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
次編輯
變更
邹平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邹平] '''邹平''',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滨州市…”
[[File:邹平11.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邹平]]]
'''邹平''',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滨州]]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西北临黄河,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
邹平是历史上齐鲁上九县之一,夏朝立邹侯国,西汉置县;邹平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济青高速横穿全境26千米,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62千米,距青岛240千米;1991年,境内发现了属龙山文化的古城遗址,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境内拥有[[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唐李庵、丁公遗址、王薄起义遗址、范公祠等景点80余处。
2019年,邹平市下辖11个镇、5个街道,常住人口80.3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4.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5:52.6: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75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70美元。
中文名邹平外文名Zouping别名梁邹行政区划代码371681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山东省滨州市地理位置山东中部偏北面 积1250 km²下辖地区11个镇、5个街道政府驻地黄山街道鹤伴二路567号电话区号0543邮政区码256200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人口数量80.35万(2019年常住人口)著名景点鹤伴山、范仲淹故里、唐李庵、樱花山、鲍家遗址火车站邹平站 [5] 车牌代码鲁M地区生产总值554.26亿元(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68775元(2019年)<ref>[https://www.doc88.com/p-38961869389470.html 道客巴巴] == 历史沿革 == </ref>
西汉时期,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家镇。置梁邹县,治所在今韩店镇旧口村。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封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置於(wu)陵县,治所在今临池镇古城村。置朝阳县,治所在今码头镇旧延安村东南15里,史称魏王城。置东邹县,治所在今高青县花沟乡花沟村,属青州部千乘郡(治所即今高青县高城镇北)。
东汉时期,为邹平县、梁邹县、於陵县。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同属青州部济南郡。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为乐安郡(治所临济,在今高青县高城镇西北),东朝阳县又属乐安郡。东邹县失考。
三国魏时期,邹平县、梁邹县、於陵县沿袭汉制,同属济南郡。东朝阳县属东郡。
晋时期,邹平县属济南郡,梁邹县、东朝阳县同属青州部乐安国。改於陵县为乌陵县,旋废,析入土鼓县、逢陵县。永嘉后,梁邹县废。
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于梁邹故城侨立平原郡,又侨立平原县以属之。元嘉九年(432年),分青州之地侨立冀州(治所在今历城县),平原郡县隶属之。孝武时,于故於陵县地置武强县(治所在今周村区固玄庄),又于县内置广川郡(治所在今长山镇),属冀州。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又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县临济镇),属乐安郡。邹平县失考。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属齐州(治所在今历城);又置平原县(治所在今好生镇平原庄),隶东平原郡。武强县隶广川郡。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又为临济县,属东平原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平原县治入东平原郡城(旧口),东平原郡、清河郡(治所在今淄川)与广川郡合并,称东平原郡(治所长山),平原县、武强县隶之。开皇三年(583年),移北齐平原县治于汉邹平故城孙家镇,仍为平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复汉旧名,属齐郡。开皇初废东平原郡,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北魏平原县治(今平原庄)置济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强县为长山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大业初,并济南县入[[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开皇六年(586年)置朝阳县于菅城。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临济镇),而别置朝阳县。大业二年(606年),又省朝阳县入济县,属齐郡。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年),以临济县治置邹州。邹平县、长山县、临济县均隶之。武德二年(619年),移邹平县治于赵台城(在今九户镇古王台)。武德八年(625年),邹州废,又移邹平县治复入邹平故城孙家镇。邹平县、临济县改属谭州(治所在今章丘县西平陵城),长山县改属淄州。贞观元年(627年)谭州废,邹平县改隶淄州,临济县改属齐州。景龙元年(707年),析高苑县地于汉梁邹废城(旧口)置济阳县,隶淄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济阳县省入高苑。五代时期,邹平县、长山县属淄州。临济县属齐州。
