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余刚

增加 2,6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马余刚| 图像 = [[File: 马余刚 .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sxwlxb/201711/W020171129519017501578.jpg 原图链接]]]| | 性别 = ,1989年毕 | 出生日期 = 1931年4月|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籍贯 =浙江宁海| 职 于杭州大学,1994年获上海原子 = 研究所 理学 博士 | 母校 =浙江大 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导师。现任 }}<big><big>'''马余刚'''</big></big><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sxwlxb-201711-t20171129_4625035.html 中国科学院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 </ref></big><big><ref> [http://www.yybz.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74&id=488 余姚市第八 国科 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室主任,《核技术》、《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主编,并兼《中国物理C》编委。 [1] </ref></big>2017年8月,增选为2017年 <big><ref>[http://www.opticsjournal.net/Post/Details/PT170125000005x4A7C 中国 院院士初步候选人。 [2期刊网]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f></big>
中文名马余刚 <br> 核物理学家。中 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3月出生于浙江余姚, 贯浙江宁海。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为 中国 科学院院士。民 族汉族 出生地余姚市鹿亭乡晓云村 [3] <br>== 出生日期教育背景 ==1968 * 1989 [3] 于浙江大学。 * 1994年在 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博士 导师 学位。== 毕业 工作经历 ==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士。== 杭州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从事重离子核物理实验与唯象研究。目前领导的小组还加入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的 型国际合作组STAR ,正在进行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这种新的物质状态和进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物理研究。研究方向:中高能及极端相对论的重离子碰撞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核物质的液气相变和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相变;放射性核束物理的实验与理论,主要研究奇异核结构和性质特点及用奇异核进行的核反应研究;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γ束的产生(SLEGS)及其在多 科研究领域和应用的探索性研究;有关物理学与复杂性的交叉学科。== 科研成果 == 领导RHIC-STAR中国组研制完成了基于MRPC型的大型飞行时间谱仪,极大提升了STAR探测器的粒子鉴 能力;与合作者发现了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发现了迄今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反氦4,首次实现了对反物质相互作用的测量,以上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提出了原子核Zipf定律,测量了氩核的量热曲线并系统给出了氩核液气临界现象的实验证据;测量获得了22Mg的高激发态双质子发射的实验证据,提出了利用输运模型研究核反应总截面的新方法,提出了轻核α团簇结构的新探针等。 == 主要奖项及荣誉==* 1994年获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2001获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年获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 201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7年1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学术成就及著作== == 参考资料=={{Reflist}}== 外部链接 ==[http://www.nhkx.gov.cn/nzcms_show_news.asp?id=6057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勤拜访马余刚院士] 宁海县科学技术学会 <br>[https://www.sohu.com/a/208587755_99978012 马余刚当选院士后,他对家乡人民说了这些话……] 搜狐
8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