heilbron}} -->
| academic_advisors =
| doctoral_students =
| notable_students =
| known_for = [[巴顿反应]]<br>[[Barton–McCombie去氧反应]]
| influences =
| influenced =
| awards = 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br>1980年[[科普利奖章]]
| signature = <!--(filename only)-->
| signature_alt =
| footnotes =
| spouse =
}}
'''德里克·哈罗德·理查德·巴顿'''爵士,[[皇家學會院士|FRS]]({{lang-en|Sir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bd|1918年|9月8日|1998年|3月16日}}),[[英国]]化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二十世纪[[有机化学]]巨匠。在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ref>[http://sourcedb.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wjysmd/200906/t20090624_1810576.html 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13233359/http://sourcedb.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wjysmd/200906/t20090624_1810576.html |date=2012-02-13 }}</ref>
 
== 早年经历 ==
巴顿出生于[[英国]]一个[[木匠]]家庭,祖上三代是木匠,到他是第四代。巴顿中学毕业后还的确从事了一年木匠生涯。当时他父亲亡故,家里正指着他继承祖业。一年后巴顿就厌烦了木工活,于是就考大学学化学去了。
 
== 学术生涯 ==
巴顿的学术生涯基本特点就是“漂”,流离颠沛。在帝国大学坐稳位子之前就先后在很多小学校呆过。他还一度在一个私人企业做过技术人员。这些看似琐碎的经历其实真正地丰富和拓宽了巴顿的学识。因为他十分好学的關係,比如他在私人企业工作时就跟一个老德国技工学会了很多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而这些最终在他后期研究[[自由基化学]]时派上了大用场。巴顿广阔的知识面使得他比其他有机同行看问题能看得更远。
巴顿晚年也一直在漂。他60岁的时候在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被强行退休,然后跑到大名鼎鼎的法国国立科研中心CNRS干到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最后一路奔至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他在那儿一直做了12年研究,直到1998年逝世。
 
== 学术贡献 ==
巴顿的学术贡献是里程碑式的。概况来说有两方面:一个是[[构象分析]];一个是自由基化学。
巴顿是构象分析的主要奠基人。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而且他的理论从建立到现在近60年的时间内没什么大的更动,一直是指导有机合成的重要理论。
巴顿还是现代自由基化学研究的开山鼻祖。在巴顿之前,自由基化学反应因缺乏约束条件被普遍认为无合成价值。在巴顿之后,这个观点被彻底推翻。在现代有机合成中自由基化学在很多场合发挥了其他化学技术难以替代的作用。由于自由基化学避免了酸碱的反应氛围,使得对酸碱敏感的[[糖]]化学合成研究得到了巨大的进展。事实上巴顿也是现代糖化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巴顿在有机化学领域的特立独行还在于提出了“发明化学反应”的研究概念。他试图通过大量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要通过合理的逻辑思辨和相关的知识,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发明、而不是发现新的化学反应。
 
== 轶事 ==
* 1965年巴顿发明了一个自由基反应用于远端碳氢键活化。而该反应的发明源于当时的一个研究的需要。当时某公司研究所在探索一个方法将普通廉价的[[类固醇]]原料转换成另一个极珍贵的类固醇激素。巴顿作为特聘技术顾问就根据需要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下了一个思路,然后找了一个研究员助手下去验证。很快该公司就通过这个技术制备了60克激素。在当年的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当巴顿在讲台上摸出一瓶装有这60克激素的瓶子时,底下全惊呆了。因为当时世界上这种激素在实验室里分离的量加起来不超过10毫克。
 
* 巴顿的老婆是法国人,所以巴顿的[[法语]]也很不錯。
* 巴顿跟[[伍德沃德]]关系极铁,俩人在学术上也互有促进。
* 巴顿有句话: 我研究一个题目,等到这个题目下别人发的文章我自己已经数不过来的时候,就放弃,找新的题目做(言下之意这个领域已经被研究徹底了)。
 
== 带巴顿的人名反应 ==
* [[Barton反应]]
* [[Barton-McCombie去氧反应]]
* [[巴顿-扎得(Barton-Zard)吡咯合成法]]
 
== 参考文献 ==
以上基本完全出自巴顿的自传:
* Derek H. R. Barton: Some Recollections of Gap Jumping (Profiles, Pathways, and Dreams), <nowiki>ISBN-10</nowiki>: 084121770X,An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ublication (May 5, 1991)
<references/>
 
== 外部链接 ==
*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69/barton-bio.html
* http://www.universitystory.gla.ac.uk/biography/?id=WH2177&type=P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英国化学家|B]]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
[[Category:下級勳位爵士|B]]
[[Category:香港大學名譽博士]]
[[Category: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B]]
[[Category:有機化學家]]
[[Category:德州農工大學教師|B]]
[[Category:倫敦帝國學院校友|B]]
[[Category: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Category:戴维奖章]]
[[Category:普里斯特利奖章获得者]]
[[Category:皇家奖章获得者]]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