宋时期,景德元年(1004年),邹平县移治于济阳县废城(今旧口),孙家镇故城废。邹平县、长山县同隶京东东路淄州。咸平四年(1001年),省临济县析入邹平、章丘县地。金因之。
明时期,邹平县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长山县,洪武初属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般阳府降为淄川州,长山县亦属之,洪武十二年(1379年),淄川州废,又改属济南府。
清时期,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袭明制。光绪十八年(1892年),黄河河道南移,齐东县城陷于河中。光绪二十年(1894年)迁县治于九户镇。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州,沿用道制。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隶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凯公布各省道区域名称,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均隶济南道(驻历城)。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存省、县两级,三县同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邹平县、长山县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因芦沟桥事变爆发,仅设7个专员公署,余未及设立,齐东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间,邹平县、长山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北邹长改为邹平县,南邹长改为耀南县,同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署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邹平县、[[长山县]]隶第一办事处(鲁北办事处)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隶第五办事处(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3日,邹平县、耀南县隶渤海行署第六专署,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三专署(又称清河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8月间,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3月,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渤海行署清河专区(行署驻今惠民县城)。建国初,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渤海行署第三专区。1950年4月,邹平县(驻地今邹平镇)、耀南县(驻地今长山镇),划属淄博专区。同时,耀南县复名长山县。1953年6月,邹平、长山二县复归属惠民专区(专署驻北镇)。1956年3月,邹平县、长山县合并称邹平县(驻地今邹平镇),齐乐县和高青县合并称齐东县(驻地今高青田镇),同属惠民专区。1958年11月,齐东县撤销,其6个公社并入邹平县,隶属淄博专区。1961年,恢复惠民专区(驻地北镇)。10月,复置高青县,析邹平之青城、花沟、黑里寨3个区划入高青县。邹平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2月,专署废。成立“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邹平县仍属之。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邹平仍属之。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成立滨州市。同年12月16日举行中共滨州市委成立揭牌仪式。2001年1月16日,滨州市人民政府揭牌,邹平属滨州市。
2018年7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后,民政部以民函﹝2018﹞105号文批复山东省,同意撤销邹平县,设立邹平市,由山东省直辖,[[滨州]]市代管 。2018年10月26日,邹平市正式挂牌成
== 地形地貌 ==
邹平市南部长白山区为山地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倾斜式下降。邹平市分为8种地貌类型:低山岭坡,分布于山丘中上部,面积9033.46公顷;水平梯田,分布于山丘中下部,面积4647.47公顷;近山阶地,分布于山丘下部,面积4679.67公顷;沿河阶地,分布于山谷排洪河沟两侧,面积1241.73公顷;河滩高地,呈带状分布,面积3034.8公顷;缓平坡地,分布于黄泛平原区的所有乡镇,面积3.89万公顷;洼地,多分布于黄河南岸大堤以外,面积2.31万公顷;山前倾斜平原,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以下,中东部的大片地带,面积3.25万公顷。境内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表面质地85%以上为轻壤和中壤。
== 水文 ==
