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次編輯
變更
春节序曲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春节序曲 | 圖像 = File:春节序曲.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f/f4/%E6%98%A5%E8%8A%82%E5%BA%8F%…”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春节序曲
| 圖像 = [[File:春节序曲.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f/f4/%E6%98%A5%E8%8A%82%E5%BA%8F%E6%9B%B2.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sphoto/list_2026012.html圖片來自img.baidu]</small>]]
| 圖像說明 = 春节序曲
| 生日 =
| 國籍 = 中国
| 原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春节序曲''' </br></br>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br>
== 作者简介 ==
李焕之(1919-200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1938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2]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2]
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颂》、《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2]
几十年来,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如今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2]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 作品简介 ==
内容概括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3]
秧歌简介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 作者简介 ==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br>
== 作品鉴赏 ==
概况
《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种精妙的构思。
引子
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
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乐曲都充满了浓厚的过年气氛,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央视的认可,成为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背景音乐。
== 參考文獻 ==
1.
2.</br>
3.
{{#ev:youku|XMzYzMjEyNjI2MA|alignment=left}}
| 姓名 =春节序曲
| 圖像 = [[File:春节序曲.jpg|缩略图|center|[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f/f4/%E6%98%A5%E8%8A%82%E5%BA%8F%E6%9B%B2.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sphoto/list_2026012.html圖片來自img.baidu]</small>]]
| 圖像說明 = 春节序曲
| 生日 =
| 國籍 = 中国
| 原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春节序曲''' </br></br>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作品,展现的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它的旋律曲调雅俗共赏,加之其表现的主题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盛大节日,因而从它诞生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附加在“春节”之上的小传统。尤其是电视春晚流行后,此曲也更加为人熟知了。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br>
== 作者简介 ==
李焕之(1919-200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1938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2]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2]
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颂》、《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2]
几十年来,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如今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2]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著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 作品简介 ==
内容概括
《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3]
秧歌简介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 作者简介 ==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br>
== 作品鉴赏 ==
概况
《春节序曲》作为《春节组曲》的序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将西方的一种趋势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中是一种精妙的构思。
引子
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C大调),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
中部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F大调),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再现部。
重复部分
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乐曲都充满了浓厚的过年气氛,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央视的认可,成为历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背景音乐。
== 參考文獻 ==
1.
2.</br>
3.
{{#ev:youku|XMzYzMjEyNjI2MA|alignment=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