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干中学

增加 22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现实的生产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原料和资本,还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组合起来的知识。因而在当代经济中,知识是一种更重要的资源。那么知识从哪里来?
阿罗等人的研究将知识归结为经验:在生产中产生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实践将会极大促进生产的发展,这也就是干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ebb160100m0fg.html 读书笔录002: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新浪博客,2005-11-27</ref>
例如在飞机机身的生产过程中,一项新的飞机设计被引入后,造一架边际飞机机身所需要的时间,与已生产该型飞机数量的立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已经生产了1000架飞机机身,则第1001架机身的生产时间为第1架飞机机身的1/10。显然,经验的积累极大地提高的生产效率,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干中学效应的发展==
罗默1986年的技术外溢模型继承了阿罗的思想,认为知识是公共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外溢效应”,他在模型中假定知识生产的私人收益率递减,新知识的社会收益率递增,知识具有正的外部性,和经济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在此基础上罗默认为知识溢出足以抵消固定生产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保持不变或递增 <ref>[https://www.docin.com/p-242956085.html 罗默模型],豆丁网,2011-08-12</ref>
斯托齐1988年分析了新产品的引进与干中学的相互作用(Stocky model)。斯托齐在干中学模型中加入了“新产品引进”要素:新产品的不断引进,旧产品的不断被淘汰,以及干中学的各产品之间都具有溢出效应。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不断有新产品引进,干中学就会绵延不断。
746,8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