1949-1985年,年用水量由1900万立方米增加到1.6亿立方米,地下水埋深由1-5米左右,增加到平均3.64米。最大点14.97米,最小点1.17米,变差13.8米。1960年后土砖井基本报废,机电井发展到1.69万眼。地下水变差平均1.95米,最大点4.38米,最小点0.33米。根据1975-1980年关于淡水界面埋深情况的物理探测资料,地下水含水层的埋深大体有两种:一是地下水埋深100米以上的浅层淡水,面积为1100平方千米,储量为14亿立方米。二是100米以下的深层淡水埋深(100-450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储量为2.4亿立方米,但无采用价值。1975年,开始定点定时观测,年内水的变化呈现“高一低一高”的规律,1-3月份地下水较稳定,平均在5.6米,3-6月份地下水骤降,平均6.73米,7-8月份地下水回升,9月份为5.9米左右,到12月慢升。在山前平原年变幅2-4米,黄泛平原1-2米。1976-1982年,地下水埋深平均由4.65米下降到7.42米,平均以每年46厘米的速度递降。西董山区年际变化保持在14.1-15.09米,变化幅度较小,但水量有限。蒙家庄东北山前平原区,1976年为2.61米,1983年下降到9.43米。韩店北平原河灌区1976年为2.2米,1982年下降到5.4米,1984年又回升到3.8米。苑城西平原井灌区变幅较大,地下水埋深1976年为2.2米,1984年下降到11.4米,基本是直线下降。麻姑堂东河灌区,1974年为2.9米,1985年下降到3.57米,主要有河水补源下降不明显。由于采多补少,在长山、焦桥、苑城一带有4万余亩的两大漏斗区。单井出水量平均由1973年的60立方米/时,减少到1981年的30立方米/时。
== 气候 ==
邹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更迭不均,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季最短。大陆性和季风性明显。市内大陆度指数为64.7,季风指数为39,年平均气温适中。但冬寒夏热,年振幅很大;昼暖夜凉,日变差较大。降水量较少,且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易发生旱涝灾害,旱灾居多。年内风向变换明显,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
春季(3-5月),太阳辐射增多,暖空气势力加强,冷空气北退,气温迅速回升。冷暖两股气流互相争雄,进退不定,常南北移动,气旋活动反复持久,气候多变,气温突升突降,变化剧烈,日变量常达l0℃以上。风向变换频繁。风力大,为全年大风次数最多季节,尤其西南大风多。雨量较少,空气干燥,月降水量不足40毫米,地面蒸发加快,易发生旱灾。
夏季(6-8月),太阳辐射加强,为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气温高,湿度大,常形成大量降水,7、8两月降雨量占全年一半以上,有时则形成洪涝。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其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6.8℃。由于降水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伏旱时常发生。夏季多东南风,风力较小。
秋季(9-11月),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风力微弱,流云多姿,秋髙气爽。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暖气流南撤,气温随之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降水量大幅度下降,易成秋旱。个别年份,暖气流南撤迟缓,易造成秋雨连绵。
冬季(12-2月),太阳辐射较少,在蒙古冷高压控制下,西北风盛行,冷空气不断侵入,气温急剧下降。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其中1月份最冷,平均为-3℃,日最低气温大都低于-10℃。空气干燥,雨雪稀少。<ref>[https://wenda.so.com/q/1474488209722045 360问答] </ref>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00 史地總論 ]]
'''邹平''',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滨州]]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西北临黄河,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250平方千米。
邹平是历史上齐鲁上九县之一,夏朝立邹侯国,西汉置县;邹平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济青高速横穿全境26千米,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62千米,距青岛240千米;1991年,境内发现了属龙山文化的古城遗址,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800年;境内拥有[[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唐李庵、丁公遗址、王薄起义遗址、范公祠等景点80余处。
2019年,邹平市下辖11个镇、5个街道,常住人口80.35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4.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1.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5:52.6:4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75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70美元。
中文名邹平外文名Zouping别名梁邹行政区划代码371681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山东省滨州市地理位置山东中部偏北面 积1250 km²下辖地区11个镇、5个街道政府驻地黄山街道鹤伴二路567号电话区号0543邮政区码256200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人口数量80.35万(2019年常住人口)著名景点鹤伴山、范仲淹故里、唐李庵、樱花山、鲍家遗址火车站邹平站 [5] 车牌代码鲁M地区生产总值554.26亿元(2019年)人均生产总值68775元(2019年)<ref>[https://www.doc88.com/p-38961869389470.html 道客巴巴] == 历史沿革 == </ref>
西汉时期,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家镇。置梁邹县,治所在今韩店镇旧口村。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封武虎为梁邹侯,于梁邹立侯国。置於(wu)陵县,治所在今临池镇古城村。置朝阳县,治所在今码头镇旧延安村东南15里,史称魏王城。置东邹县,治所在今高青县花沟乡花沟村,属青州部千乘郡(治所即今高青县高城镇北)。
