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1
次編輯
變更
東交民巷天主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東交民巷天主堂'''<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東交民巷天主堂'''<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77/93/6d59a8f4154f103fc9623e80205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6%9D%B1%E4%BA%A4%E6%B0%91%E5%B7%B7%E5%A4%A9%E4%B8%BB%E5%A0%82/wiki-6006956-6532836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东交民巷天主堂''',全称'''天主教北京教区东交民巷圣弥额尔堂''',简称圣弥额尔堂,旧时俗称'''法国教堂'''(French Legation Church),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ref name=elyliu>{{Cite web |url = 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4764.html |title = 北京:天主教北京教区神职人员2016年最新调动名单 |author = |date = 2016-03-31 |publisher = 信德网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archive-date = 2016-12-2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26060200/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4764.html |dead-url = no }}</ref>
== 历史 ==
东交民巷天主堂是北京建造较晚的一所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筑教堂以前属于[[法国使馆旧址|法国领事馆]]的范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定居北京并且居住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欧洲人显著增加,这些侨民要求就近修建教堂以进行宗教活动。经法国籍北京主教[[樊国梁]](Bishop Pierre-Marie-Alphonse Favier)与法国驻华领事协商,法国领事馆将地皮转让,由法国[[遣使会]]拨款,法国籍神父高嘉理负责,在现在的位置修建教堂,后期的建筑工作转由法国人斩利国负责。
1904年,教堂建筑竣工,正式开堂。开堂后的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在华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主堂神父和辅助神职人员均为法国籍人士,并归法国教会管理。
1949年后,中共天主教愛國會下屬的“北京教区”接管了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筑和地产,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划归[[西什库天主堂|北堂]]管理。1958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天主教会活動被禁止;文革期間,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完全关闭,建筑与地产被中共没收,并被划归东交民巷小学,教堂成为小学的礼堂,教堂建筑被嚴重損毀。
1986年,东交民巷小学从教堂完全迁出,教堂被发还中共天主教愛國會的“北京教会”;1989年12月23日,重新开堂。1995年10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东交民巷教堂附属建筑”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时代为民国。
== 建筑 ==
相比于天主教在北京的四大教堂[[南堂]]、[[北堂]]、[[东堂]]和[[西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历史很短,规模很小,但其建筑小巧精致,同时也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没有经过彻底毁坏和重建的天主教堂。
教堂现存建筑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堂内为木结构,顶部用肋状拱券,以圆柱支撑,地板铺有花砖甬道;教堂东西两侧装饰有在法国定做的玻璃花窗,但在教堂被台基厂小学占用作为礼堂期间,这些花窗大多被打破了。圣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圣弥额尔]]的雕像,他是[[圣经]]中保护[[以色列]]子民的总领天使,被教会视为[[新约]]子民的护守天使,这尊天使像雕刻精美,细节鲜明;天使造像和精美的[[花窗玻璃]]是东交民巷建筑中最引人瞩目的两大亮点。
除了哥特式的教堂主体建筑之外,在圣堂北侧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东侧有十间砖砌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传统民居的格式,但门窗却施以拱券结构,堪为中西合壁之作。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center>'''東交民巷天主堂'''<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77/93/6d59a8f4154f103fc9623e80205b.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6%9D%B1%E4%BA%A4%E6%B0%91%E5%B7%B7%E5%A4%A9%E4%B8%BB%E5%A0%82/wiki-6006956-6532836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东交民巷天主堂''',全称'''天主教北京教区东交民巷圣弥额尔堂''',简称圣弥额尔堂,旧时俗称'''法国教堂'''(French Legation Church),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ref name=elyliu>{{Cite web |url = 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4764.html |title = 北京:天主教北京教区神职人员2016年最新调动名单 |author = |date = 2016-03-31 |publisher = 信德网 |language = |accessdate = |quote = |archive-date = 2016-12-2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26060200/http://www.chinacatholic.org/News/show/id/34764.html |dead-url = no }}</ref>
== 历史 ==
东交民巷天主堂是北京建造较晚的一所教堂,其所在地在建筑教堂以前属于[[法国使馆旧址|法国领事馆]]的范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定居北京并且居住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欧洲人显著增加,这些侨民要求就近修建教堂以进行宗教活动。经法国籍北京主教[[樊国梁]](Bishop Pierre-Marie-Alphonse Favier)与法国驻华领事协商,法国领事馆将地皮转让,由法国[[遣使会]]拨款,法国籍神父高嘉理负责,在现在的位置修建教堂,后期的建筑工作转由法国人斩利国负责。
1904年,教堂建筑竣工,正式开堂。开堂后的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在华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主堂神父和辅助神职人员均为法国籍人士,并归法国教会管理。
1949年后,中共天主教愛國會下屬的“北京教区”接管了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筑和地产,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划归[[西什库天主堂|北堂]]管理。1958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变化,天主教会活動被禁止;文革期間,东交民巷天主堂被完全关闭,建筑与地产被中共没收,并被划归东交民巷小学,教堂成为小学的礼堂,教堂建筑被嚴重損毀。
1986年,东交民巷小学从教堂完全迁出,教堂被发还中共天主教愛國會的“北京教会”;1989年12月23日,重新开堂。1995年10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东交民巷教堂附属建筑”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时代为民国。
== 建筑 ==
相比于天主教在北京的四大教堂[[南堂]]、[[北堂]]、[[东堂]]和[[西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历史很短,规模很小,但其建筑小巧精致,同时也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没有经过彻底毁坏和重建的天主教堂。
教堂现存建筑占地面积2656.4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堂内为木结构,顶部用肋状拱券,以圆柱支撑,地板铺有花砖甬道;教堂东西两侧装饰有在法国定做的玻璃花窗,但在教堂被台基厂小学占用作为礼堂期间,这些花窗大多被打破了。圣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圣弥额尔]]的雕像,他是[[圣经]]中保护[[以色列]]子民的总领天使,被教会视为[[新约]]子民的护守天使,这尊天使像雕刻精美,细节鲜明;天使造像和精美的[[花窗玻璃]]是东交民巷建筑中最引人瞩目的两大亮点。
除了哥特式的教堂主体建筑之外,在圣堂北侧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东侧有十间砖砌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传统民居的格式,但门窗却施以拱券结构,堪为中西合壁之作。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