东汉时期,为邹平县、梁邹县、於陵县。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同属青州部济南郡。汉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为乐安郡(治所临济,在今高青县高城镇西北),东朝阳县又属乐安郡。东邹县失考。
三国魏时期,邹平县、梁邹县、於陵县沿袭汉制,同属济南郡。东朝阳县属东郡。
晋时期,邹平县属济南郡,梁邹县、东朝阳县同属青州部乐安国。改於陵县为乌陵县,旋废,析入土鼓县、逢陵县。永嘉后,梁邹县废。
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于梁邹故城侨立平原郡,又侨立平原县以属之。元嘉九年(432年),分青州之地侨立冀州(治所在今历城县),平原郡县隶属之。孝武时,于故於陵县地置武强县(治所在今周村区固玄庄),又于县内置广川郡(治所在今长山镇),属冀州。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又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县临济镇),属乐安郡。邹平县失考。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平原郡为东平原郡,属齐州(治所在今历城);又置平原县(治所在今好生镇平原庄),隶东平原郡。武强县隶广川郡。为朝阳县,属济南郡;又为临济县,属东平原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平原县治入东平原郡城(旧口),东平原郡、清河郡(治所在今淄川)与广川郡合并,称东平原郡(治所长山),平原县、武强县隶之。开皇三年(583年),移北齐平原县治于汉邹平故城孙家镇,仍为平原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复汉旧名,属齐郡。开皇初废东平原郡,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北魏平原县治(今平原庄)置济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强县为长山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大业初,并济南县入[[长山县]],隶淄州(治所在今淄川县)。开皇六年(586年)置朝阳县于菅城。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为临济县(治所在今章丘临济镇),而别置朝阳县。大业二年(606年),又省朝阳县入济县,属齐郡。邹平县、长山县同属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年),以临济县治置邹州。邹平县、长山县、临济县均隶之。武德二年(619年),移邹平县治于赵台城(在今九户镇古王台)。武德八年(625年),邹州废,又移邹平县治复入邹平故城孙家镇。邹平县、临济县改属谭州(治所在今章丘县西平陵城),长山县改属淄州。贞观元年(627年)谭州废,邹平县改隶淄州,临济县改属齐州。景龙元年(707年),析高苑县地于汉梁邹废城(旧口)置济阳县,隶淄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济阳县省入高苑。五代时期,邹平县、长山县属淄州。临济县属齐州。
宋时期,景德元年(1004年),邹平县移治于济阳县废城(今旧口),孙家镇故城废。邹平县、长山县同隶京东东路淄州。咸平四年(1001年),省临济县析入邹平、章丘县地。金因之。
明时期,邹平县隶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长山县,洪武初属般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般阳府降为淄川州,长山县亦属之,洪武十二年(1379年),淄川州废,又改属济南府。
清时期,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袭明制。光绪十八年(1892年),黄河河道南移,齐东县城陷于河中。光绪二十年(1894年)迁县治于九户镇。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州,沿用道制。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隶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凯公布各省道区域名称,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均隶济南道(驻历城)。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制,存省、县两级,三县同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邹平县、长山县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因芦沟桥事变爆发,仅设7个专员公署,余未及设立,齐东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间,邹平县、长山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北邹长改为邹平县,南邹长改为耀南县,同属清河行政区清西专署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初,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邹平县、[[长山县]]隶第一办事处(鲁北办事处)第十行政督察区,齐东县隶第五办事处(鲁中办事处)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3日,邹平县、耀南县隶渤海行署第六专署,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隶渤海行署第三专署(又称清河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8月间,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3月,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渤海行署清河专区(行署驻今惠民县城)。建国初,邹平县、耀南县、齐东县属渤海行署第三专区。1950年4月,邹平县(驻地今邹平镇)、耀南县(驻地今长山镇),划属淄博专区。同时,耀南县复名长山县。1953年6月,邹平、长山二县复归属惠民专区(专署驻北镇)。1956年3月,邹平县、长山县合并称邹平县(驻地今邹平镇),齐乐县和高青县合并称齐东县(驻地今高青田镇),同属惠民专区。1958年11月,齐东县撤销,其6个公社并入邹平县,隶属淄博专区。1961年,恢复惠民专区(驻地北镇)。10月,复置高青县,析邹平之青城、花沟、黑里寨3个区划入高青县。邹平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2月,专署废。成立“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邹平县仍属之。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邹平仍属之。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成立滨州市。同年12月16日举行中共滨州市委成立揭牌仪式。2001年1月16日,滨州市人民政府揭牌,邹平属滨州市。
2018年7月2日,经国务院同意后,民政部以民函﹝2018﹞105号文批复山东省,同意撤销邹平县,设立邹平市,由山东省直辖,[[滨州]]市代管 。2018年10月26日,邹平市正式挂牌成
== 地形地貌 ==
邹平市南部长白山区为山地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呈倾斜式下降。邹平市分为8种地貌类型:低山岭坡,分布于山丘中上部,面积9033.46公顷;水平梯田,分布于山丘中下部,面积4647.47公顷;近山阶地,分布于山丘下部,面积4679.67公顷;沿河阶地,分布于山谷排洪河沟两侧,面积1241.73公顷;河滩高地,呈带状分布,面积3034.8公顷;缓平坡地,分布于黄泛平原区的所有乡镇,面积3.89万公顷;洼地,多分布于黄河南岸大堤以外,面积2.31万公顷;山前倾斜平原,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以下,中东部的大片地带,面积3.25万公顷。境内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表面质地85%以上为轻壤和中壤。
== 水文 ==
1949-1985年,年用水量由1900万立方米增加到1.6亿立方米,地下水埋深由1-5米左右,增加到平均3.64米。最大点14.97米,最小点1.17米,变差13.8米。1960年后土砖井基本报废,机电井发展到1.69万眼。地下水变差平均1.95米,最大点4.38米,最小点0.33米。根据1975-1980年关于淡水界面埋深情况的物理探测资料,地下水含水层的埋深大体有两种:一是地下水埋深100米以上的浅层淡水,面积为1100平方千米,储量为14亿立方米。二是100米以下的深层淡水埋深(100-450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储量为2.4亿立方米,但无采用价值。1975年,开始定点定时观测,年内水的变化呈现“高一低一高”的规律,1-3月份地下水较稳定,平均在5.6米,3-6月份地下水骤降,平均6.73米,7-8月份地下水回升,9月份为5.9米左右,到12月慢升。在山前平原年变幅2-4米,黄泛平原1-2米。1976-1982年,地下水埋深平均由4.65米下降到7.42米,平均以每年46厘米的速度递降。西董山区年际变化保持在14.1-15.09米,变化幅度较小,但水量有限。蒙家庄东北山前平原区,1976年为2.61米,1983年下降到9.43米。韩店北平原河灌区1976年为2.2米,1982年下降到5.4米,1984年又回升到3.8米。苑城西平原井灌区变幅较大,地下水埋深1976年为2.2米,1984年下降到11.4米,基本是直线下降。麻姑堂东河灌区,1974年为2.9米,1985年下降到3.57米,主要有河水补源下降不明显。由于采多补少,在长山、焦桥、苑城一带有4万余亩的两大漏斗区。单井出水量平均由1973年的60立方米/时,减少到1981年的30立方米/时。
== 气候 ==
邹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但更迭不均,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季最短。大陆性和季风性明显。市内大陆度指数为64.7,季风指数为39,年平均气温适中。但冬寒夏热,年振幅很大;昼暖夜凉,日变差较大。降水量较少,且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易发生旱涝灾害,旱灾居多。年内风向变换明显,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
春季(3-5月),太阳辐射增多,暖空气势力加强,冷空气北退,气温迅速回升。冷暖两股气流互相争雄,进退不定,常南北移动,气旋活动反复持久,气候多变,气温突升突降,变化剧烈,日变量常达l0℃以上。风向变换频繁。风力大,为全年大风次数最多季节,尤其西南大风多。雨量较少,空气干燥,月降水量不足40毫米,地面蒸发加快,易发生旱灾。
夏季(6-8月),太阳辐射加强,为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气温高,湿度大,常形成大量降水,7、8两月降雨量占全年一半以上,有时则形成洪涝。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其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6.8℃。由于降水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伏旱时常发生。夏季多东南风,风力较小。
秋季(9-11月),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风力微弱,流云多姿,秋髙气爽。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冷空气势力逐渐加强,暖气流南撤,气温随之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降水量大幅度下降,易成秋旱。个别年份,暖气流南撤迟缓,易造成秋雨连绵。
冬季(12-2月),太阳辐射较少,在蒙古冷高压控制下,西北风盛行,冷空气不断侵入,气温急剧下降。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其中1月份最冷,平均为-3℃,日最低气温大都低于-10℃。空气干燥,雨雪稀少。<ref>[https://wenda.so.com/q/1474488209722045 360问答] </ref>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00 史地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